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著中篇小説)

鎖定
《你別無選擇》是劉索拉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你別無選擇》寫了音樂學院各種性格類型的學生的五彩繽紛的生活圖景,真實記錄了以這些頂尖音樂青年為代表的中國青年最初始的懵懂、反叛、掙扎與追尋。小説通篇的語言是輕鬆有趣的,但越讀到深處就越感覺到了擔憂與悲愴,它直接預見到了先鋒文化在中國的艱難發展,説明先鋒藝術家只有拋開民族的束縛才能到達自身民族最本質的魅力之中。 [1] 
《你別無選擇》被美學家李澤厚稱作是當代中國第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識的現代派小説。 [6] 
作品名稱
你別無選擇
作    者
劉索拉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85年3月
字    數
約45000字

你別無選擇內容簡介

《你別無選擇》寫某大學作曲繫有才能、有氣質、有樂感的李鳴上課總是走神兒,同學馬力更無聊。前者想退學,後者不停買書,並自編書號、蓋印章、附上借書卡,還給買的書做了書櫃、寫字枱等,把宿舍佈置得像家一樣。晚上,同學們都回到宿舍聊天,馬力卻大睡起來。李鳴到自己崇拜的王教授那兒去陳述退學的理由,王教授聽完後,訓斥道:“你老老實實學習去吧,傻瓜!你別無選擇,只有作曲。”李鳴只好打消退學念頭,整天混日子,和女孩子聊天。舍友石白練琴時常常猛砸鋼琴,他已經把一本《和聲學》學了七年,但作出來的曲子聽起來卻很枯燥。石白後來搬出宿舍,借住在頭髮燙成蓬鬆花捲的指揮系的聶風的宿舍。聶風的到來引來了許多女孩子。一到晚上,李鳴等人只好把宿舍留給聶風指揮女孩子們進行排練。宿舍隔壁住着的森森老是留着大鳥窩式的長頭髮,不洗衣裳不洗澡,燻得上鋼琴課的老太太都受不了。森森練琴不成曲調,把李鳴震得頭埋在被子裏。孟野的才氣不在森森之下,他長得很帥氣,一天到晚被女朋友們纏住,經常莫名其妙地失蹤。作曲系的賈教授和金教授是對頭,所以系裏舉辦學生的彙報會常成為他們的成就較量。孟野是金教授的得意門生。李鳴嫌孟野和森森太瘋,去找董客聊天,但董客常講些驢唇不對馬嘴的話。作曲班有三個女生:“貓”“懵懂”“時間”,外號就是她們的性格。她們把班裏攪得烏煙瘴氣,令賈教授感到絕望。馬力在考試結束後,回家去探親,結果被塌方的窯洞砸死了。不久,某國舉辦國際青年作曲家比賽,孟野的作品因被賈教授認為有“法西斯音樂”之味而被取消了參賽資格。接着,孟野又被他女朋友惡意告狀,不得不退學。森森勉強保留參賽資格,最終在比賽中獲獎。李鳴知道消息後,決定以後不再鑽被窩。畢業典禮開始時,森森想起孟野,想起李鳴……他想抽煙,想聽音樂。樂聲響起後,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解脱。他欣喜若狂,打開窗户看着清新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覺大自然的氣流,他哭了。 [1] 

你別無選擇創作背景

劉索拉1983年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她的創作幾乎都離不開音樂,離不開音樂氣質的人和音樂氛圍的環境。她在談到創作《你別無選擇》時説:“我只是為了讓人們知道真正的作曲是怎麼回事,它是一種艱苦高尚的創作。” [2] 

你別無選擇人物介紹

森森
森森,典型的追尋者形象。作家用永遠不肯趴在頭頂上的鳥窩式長髮,形容其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用不洗衣、不洗澡的漫畫式筆法,勾勒出一位沉醉於個人藝術探索世界、無暇他顧的探索者形象。森森有明確的藝術追求,即“我的作品一定得有我的力度。不是先生説的那種力度,是我自己的力度,我自己的風格”,並向着既定目標執着前進。但是,他在探索道路上遭遇了困惑:賈教授告誡眾學生,貝多芬是不可超越的,即不論“森森們”怎樣努力,依然是貝多芬這座宏偉高山腳下的一棵小草,最多是半山坡上的一棵小樹。森森不甘心,可一次次的探索實踐,均以失敗告終:“貝多芬的力度征服了世界,他樹立的可怕的高峯,靠着頑固和歲月,罩住了所有後來者的光彩。”在幾近絕望時,他從“小個子”那了找到了希望。茫然中的“小個子”,用一句“去找找看”,在絕望之前給了自己一個希望,也拯救了像森森這樣的追尋者。最後,森森的作品在國際上獲獎,他的風格終獲認可。 [3] 
孟野
孟野,既是追尋者,又是反思者。他學業突出,被金教授誇獎為“結構感好,分寸把握好”;常常不照章辦事,喜歡用非常規的方式審視世界,因而會做出各種“不規矩”之事,如敢於在大學期間與女友結婚。比較而言,森森更追求力度,使被壓抑的青春生命得以自由迸發;孟野更喜歡倒退走、回頭看,既渴望追尋屬於自己的天空,又努力探尋回歸大地,或曰生命本初之境,試圖在對本初、對既往的反思中,建構別具一格的音樂風格。孟野以其獨創性的作品在同學中引起轟動,卻被賈教授視作“瘋子”“法西斯”。森森和孟野雖然追求的具體方向有所區別,但二者都具備成為天才音樂家的潛質;都全身心且執着地投入音樂世界,力求在音樂中彰顯自我個性和價值,即使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也決不後悔。為了藝術,為了展現其內在精神力量的“媽的力度”,森森註定與單純和諧的世界無緣——他愛同學“貓”,但卻無法與之攜手;孟野在即將大學畢業之前,被勒令退學,但他依然心無旁騖地追求着自己的風格。 [3] 
李鳴
李鳴,是黑夜中的沉潛思考者,是黎明(李鳴,諧音“黎明”)的迎候者。老師對他的評價是有音樂家的才能、氣質,富於樂感。但在當時教育體制下,李鳴發現無法釋放自己對音樂的激情和創造力,現實讓他感到壓抑和無價值,因而,在因循現實抑或堅持自我的問題上產生動搖,一度懷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於是自我否定並萌生退學想法。但當王教授告訴他“你別無選擇,只有作曲”後,雖然當時他並不明白老師的意思,但仍聽從了老師的建議。由此可知,他內心深處仍然存有希望,並願意為此等待。在等待過程中,面對現實困境,他選擇出局。一方面,在教室,他不認真聽講,以給老師和同學作畫的形式消磨時光;在宿舍,他“享受”窩居生活,宣稱要“躺到畢業,躺到老,躺到死”;另一方面,似乎以戲弄同學為樂,如夜裏十二點以後,推醒早已睡着的馬力,以確證他沒有睡死過去。種種不務正業的行為背後,是李鳴的理智與深刻。雖然他躲進被窩,暫時跳出了孟野、森森等因不斷求索而製造出的各種喧囂之外,但一方面,他用推醒早已入睡的馬力這一形式,時刻提醒自己,即使暫時看不到希望,也不能放棄希望,絕不可沉湎於睡夢中,乃至睡死過去;另一方面,他始終冷眼觀察同學們的茫然、困苦、失落與收穫,當發現機會即森森作品在國際上獲獎後,便毅然告別被窩,開始奮鬥。與森森等同學相比,躲在被窩裏的李鳴,似乎消沉且墮落,但實際上,他是置身於革新與守舊鬥爭旋渦中心之外的清醒的、深刻的旁觀者,因而堪稱小説的第一主人公。如果説,最後睡死過去的馬力象徵着看不到希望,便主動放棄希望的“黑暗”,那麼,李鳴則象徵着最終突破“黑暗”的“黎明”,給人以啓示和希望。 [3] 
石白
石白,徹底的失敗者形象。他是賈教授的忠實追隨者,將老師的每句話奉為不二真言。學業上,一本和聲學教程,能夠堅持學七年,做到倒背如流,但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完全脱節,他的作品演奏出來“如大便乾燥”。在賈教授的影響下,石白堅信創新無用,認為只有模仿音樂界的大師先賢,才不會出現方向性問題。雖有短暫的覺醒,並大着膽子對賈教授説“也許他們(孟野、森森等)是對的,藝術家的創作不應當受侷限”,但是很快又被賈教授扼殺,甚至完全喪失了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成為賈教授批判、攻擊孟野的槍手,直接導致孟野被勒令退學。石白在盲目崇拜權威的過程中,不僅學業上一無所成,甚至扭曲了為人之本性,喪失了正常人應有的愛他人的能力,是小説中典型的“失敗者”(石白,諧音“失敗”)。 [3] 
董客
董客,深刻的庸俗者形象。董客之深刻,在小説中主要體現在對生活真諦的把握上,能夠在不經意間吐露對生活的深刻理解:“人生就是沉淪的音符,你永遠不知道它的底細和音值。”首先,人是天地間最大的謎,其“底細和音值”確實難以解析。第二,人生天地間,難以與天地共享永恆,本質而言,只是天地間行色匆匆之過客而已。作家給他命名為董客(董——懂;客,客居天地間、人乃世間過客),可以理解為,借該人物形象,表達對人在天地間之本體地位的理解。從此意義上講,董客是深刻的思想者。但是,董客又是自甘沉淪的庸俗者。他將人生理解為沉淪的音符,在行為處事上選擇了自我沉淪——為世俗名利,放棄真實自我。為獲得參賽資格,他將不同風格的片段集成一部作品,力求使不同風格的評委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當同學質問哪個是他的風格時,他的回答是“個人風格一文不值”,“獲了獎你就獲得了一切”。渴望參加國際比賽,渴望得到師長認可,本無可厚非,但為此放棄自我主體性的努力方式,必然以失敗告終。 [3] 
“小個子”
“小個子”,眾男生中唯一沒有名字的人,但這一綽號頗有象徵意味。“小個子”身上具有其他眾多學生的身影:崇拜功能圈,善意提醒同學們“牢記功能圈,你就能創作出世界上最最偉大的作品”,並不停擦拭代表功能圈的鏡框,甚至達到近乎痴狂的地步,在此層面上,“小個子”如石白;對功能圈的信仰動搖後,轉移到宿舍打掃衞生,試圖在無意義中尋找意義,恰如在睡覺中尋找寄託的馬力,也如在上課時給老師、同學畫臉譜的李鳴;其不停擦拭的過程,也是不斷探求和思考的過程,正如在努力構建自己風格的森森;當認識到“我在這裏什麼都沒有找到”時,他表達的是渴望有所突破、有所建樹的青年學子共同的困惑與痛苦;最後,他決定出國“去找找看”,表現出青年一代不甘自我埋沒和壓抑,渴望開拓新世界,哪怕一切從頭開始也在所不惜的拼勁和韌勁;此外,“小個子”選擇出國,也預示着青年學子的眼界、胸襟在向外拓展,也必將在適當的時機,被世界所認可,如金老師所言:“讓世界知道他們。” [3] 

你別無選擇作品鑑賞

你別無選擇主題思想

《你別無選擇》在思想內涵上創造了一個充滿躁動感的天地,一個用語言、思想、情緒、行為構成的狂熱而怪誕的藝術世界。在這裏,現實世界是五彩繽紛的,眼花繚亂的,也是荒誕無序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充滿了野性,充滿了勃勃生機和無窮活力,生命將在這樣的背景下,呈現出它的輝煌。李鳴對生活是那樣的消極冷漠,但最終還是面對朝陽不無激動地推開窗子,憧憬美好的明天;森森作品獲獎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狂妄浮躁,他聆聽着五年來不曾聽過的莫扎特的交響樂,“頓時,一種清新而健全、充滿了陽光的音響深深地籠罩了他。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解脱。彷彿置身於一個純淨的聖地,空氣中所有的渾濁不堪的雜物都蕩然無存。他欣喜若狂,打開窗户看看清淨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覺大自然的氣流。突然,他哭了。”劉索拉的這篇小説,在文學觀念上,完全擺脱了功利的束縛,沒有侷限於一些現實社會問題,如婚姻問題、人事制度問題等等,而是超越了表層的社會問題去審視整個人類生存狀態。文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的特殊手段,不僅應該表現具體的生活,更應該表現整個人類的生活;作家的目光不僅要注視具體人的命運,更應該注視整個人類的命運,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價值,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意義。這樣的作品才具有新的藝術生命力。 [2] 

你別無選擇藝術特色

現代派手法
《你別無選擇》在藝術上借鑑和吸收了西方現代派,主要是“黑色幽默”的藝術手法,即採用非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大量運用了誇張變形、戲謔、鬧劇、象徵等對現實進行嘲諷,將小説強烈的社會情緒和人物內心體驗外化。這標誌着一種新的多元化的審美觀的確立。一是小説採用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結構,無頭無尾,自由自在,沒有事件的框架,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流動的現在和現在的心理流動。這種形式本身,正是一種新的審美觀的表現。二是對傳統小説創作規範的反叛。在《你別無選擇》中,通常所見的具有統一、完整性格的人物形象沒有了,而代之的是一些在誇張的描寫中,顯得變形、荒誕同時又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如李鳴把什麼都好像看明白了,想在宿舍裏永遠躺着,“哪怕躺到畢業,躺到老,躺到死”。他覺得自己生了病,“病症之一是身體太健康,神經太健全”。小個子考進音樂學院,彷彿就是為了拼命地擦那個具有“圖騰”意味的功能圈,“而且把一生注意的準則都寫在一張張卡片上”。那位死死纏住孟野“能從詩經一直背誦到郭沫若”的女才子,把自己活着的全部意義都押在愛情上,因而表現出一往情深的瘋狂和一種為獲得愛人寧願毀掉愛人的歇斯底里。小説中的人物都是反常的、變態的,是經由作者誇張、變形了的象徵人物。“貓”“懵懂”“時間”,她們是象徵性藝術符號,是某種扭曲畸形性格的具象。這些無疑受到了西方現代派手法的影響,使讀者感受到西方現代派的意味,也對新時期小説藝術的革新和轉化,起到了一定的衝擊力。 [2] 
《你別無選擇》中,劉索拉打破了傳統小説的表現手法和方法,運用意識流和非情節化的方式去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她既不熱衷情節,也不講述故事。整篇文章被寫得像是流動的旋律。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必然會使作者在處理小説的結構上採用非情節化的方法。《你別無選擇》在小説結構的運用上借鑑了“後現代”的創作方法,整個小説的結構背離情節,分解為零散的細節,句子和段落之間的跳躍性很強,小説中的人物活語之間的聯繫性比較小。小説的結構缺乏邏輯,完全背離了整體化的敍事。作者在小説中不僅用零散的畫面來表現出了大學生的生活細節,更是把他們的內心世界以一種無序的結構形式,在平靜的敍事中表露無遺。 [5] 
開放式結構
《你別無選擇》採用了開放式結構,全篇雖然明確標出了23個章節,但實際上,這些分不清孰重孰輕,孰主孰次的章節,都是些缺乏緊密邏輯聯繫,相對鬆散自由的“情節塊”,企圖將它們有序地聚合成一個“過程”完整的故事,無疑是困難的。作者東一筆,西一筆,正是旨在消解傳統意義上中篇小説的“狹隘框子”。於是,讀者只能從那無頭無尾、無始無終、亦無“中心”可言的隨意敍述中,去積累片斷印象而感受某種總體的氛圍。 [4] 
荒誕人物形象
《你別無選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瘋狂的小世界——整天忙着買書、給書編號上架的馬力;充滿音樂狂想卻被女友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盂野,邊狂砸鍵盤邊大喊“他媽的力度”的森森,深夜兩點仍興致不減卧談文藝理論的石白,在馬力意外死亡後開始不停擦拭教室上方碩大的功能圈的“小個子”。似乎一切都是功能圈惹的禍,被鑲了漂亮邊框的功能圈高懸於教室上方,唯一的作用就是讓他們每次抬頭看見它時被嚇得要死。每個人都對它無比崇拜,卻又被它壓抑得發狂,束縛他們的規範和讓他們腐爛的準則無處不在,很多人深陷其中無法逃脱。小個子卻仍然義無反顧地擦着,因為他知道,最後誰都無法逃離,所有的離經叛道都終將歸位,總有一天他們會自己走回來,或感激涕零或痛哭失聲,因為你別無選擇。
身為作曲系大學生、極有才氣的森森,卻不洗澡不洗衣裳,有次鋼琴課把鋼琴老師燻得憋氣五分鐘。賈教授是作曲系的大教授,卻“從不作曲,就像他不穿新衣服,偶爾作出來的曲凋也平庸無奇,就像他即使穿上件新衣服,也還是深藍滌卡中山裝一樣”。古怪的王教授“他精通幾國語言,搞了幾百項發明,涉及十幾門學問,一口氣兼了無數個部門的職稱。他給五線譜多加了一根線,把鋼琴鍵重新排了一次隊,把每個音都用開平方證實了”。隨性的金教授“一把年紀的人總愛穿燈芯絨獵裝,勞動布的工褲,有時甚至還散發出一股法國香水的味道。以前他在上大課時總愛放一把花生米在講台上,説幾句就往嘴裏扔一顆,自從他無意中扔進一顆粉筆頭之後,就再也沒看見他吃過花生米了”。整篇文章中所有的人物性格幾乎都沒發展,並且充滿了荒誕感,彷彿是一羣神經錯亂的人。 [5] 
獨特敍事視角
《你別無選擇》中,作者是以第三人稱的外視角來敍述的,即“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立場進行的敍述”。借用這樣的敍事形態,作者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心態對這羣音樂學院作曲系大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了分析。而這一外視角的敍事形態是對傳統小説中全知視角的根本顛覆。
在這一羣年輕的藝術探索者的形象中,除了森森和孟野這兩個“音樂世界的大破壞者”被置於創新與守舊的漩渦中心之外,最發人深思的就是李鳴的形象了。李鳴被老師認為是有才能的學生,但是他在小説中一出現,就“不止一次想過退學這件事了”。退學這個念頭一直黏附在李鳴頭腦中,他也似乎一直待在被窩裏消極地觀望着學院的生活。一直到森森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才使他從被窩中鑽出來,並且再也不打算鑽進去了。可以説,李鳴內心的思想矛盾及其解決,是貫穿小説始終的一條主線。作者一開始就將自己隱藏起來,以李鳴來代替自己,以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調來敍述,通過李鳴這一載體,將自己對生活的思索娓娓道來。
作者在小説中將李鳴的視角作為自己的敍事角度,使敍事拋卻了主觀感受,大大增加了元敍事成分從而反映出小説背離傳統的特徵。小説的開篇寫道:“李鳴已經不止一次想過退學這件事了。”而王教授卻説:“你老老實實學習去吧,傻瓜。你別無選擇,只有作曲。”雖説這些話語都是針對李鳴而言的,卻又讓人感受到這些話是針對大學作曲系的所有學生的。整篇小説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小説中某一個敍述者眼中看到的“事實”,而且也是小説的敍述者所觀察到的社會“現實”,作者避開了自己的意識判斷,以客觀冷靜的態度進行敍述,力求在創作中還原真實的現實生活。 [5] 

你別無選擇作品影響

《你別無選擇》發表於1985年《人民文學》第3期,編輯在刊首語中坦言,“斗膽”在排頭位置刊發這樣一部用“鬧劇的形式”反映“當代青年的奮鬥、追求、苦悶、成功和失敗”的破格之作,是為了打開漸趨僵化的辦刊模式,改變讀者心中《人民文學》的刻板印象。編輯的話流露出一種在1985年文學場中尤為突出的創新焦慮,它急需一些有能力突破既有文學成規的“問題”作品,迫使文學批評在克服闡釋難度的過程中為新時期文學勾勒一條新的軌道。《你別無選擇》沒有辜負編輯的期待,終獲1985-1986年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使得劉索拉從一個流行歌手、學院派作曲家搖身一變為眾人熱議的文學明星,更被李澤厚稱為“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正的中國現代派的文學作品”。《你別無選擇》的意義因而被認為是為新時期文學提供了可以與世界“先進”文學進行對話的可能性,並且使得曾一度因“清除精神污染”被壓抑的“現代主義”重新浮出水面,成為1985年後文學思潮演進的動力機制。 [7]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説選刊》雜誌社、中國小説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説評選在青島揭曉。《你別無選擇》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説。 [8] 

你別無選擇作品評價

《你別無選擇》的主要筆墨用於渲染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突現青年人的騷動不安的情緒,從而表現出傳統教育制度、傳統價值觀念同個性覺醒之間衝突的深刻性和不可避免性。(原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學正評) [6] 

你別無選擇作者簡介

劉索拉,作曲家,作家。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杜鳴心。音樂作品有歌劇《驚夢》《自在魂》,舞劇音樂《六月雪》及大批影視音樂、管絃樂隊、人聲藝術與綜合樂隊作品等。個人專輯《藍調在東方》《中國拼貼》,最新作品《中國擊打組》《動物圖騰組》等,2003年創建“劉索拉與朋友們”中國樂隊。文學代表作小説《你別無選擇》《女貞湯》《迷戀咒》,散文、歌劇劇本等。 曾獲全國中篇獎等多項獎項。作品被翻譯為英、法、意、德、日文等。曾旅居倫敦和紐約,曾為柏林世界文化大廈國際顧問組成員。 [9] 
劉索拉 劉索拉
參考資料
  • 1.    馬振宏編著. 中國當代重要小説分年評介 第2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9.07:469-471.
  • 2.    史志謹,雷敢主編. 中國當代文學名作選析[M].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6.06:609-611.
  • 3.    賀金茹. 《你別無選擇》人物形象及啓示意義解析[J]. 名作欣賞, 2019, (17):115-117.
  • 4.    金漢,石明輝,汪木蘭主編.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M].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3.08:580.
  • 5.    鄺邦洪主編. 中國當代中篇小説探索錄[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2:120-123.
  • 6.    張學正主編. 中國當代文學名篇選讀 第4版[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3.05:748-749.
  • 7.    程光煒,楊慶祥著. 文學史的潛力:人大課堂與八十年代文學[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1.05:172-173.
  • 8.    改革開放40年,這40部小説被選為最有影響力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3-10-18]
  • 9.    劉索拉推出《浪跡聲涯》:在音樂的先鋒實驗中尋找中國與世界的連接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