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活圈

(地理學、規劃學概念)

鎖定
生活圈,指根據居民實際生活所涉及的區域,中心地區和周邊區域之間根據自我發展意志、締結協議形成的圈域。 [1] 
中文名
生活圈
外文名
Life Circle
其    他
日常生活圈,Daily life circle
拼    音
shēng huó quān
繁    體
生活圈
注    音
ㄕㄥ ㄏㄨㄛˊ ㄑㄩㄢ

生活圈定義

生活圈內各項建設活動,特別是基於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務的建設運營,是以地區合作為基礎、以多方共贏為目標進行的。
生活圈內部公共資源及公共服務的獲得,除了自助方式以外,還包括互助、共助、公助,從政府、社會層面對市場的服務功能進行補充。

生活圈背景介紹

地理學、規劃學研究領域的生活圈概念源引自日本。在日本生活圈的提出是基於以下背景,日本是一個人多地狹、資源緊張的國家,二戰後的日本國家經濟遭受重創,雖然隨着快速的經濟復甦,城鄉社會發展實現了巨大飛躍,但城鄉地區差距卻逐漸擴大,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生活環境惡化等問題導致農村地區人口過疏,城市化進程也進一步加速了農村地區人口流失。為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日本政府逐步開展生活圈建設,在促進地區均衡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生活圈研究現狀

生活圈在中國的研究近十年來剛剛興起,研究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開展:
理論研究從日本的相關研究出發,提出針對我國實際情況的概念政策、形成生活圈系統模型,以中山大學為代表;
應用實踐研究通過GIS等技術手段探索具體操作方法,以北京大學為代表。

生活圈生活圈基本理念

生活圈自助

指的是公共服務獲取機制裏最基礎、最廣泛的方式,指通過自己工作或養老金來支撐自己的生活。自助內容的選擇較多受個人經濟能力和服務需求迫切性的共同影響,是市場經濟下選擇最優性價比的結果。 [1] 

生活圈互助

指的是非正式的相互扶助,是東方傳統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服務獲取方式,其實現基礎是強烈的社區歸屬感和鄰里認同,如中國俗語中“遠親不如近鄰”折射的就是通過互助獲得服務的方式。 [1] 

生活圈共助

指的是制度化的相互扶助,由政府主導開展,針對公共服務提出的制度性服務內容及要求,以實現對社會羣體迫切需要、但無力負擔的服務的保障。 [1] 

生活圈公助

指的是自助、互助、共助無法涉及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家庭狀況等貧困程度低於設定標準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生活保障、技能培訓的社會福利制度 [1] 
生活圈單元合作模式 生活圈單元合作模式

生活圈應用

生活圈理念主要進行兩個層次的應用:
  1. 宏觀層面的生活圈規劃建設,如珠三角優質生活圈 [2]  、京張生活圈等;
  2. 規劃實踐層面如何開展,如廣東省鶴山市生活圈系統建設 [1]  、北京城市生活圈規劃研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