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挺穎

(革命烈士)

鎖定
何挺穎(1905年5月—1929年1月25日) [1]  ,陝西省南鄭縣(今漢中市南鄭區)漢山鎮何家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重要領導人之一、紅軍初創時期的傑出領導者和人民軍隊政治工作先驅。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隨毛澤東轉移湘南農村,支持和協助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同年,隨毛澤東率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遵照中共中央和湘南特委指示,前敵委改為師委,毛澤東任師長,何挺穎任書記,率部參加三佔永新、龍源口大捷、永新困敵等重要戰役和戰鬥。發動井岡山軍民,擊潰國民政府湘贛軍四個團的輪番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衞戰的勝利,保存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恢復紅色政權中,參與整建黨的組織、整訓紅軍部隊等工作。1929年1月何挺穎隨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1月24日在江西大庾戰鬥中身負重傷,次日隨部隊轉移至廣東南雄烏逕宿營,當晚轉移途中遇敵突襲,不幸犧牲,年僅24歲。 [2] 
中文名
何挺穎
別    名
策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5月 [1] 
逝世日期
1929年1月25日 [1] 
畢業院校
大同大學
上海大學
職    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主要成就
參與創辦《漢鍾》雜誌
參加北伐戰爭、秋收起義
傳播革命思想
出生地
陝西南鄭

何挺穎人物生平

1920年考入漢中聯立中學,在校期間他組織進步讀書會,率先寫白話作文。 [1] 
1923年,何挺穎參與發起成立了學生會,聯絡南鄭學生,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學生運動。他在面對當地一些喪失民族氣節的悲觀論調時寫下詩句:“散沙枉多四萬萬,熱度只有五分鐘!中國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 [1] 
1924年中學畢業後,何挺穎考入上海大同大學數學系,同時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影響。 [1] 
1925年5月參加五卅運動,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 
何挺穎簡介 何挺穎簡介
1926年夏,何挺穎受黨組織派遣到北伐軍部隊任團指導員,參加北伐戰爭。 [1] 
1927年“七一五”汪精衞叛變革命後,黨組織又派何挺穎到原武漢政府警衞團幹部連任黨代表。同年9月,在團長盧德銘率領下,何挺穎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團一連黨代表,9月29日三灣改編中,被任命為第一團三營黨代表,隨部進軍井岡山。10月23日,在進軍井岡山途中時遭敵軍襲擊,與毛澤東率領的團部和一營失去了聯繫。何挺穎和營長張子清率部隊轉戰茶陵等地,並會合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主席譚震林,同年12月將部隊帶上井岡山,何挺穎隨即被任命為第一團黨代表。從此,何挺穎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雕像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雕像
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率領的兩支紅色武裝在井岡山勝利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下轄四個團,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陳毅為政治部主任,王爾琢為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何挺穎任第三十一團黨代表。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何挺穎率部參加了攻打龍源口、圍困永新城等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他政治堅定,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成為井岡山時期我軍著名的軍事指揮員和黨的優秀幹部,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做出了重要貢獻。 [1] 
1928年8月,在著名的黃洋界保衞戰中,何挺穎與團長朱雲卿指揮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在人民羣眾的配合下,憑險抵抗,擊潰了湘贛國民黨軍四個團的輪番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衞戰的勝利,保存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為此欣然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10月參加中共湘贛邊界特委第二次代表大會,何挺穎被選為邊界特委委員。同年冬,任紅四軍第二十八團黨代表兼團黨委書記。 [1] 
1929年1月14日,何挺穎隨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開闢新的根據地。1月24日,在大餘戰鬥中身負重傷,在轉移途經吉潭村時再遭敵襲擊,不幸犧牲。年僅24歲。 [1] 
1991年4月,南鄭政府在東郊建成了何挺穎烈士紀念碑,碑基座上鑲貼着“古城學潮”“南京路上”“奔上井岡”“永新大捷”“黃洋界上”青銅浮雕,碑體上鑲鐫着薄一波副總理“何挺穎烈士永垂不朽”和“不朽井岡英雄,千古人民功臣”的金色大字。 [1] 

何挺穎人物紀念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雕像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雕像 井岡山烈士陵園的雕像
何挺穎烈士故居於1981年被南鄭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被漢中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位於故居以東約2公里,是縣城的東門户,地理位置優越,碑體中央是薄一波同志題寫的碑名“何挺穎烈士紀念碑”,背面鑲貼着馬文瑞同志題書的“不朽井岡英雄,千古人民功臣”,整座碑體呈三個槍刺組合在一起的建築雕塑造型,它象徵着捍衞革命政權的特徵。這裏是許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黨課活動、舉辦入黨宣誓的重要場所。
革命故事
在漢中南鄭縣城關鎮何家灣村,一條翠竹成陰的鄉間小道盡頭,有一座建於清末的四合院。雖經歷了近200年的風雨滄桑,院落依然顯得古樸恢宏。雕花的隔扇和門窗,方磚之上的各種精美絕倫的雕飾,門窗上的木雕格言和警句,無一不體現出了主人的人生理想與道德追求。就在這個四合院裏,走出了一位井岡山革命時期我軍著名的指揮家——何挺穎。
在井岡山勝利會師80週年(1928年5月4日)前夕,我們隨着一位94歲的老人再次走進這座四合院。他就是何挺穎的堂弟何挺警老先生,也是唯一一位在世和何挺穎生活過的親屬。踩着庭院厚厚的青苔,踏上歷經滄桑的台階,撫摸着斑駁的牆壁,老人娓娓地給我們講述着何挺穎的故事
陳忠實感想
著名作家陳忠實2006年在井岡山參觀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讓我意料不到的是,黃洋界守衞戰的兩位最高指揮員之一的何挺穎,是我的陝西鄉黨。我早已熟知在陝西關中和陝北鬧紅的劉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卻幾乎沒有聽説過何挺穎。在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創時期,何挺穎和毛澤東一起戰鬥,併成為師級首長,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該是怎樣舉足輕重的一位領導人物。”
毛主席作勝利詩詞
在著名的黃洋界保衞戰中,他與團長朱雲卿指揮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在人民羣眾的配合下,憑險抵抗,擊潰了湘贛國民黨軍四個團的輪番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衞戰的勝利,保存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在得知勝利的消息後毅然提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詞《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何挺穎英雄詩作

何挺穎寄謝左明

南京路上聖血殷,百年侵略仇恨深。
去休學者博士夢,願作革命一新兵。
備註:這首詩作於一九二五年. 當時何挺穎同志在上海大同大學學習,埋頭鑽研數學。這年" 五卅" 慘案發生,他決心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他在給好友謝左明的另一首詩中寫道:" 對數表裏查不出救國的良方,計算尺不能驅逐橫行的虎狼。”

何挺穎再寄謝左明

四萬萬人發吼聲,火山爆發世界驚.
中國有了共產黨,散沙結成水門汀。
備註:這首詩作於一九二六年。 " 五卅" 慘案後,他積極投入革命鬥爭,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羣眾的偉大力量,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