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鎖南普

鎖定
何鎖南普,即鎖南普。元朝末年河州(今甘肅臨夏)人。東鄉族,一説藏族或蒙古族。元末任吐蕃宣慰使,明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歸降明朝,賜姓何。洪武四年正月明朝設河州衞,命他為指揮同知,准予世襲。 [2] 
全    名
何鎖南普
所處時代
元朝-明朝
民族族羣
東鄉族
出生地
河州(今甘肅臨夏)
最高官職
指揮同知

何鎖南普人物生平

何鎖南普自幼尚武,好習弓馬。年長,成為河州土番頭人。元末任榮祿大夫、陝西等處平章政事、吐蕃等處宣慰使都元帥(職從二品)等職。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陝西行省員外郎許允德來河州,詔諭土番諸族。土番首領何鎖南普等人初持觀望態度。
洪武三年五月,明左副將軍鄧愈兵克河州,何鎖南普率領十九番族傾心降明。十二月底到南京嚮明帝朱元璋進貢方物馬匹,明帝“嘉其誠,賜襲衣”。
洪武四年正月設河州衞建制,任鎖南普為指揮同知,准予世襲,賜姓何。
洪武五年,朝廷命何鎖南普等出使朵甘(今青海及青海以南地區)、烏思藏(今西藏)。翌年置烏思藏、朵甘二衞。何鎖南普出使有功,受明帝朱元璋嘉獎。詔曰:“今西河指揮何鎖南,自歸附以來,信義甚堅。前歲命往烏思,宣佈朕命,遠涉萬里,不憚勞苦至烏思,所言朕命如敕。從家小來京,令加禮待使。足養其親,下程米三十石,麥如之”。何鎖南普降明後,協助修築河州城池,維持地方秩序,促進土番地區局面穩定,土番等少數民族得以休養生息。“居邊幾年,烽燧不警,邊人懷之”。 [1-2] 

何鎖南普享受俸祿

何氏是維持河州地區土司制度最長的土司頭人之一。朝廷曾授 命直轄48户“吃户土民”,分處河州四鄉:東鄉的何閏家(今東鄉族自治縣百和鄉),南鄉的馬家莊(今和政縣境內),西鄉的沈家河(今積石山縣境內),北鄉的黑城裏、何家堡(原永靖縣白塔川,現為劉家峽水庫所淹)。每年俸祿:糧60石,銀66兩。

何鎖南普家族情況

何家世代承襲土司統治,計有二十多代,自元末至國民二十一年土司制度廢止,歷時560多年。土司制度後期,包攬訴訟,霸丁佔地,弊病甚多。也曾多次配合明軍清軍鎮壓各族人民的反抗。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何氏族民已演化為漢族。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087頁
  • 2.    《明史·西域二西番諸衞》:洪武二年,太祖定陝西,即遣官齎詔招諭,其酋長皆觀望。復遣員外郎許允德招之,乃多聽命。明年五月,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銀牌印宣敕來上,會鄧愈克河州,遂詣軍前降。其鎮西武靖王卜納剌亦以吐蕃諸部來納款。冬,何鎖南普等入朝貢馬及方物。帝喜,賜襲衣。四年正月設河州衞,命為指揮同知,予世襲,知院朵兒只、汪家奴併為指揮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