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市鎮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下轄鎮)

鎖定
何市鎮位於大安區境內中部,位於自貢市東北部。鎮域面積 70.6 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户籍人口5.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68萬人。何市鎮距離自貢市區16公里,東靠牛佛鎮,西接三多寨,南臨新店鎮,北接內江市市中區,是大安區各鄉鎮的幾何中心。 [8]  [10]  一九九五年入圍全省第二批試點小城鎮,同時被自貢市定為市的第八工業區和實施“東進南移”戰略的衞星城鎮。 [11-12] 
何市鎮先後獲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核心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鎮”“一村一品示範鎮”“鄉村治理示範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鄉村振興示範鎮”等各類國、省、市、區榮譽。 [8] 
中文名
何市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
面    積
70.6 km²
政府駐地
何市鎮何家場社區139號
人口數量
5.3 萬

何市鎮歷史沿革

何市鎮原何市鎮

何市地區在隋唐時期屬和義縣,北宋廢和義縣後正式歸屬富順縣(時為富義監)。
清康熙三十年(1691),富順縣始劃分為四鄉八路,何市地區屬富順縣富義鄉下北路所轄。
清同治五年(1866),富順縣在四鄉八路的基礎上,以鄉場建保,以保轄甲。何市地區以何家場為中心,建何家場保,下轄24甲。
民國元年(1912),何家場保改為何市團。
民國23年(1934),何市團改為何市鄉,鄉公所駐地何家場。
1949年12月富順縣解放,1951年1月民主建政,原何市鄉劃分為何市、白衣、太豐、共和4個小鄉,隸屬三盧區。1952年5月,三盧區政府改稱第四區公所,駐地遷往何家場萬壽宮。
1955年11月,第四區按駐地命名為何市區。何市、白衣兩鄉及太豐鄉部分合併為何市鄉,駐地川主廟,屬何市區,轄12個村;共和鄉及太豐鄉其餘部分合併為共和鄉,駐地賴雅廟,屬何市區,轄8個村。
1956年5月,何市區併入牛佛區,何市、共和2鄉改屬牛佛區。
1958年10月,共和鄉與何市鄉合併為何市人民公社,駐地萬壽宮,公社以下並村改為管區,轄19個管區。
1960年10月,從何市公社分出原共和鄉區域建立永和人民公社,駐地張家祠,後遷賴雅廟,屬牛佛區,轄9個管區。
1961年,富順縣恢復何市區,區公所駐地仍為何家場萬壽宮(何市公社駐地遷川主廟),何市、永和2公社改屬何市區。
1978年4月,富順縣何市區所屬何市、永和、永嘉、鴛鴦、羣樂、新店等6公社劃歸自貢市,屬大安區管轄,同步撤銷何市區建制。
1984年1月,何市、永和2公社改為何市鄉、永和鄉,所轄大隊、生產隊全部恢復為村、組建置。何市鄉政府駐地遷往萬壽宮。
1988年1月,撤銷何市鄉,設立何市鎮。1988年底何市鎮轄12個村1個社區,永和鄉轄7個村。
2001年4月,撤銷永和鄉,併入何市鎮,合併後何市鎮轄18個村1個社區。 [8]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貢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永嘉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何市鎮管轄,何市鎮人民政府駐何家場社區139號。 [1] 

何市鎮原永嘉鄉

原永嘉鄉區域在隋唐時期屬和義縣,北宋廢和義縣後正式歸屬富順縣(時為富義監)。
清同治五年後,原永嘉鄉區域屬牛佛渡河北保(今牛佛鎮)。
民國元年(1912),牛佛渡河北保改為河北團,原永嘉鄉區域屬河北團。
民國23年(1934),河北團改為河北鄉(後一度與新店鄉併為新河鄉),原永嘉鄉區域屬河北鄉。
1949年解放前,原永嘉鄉區域屬牛佛鎮(今新房村時屬何市鄉)。
1951年1月,原永嘉鄉區域分設永嘉鄉、民安鄉,隸屬第三區(牛佛)。
1955年11月,永嘉、民安、新勝(今為牛佛鎮青年、農科2村)三鄉合併為永嘉鄉,駐地瓦廠,屬牛佛區,轄10個村。
1958年10月,撤永嘉鄉併入牛佛人民公社,屬牛佛區。
1960年10月,從牛佛公社分出衝鋒、戰鬥、有利、紅專、前進、友愛6管區(即原永嘉、民安2鄉區域)建立永嘉人民公社,並從何市公社劃入新房管區(今新房村),永嘉公社駐地瓦廠,屬牛佛區。
1961年,恢復何市區,永嘉公社改屬何市區。
1978年4月,永嘉公社從富順縣劃屬自貢市大安區。
1984年1月,改永嘉公社為永嘉鄉。1988年底,永嘉鄉轄7個村。
2019年9月,撤銷永嘉鄉,正式併入何市鎮。 [8] 

何市鎮行政區劃

2019年區劃調整前,何市鎮轄18個村1個社區,原永嘉鄉轄7個村。2020年,何市鎮進行村社區建制調整,調整後,現轄13個村,13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4個居民小組,即:雨山村(永豐、蔡家)、永太村(永太、彭家)、新和村(新民、和平)、五龍村(五四、龍盤)、阮家村(阮家、胡家)、王家村(王家、青槓)、高廟村(高廟、廖家)、黃桷村(黃桷、三和)、十字村(十字、白合)、瓦高村(瓦廠、高家坡)、鐘鼓山村(何家衝、林遠巷)、點燈坳村(蔡家衝、龔家渡)、新房村及何家場社區。户籍總人口5.3萬人。 [8] 

何市鎮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038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42人,城鎮化率7.5%。另有流動人口134人。總人口中,男性20394人,佔50.5%;女性19990人,佔49.5%;14歲以下4480人,佔11%;15~64歲30654人,佔76%;65歲以上5250人,佔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357人,佔99.94%,有藏族、白族、土家族、彝族等10個民族共27人,佔0.6‰。2011年人口出生率8.02‰,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2.33‰。2017年總人數30334人(2017)。 [3]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13人。

何市鎮地理環境

自貢何市鎮 自貢何市鎮
鎮政府駐地何家場,經緯度為北緯29.23度,東經104.55度,地形屬中淺丘陵地帶,海拔高度在359M-286M之間,幅員面積70.6平方公里,南北寬10公里,東西長9公里,東至牛佛鎮,南鄰新店鎮,西抵三多寨鎮,北接內江市市中區。

何市鎮農業發展

何市有天然的農業資源,土壤肥沃,是自貢糧食和各類經濟作物的盛產區。九九年初,鎮黨委、政府就提出:充分發揮土地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土地增值、農民增收,並根據市場需求,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截至年底種植蘿蔔600畝,青菜300畝,青筍400畝,榨菜380畝,花菜450畝,青椒250畝,蔬菜遠銷成都、重慶,供不應求,僅蔬菜產值達300多萬元,九九年末,實現農業總產值1853萬,鄉鎮企業總產值1.86億元,財政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0元。

何市鎮社會事業

何市鎮開發區

位於大牛公路兩側,建設用地2.5平方公里,經近幾年努力,已建成商貿一條街,尚有200畝土地有待開發利用,開發區內宜興辦以農副業、種養殖業為主體的養殖業、肉類加工、冷凍、蔬菜食品釀造、獸藥、飼料、化工、機械、商貿等企業。

何市鎮公益事業

轄區內,安裝有民用天然氣管線及有線電視網絡;一所中心校(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中心學校),二所初中(自貢市第三十四中學校自貢市大安區永嘉初級中學校),一所小學(自貢市大安區永嘉小學校),歷來教學質量好;有中心衞生院一所,規模大,醫療設備和技術力量厚實,轄區內駐有市、區企事業單位24個,社會事業發展良好。

何市鎮文化事業

在50多名書畫愛好者的支持和參與下,何市鎮於2017年成立了書畫協會,其會員中不單是何市本土人,還有內江市凌家鎮的友好人士。“何市鎮詩書畫協會”在籌建中。 [9] 

何市鎮第三產業

農貿市場,商賈雲集,交易活躍,逢場天人流量逾5萬人,年商品零售額上億元,餐飲、休閒方便,是大安區郊外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信息窗口。在農貿市場有各色早餐小吃,每逢農曆一、四、七是何市鎮農貿市場趕集的日子,農貿市場將會雲集各地方來的商販,比較熱鬧。有名的是黃氏姐妹早餐亦坐落於何市鎮農貿市場豬肉賣場一側。

何市鎮基礎設施

  • 供電供水
為適應民營開發區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供電局新架設10KV專門供電線路,380V/220V低壓電源,變壓器5台,容量為2500KVA,輻射全區域,可供投資商開發使用。
釜溪河的主要幹流長灘河流域途經本鎮外,另有三座大型水庫,水資源十分豐富,自來水站日供水量達到2500噸,開發區內還專門鋪設了供水管線2公里,為各企業用水提供了保證。
高廟村集中居住區 高廟村集中居住區 [9]

何市鎮郵政金融

鎮域內設有郵政支局、電信支局,開發區內鋪設有光纖電纜專線和移動通訊基站,現已安裝程控電話400多門,已實現村村通電話,通訊聯絡十分方便快捷。
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郵政儲蓄、保險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在轄區內設有業務網點,開辦有存、貸、保險等多種業務。

何市鎮政治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黃 俊
黨委書記
印家強
黨委副書記、鎮長
曾 駿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
趙榮兵
黨委副書記
龔 禺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區監察委員會派出何市監察辦公室主任
鄒年明
鎮黨委政法委員
程浠淪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副鎮長
羅 莉
鎮黨委組織委員
副鎮長
注:僅羅列部分主要領導)參考資料來源 [15] 

何市鎮交通運輸

太(隆昌太平鎮)大(大梨樹)路(太大公路)貫穿全鎮,成為何市到重慶、瀘州、隆昌、樂山等地的交通幹線。鎮域內,何瓦路、何永路、何新路、何姚路連接周圍鄉鎮,做到了村村通公路。
九八年政府引資150萬元新建了佔地4800平方米的何市客運站和加油站,每天發至牛佛、自貢等地的客車達183班次以上,特別是九九年底,鎮黨委、政府又融資金36萬元,對鎮域內的五條村道再次進行了加寬,路面的維修整治。

何市鎮歷史文化

何市鎮得名由來

相傳,清代有何姓進士,葬祖墳於今何市山上,為便利祭祀,建築房舍,以作食宿起居。隨後,該地又成為自流井井鹽陸運牛佛渡的要道。至清乾隆年間逐步形成場鎮,即以何姓取名何家場,何市鎮以此地命名。 [10]  [18] 

何市鎮文物古蹟

境內有半邊寺遺址、長灘河上有法海寺橋 [9]  何市賴雅廟 [16] 楊家鋪 [17] 
法海寺橋 法海寺橋 [9]

何市鎮人文景觀

在“二龍搶寶”中可尋找鹽運東大路上鹽擔子們的足跡;在“柳線牽春”中可讀到豐富多彩的農耕文化;在“天硯留香”中可看到才子之鄉的人文風貌;在“白衣仙境”中可領略人心向善的祥和;在“龍蟠虎踞”中驚訝其兵災人禍;在“蕉林聽雨”中感受天人合一;在“太極成儀”中嘆息宦海沉浮;在“衙沉地底”中覺悟善惡昭彰;在“鳳翅朝天”中呼喚環境保護;在“鑼鼓傳聲”中企盼人世和平;在“龍源聖地“中與恐龍共舞;在“葫蘆遺韻”中同八仙暢遊。 [9] 

何市鎮著名人物

黃建明,又名半丁,1968年出生,大安區何市鎮人。著名殘疾人書法家、勵志演説家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心理教育中心顧問、西部書畫院副院長、HAPPY DAY成員。 [13] 
郭述雲,男,1898年10月10日出生,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人(原大安區永和鄉白鴿嘴),烈士。 [14] 

何市鎮所獲榮譽

2020年5月26日,何市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 
2021年2月19日,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名單。 [4] 
2021年4月,入選“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5]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6-7] 
何市鎮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試點小城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鄉鎮,自貢市擴權強鎮試點鎮和自貢市環城現代農業暨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示範鎮。2019年,何市鎮被列為大安區創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鎮。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