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你幸福嗎

(網絡用語)

鎖定
你幸福嗎,網絡用語中指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前期,中央電視台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央視走基層的記者們分赴各地採訪包括城市白領、鄉村農民、科研專家、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幸福”成為媒體的熱門詞彙。
“你幸福嗎?”,這個簡單的問句背後藴含着一個普通中國人對於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體會,引發當代中國人對幸福的深入思考。
中文名
你幸福嗎?
外文名
Are you happy
含    義
對自我生活滿足與否的詢問
流行時間
2012年8月15日
屬    性
網絡用語

你幸福嗎詞語來源

2012年中秋節、國慶節前期,中央電視台推出《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央視走基層的記者們分赴各地採訪包括城市白領、科研專家、鄉村農民、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幸福”成為媒體的熱門詞彙。

你幸福嗎發展經過

2012年10月中旬開始,一份調查結果在網絡流傳,針對“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問題,調查給出的數據是,“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連等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 [3] 

你幸福嗎引申含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伴隨而來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對當代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人幸福觀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人產生了新的選擇困惑和幸福困惑;當前世界各國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將注意力轉向國民幸福問題,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強,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就曾經指出“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將提升國民的幸福感作為一項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重提中國人的幸福觀,既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也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新表現。

你幸福嗎引用示例

問一句“你幸福嗎?” 讓我們共同治癒惶恐。

你幸福嗎社會評價

經濟之聲評論: "你幸福嗎",不能只是問問而已!
有統計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前段時間,一項內容為"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調查顯示,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連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另外一家世界知名調查機構則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內地上班族在過去一年內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一。
有壓力並不可怕,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動力,但如果壓力過大就會產生負面作用、對人的身心健康構成傷害。要緩解壓力,需要社會相關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壓力。 [2] 

你幸福嗎意外回答

你幸福嗎簡單介紹

由於問題簡單而倉促,很多被採訪者的回答讓人忍俊不禁。
一位清徐縣北營村務工人員面對記者的提問時,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該位記者卻未放棄,繼續追問道:“您幸福嗎?”。這位清徐縣北營村務工人員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問的記者,然後答道:“我姓曾。”這段對話也讓收看該期節目的觀眾忍俊不禁,熱議連連。
更有網友將這一採訪場景重新演繹稱看到焦先生默默地離開,而被大眾所熟知. 至於為什麼焦先生要撒謊,姓“曾”而不敢直説姓“焦”呢,聯想到焦先生楞了下又用眼神打量提問的記者,估計他也納悶記者提的問題和自己姓名上的不方便.(“姓焦”顯然聽起來會跟男女間羞以啓齒的話題有關,大叔才有這樣的表情)所以也許是調侃,也許真是以為記者在問自己姓什麼,自己實在又不方便坦言直説.而為數不多姓福的爾康也不幸躺槍,網友們爭相揣測起該位務工人員面對該提問時的心理活動,“大叔的內心在流血咆哮道,我不是爾康!” [1] 

你幸福嗎事件影響

該段視頻迅速在網上瘋轉,這位務工人員看似文不對題,卻令人遐想連篇的回答火速在網絡走紅,被網友們封為2012又一“神一樣的回覆”,該位務工人員接受採訪時的動作和神態也被網友們大讚“那眼神太帶感了!”,而提問的記者則被網友們吐槽“提問水平太低,記者應該反思一下如何提問了。”

你幸福嗎思考幸福

“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顯然,面對記者的突然涉入,大叔首先想到的不是接納,而是表明身份,劃清界限的拒絕,言下之意:“我是農民工,你應該離我遠點,我們不應是一個話語圈的人,更不是一個生活圈的人,我們是有距離的”,言語間無不透露出自己的“過客”、“卑微”、“渺小”、“心酸”般沉重底色,像是戴上沉重的鎧甲,避免與外界溝通,又像是劃清界限的自我防備,謹防受到欺騙與傷害。為何如此?
在中國,“農民”是個苦難性的弱勢代名詞,而“農民工”又與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加之常年在外,背井離鄉,又長期有被城市拒絕容納的境遇,他們到處碰壁,遭受形式各樣的不禮遇、不正看的非正常待遇,猶如惹嫌的棄物盲流一般。長久下來,自然而然,就會萌生出自我封閉的消極狀態,生怯、自卑、無力感增強,抗拒與外界溝通。
城市到處的光鮮靚麗,卻大多與他們無關,他們大多被社會疏離、孤立、嫌棄、遺忘,而缺乏被認同、認可、容納。對城市來説,他們只是城市寄住者、遷徙者,對他們自己來説,他們有的只是卑微的身份、打工生活的忙碌與繁重。顯然,“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如此消極抗拒的反應,近乎“本能”,是因為農民工對城市有了隔閡感,對社會有了距離感。這歸咎於我們的社會與城市不容納、不寬容的嫌貧愛富“勢利眼”。
所以説,農民工大叔的第一句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就已經回答了記者的“您幸福嗎?”的問題了,記者真的沒必要再追問下去了。
而拋開一切外在的因素,作為個人來講,這看似簡單的問題,更有其存在的價值。單純來講,這是一個閉合式問題,你幸福嗎?你可以直接回答“是”或“否”。只是是否之間的重量會在頃刻間壓住你,只要深思,這樣的問題會在很多時候讓你啞口無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