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玉璋

鎖定
何玉璋 1923年生,著名書法家,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北京海淀老齡大學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農業大學書法系主任,並在多所大學任教、顧問。專著有:《蘭亭發微》(中國林業出版社)、《中國書法名帖經典》(中國美術出版社) 、《蘭亭序臨習指南》(人民美術出版社)、(聖教序臨習指南)(人民美術出版社)等。
中文名
何玉璋
外文名
He Yuzha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3年l2月6日
出生地
河北省石家莊市

何玉璋個人經歷

著名書法家何玉璋教授為書畫院揭幕 著名書法家何玉璋教授為書畫院揭幕
何玉璋 - 個人簡歷1923年l2月6曰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自幼祖承伯父,著名書法家何子豐親授書法藝術,接受嚴格的基本功訓練,並長期系統的臨摹研習歷代名碑帖。對“書聖”王羲之所書《蘭亭序》和孫過庭所書的《書譜》,有較深細緻的研究,並有個人心得和新的思路,從而發掘出了其神韻魅力所致之由。
蘭亭序臨習指南 蘭亭序臨習指南

何玉璋個人作品

蘭亭發微 蘭亭發微
中國書法名帖經典-蘭亭發微》(中國林業出版社)、《中國書法名帖經典》(中國美術出版社) 、《蘭亭序臨習指南》(人民美術出版社)、(聖教序臨習指南)(人民美術出版社)等。
聖教序臨習指南 聖教序臨習指南

何玉璋外界評價

我和何玉璋教授相識已經有十幾年了,由於自己是搞寫作的,加之又愛好書法,總想給何玉璋教授寫點東西。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動筆。
何玉璋 何玉璋
何玉璋教授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海淀老齡大學創始人之一,書法系主任、教授。
何玉璋先生自幼就跟隨伯父著名書法家何子豐學習書法,受過系統的書法訓練,傳統功力深厚。擅長小楷、行草、狂草和榜書,對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孫過庭的《書譜》有深入細緻的研究。
何玉璋先生70年代末就致力於書法教學工作。2003年,何玉璋先生的書法專著《蘭亭發微》(即《蘭亭序》神龍本臨摹解析)由中國林業出版社以中國書法名帖經典、高等院校系列教材出版。這年何玉璋先生已經80歲了。這是他出的第一本書法專著,也是他第一本公開出版的書。
《蘭亭發微》出版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何玉璋先生的一些書友還計劃要宣傳一下這本書及何玉璋先生。我也支持這一計劃。説實話,我的書法雖然最初不是師承何玉璋先生,但是,自從看了他的《蘭亭發微》後,在用筆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和影響,再加上遇到一些書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常常向何玉璋先生請教,受其指導,應該算何玉璋先生的準學生了。
然而,我支持宣傳何玉璋先生的計劃,不單單源自他著作本身的學術價值(當然,《蘭亭發微》的學術價值我們得辯證地看,如果拋開文字表面繁複的講解和敍述,領悟其精髓,那可以説,《蘭亭發微》是博大精深的),而是他80歲了還有這麼大的精力和創造力。這給我們的啓示會更大!一般人認為,青壯年才是一個人精力和創造力的旺盛期,這種認識忽略了個體和職業的差異性,是籠統的毫無針對性甚至是有害的看法。對某種職業而言,這種看法很容易壓抑或抑制人的創造力。比如,從事文藝創作的人,要想成就大業,必須經過一番刻苦的磨練,才有望成功。所謂大器晚成,不是指一個人功成名就的晚了,而是説,大器必須得晚成!一個人因某種偶然或特殊的原因,成名的早,並不代表這個人成就了大業,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尤其從事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創作的人,不經過一番刻苦的攻讀、人生的歷練和藝術的打磨,要想達到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境界,那簡直是痴人説夢,自欺欺人,糊弄對文學藝術一竅不通或一知半解的傻子。
事實也是如此,古往今來許多的大畫家、大書法家,都是越到晚年,藝術上越成熟。書法有云“人書俱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層意思。文學創作也是如此,一個勤于思考、學習和不斷創作的人,隨着年齡的增長,藝術功力也會不斷地增加。只有不讀書、不學習,靠所謂天賦創作的人,才會進步緩慢,甚至不但不進步,還會後退。也許有人用古今中外的一些作家的創作來證明,只有青壯年(包括青少年)才是一個人創作的高峯期,或創造力旺盛期,並具體地指出非在40幾歲之內,等等。我説,這全是胡説,是不懂文學藝術人的胡説;也是不懂理論規律的本質人的胡説!因為這種人只會機械地抽象現象,不能深刻地洞察現象。
誠然,有許多作家,過了青壯年之後,創作越來越走下坡路了,成名作成了作家本人不可逾越的制高點。這裏的原因,不是什麼作家的藝術創造力下降了,而是藝術家停滯了再學習,再深刻地感悟人生、感悟藝術,缺乏對藝術鋭意創新的觀念所致。歸根結底是思想意識問題,也是不懂得文學藝術的創造思維規律所致。
我們知道,思維的特徵具有潛伏性,當我們不積極主動思維的時候,思維是很難顯現的。無論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要想思如泉湧,充分保持思維的活躍狀態,不積極主動思維是很難奏效的。同時,思維還具有零散性和跳躍性,要想使思維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或一篇文章,就必須進行一番運思梳理工作。而運思梳理的基礎手段,就是運用語言文字不斷地記錄下思維的過程。我想,大凡搞創作和寫過文章的人都有過一種體會,那就是,你不想寫東西或懶得東西的時候,頭腦似乎是一片空白的,可是現在,假設因某種緣故,逼得你必須坐下來寫東西,起初你可能很遲鈍,思維也很被動,可是寫着寫着,突然來了感覺,進入了寫作的狀態,你會越寫思路越清晰,也越開闊,寫到最佳處,你可能不願意吃飯,不願意睡覺了,更不願意誰來打擾你。再假設,你懶得寫就不寫了,或者認為自己不行了,年齡大了,江郎才盡了,遲遲不動筆,不敢動筆,時間一長,你的思維就會被懶惰行為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壓抑住,真的成了死水一潭,再也激不起創作的慾望和浪花了。也就真的江郎才盡了。這些假設説明了什麼呢?那就是,一切的思維,需要積極健康的心態去激發,無論從事文藝創作,還是從事文藝批評,都要在良好(自我感覺)的心態下勤奮地筆耕,你的創造才能才會永葆青春。否則,你的創作才能就會過早地枯竭。如果再長期不用腦,等你到了老年階段,不但保持不了你的創造才能和激情,還極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我説的何玉璋先生,80歲出了第一本書法專著後,2005年10月,也就是他82歲的時候,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又接連出版了兩本書法著作,一本是《蘭亭序臨寫指南》,一本是《聖教序臨寫指南》。而且計劃出版的書還有《孫過庭書譜解析》、《孫過庭書譜臨寫指南》、《顏真卿祭侄文稿解析》、《顏真卿爭座位帖解析》、《顏真卿祭伯父文稿解析》及《顏真卿祭侄文稿臨寫指南》、《顏真卿爭座位帖臨寫指南》、《顏真卿祭伯父文稿臨寫指南》等。一個80多歲的人了,這是何等的精力和創造力?而像何玉璋先生這樣的教授(知識分子)在老年階段出成果的又絕不是個別現象,這還不引起我們的關注與反思嗎?對知識分子來説,步入老年,就是才華已逝的標誌嗎?
何玉璋先生不僅著書立説,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用文字記載下來,給後學者以啓示,而且,還勤於實踐,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我在文後附錄何玉璋先生的幾幅書法作品和出版的幾本書,供讀者參閲)。對何玉璋先生的書法作品,這裏我就不做過多的評論了,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去品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