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子山

鎖定
何子山(Luis C. Ho),1967年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華裔美國人,天文學家,黑洞和類星體專家,美國天文學會會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講席教授。 [1]  [5]  [7] 
何子山於1990年獲得哈佛大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95年—1998年在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2000年任美國卡內基天文台助理天文學家;2000年—2014年任美國卡內基天文台天文學家;2013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特聘研究員;2014年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講席教授。 [1]  [6] 
何子山的研究領域涵蓋星系核球、吸積盤和噴流、大質量黑洞、哈勃序列起源、河外星系的恆星形成、星團和星際介質等。 [8] 
中文名
何子山
外文名
Luis C. Ho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出生日期
1967年
畢業院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何子山人物經歷

1967年,何子山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5] 
1991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
1995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
1995年—1998年,在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8年—2000年,任美國卡內基天文台助理天文學家。
2000年—2014年,任美國卡內基天文台天文學家。
2013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特聘研究員。
2014年起,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講席教授。 [1]  [6] 
何子山 何子山

何子山主要成就

何子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何子山 何子山
何子山的研究興趣涉獵範圍從星際介質恆星星團形成,從超大質量黑洞活動星系核吸積理論星系結構等領域。他藉助橫跨射電到伽瑪射線波段的地面及空間望遠鏡來探索這些問題以揭示宇宙奧秘。在過去的研究中,何子山證實了大多數鄰近星系的中心都包含一個“死去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是宇宙年輕時期劇烈活動的類星體遺蹟。然而這些類星體如何被觸發,又如何死亡,這些神秘的天體如何產生輻射和相對論性噴流,何子山的研究為這些長期困擾人類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這將有助於統一理解不同類型的活動星系核。通過對種子黑洞問題的研究,他首次提出“中等質量黑洞”可能是本地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與此同時,何子山和同事一起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直接探測了大部分鄰近星系中心的黑洞。他們的工作確認了黑洞在星系形成過程中逐漸成長這一物理圖像。 [6] 
在其它領域,何子山通過研究發現,大質量恆星星團是星爆星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們尚未理解這些“超大星團”是如何形成和消亡的。與其密切相關的現象是緻密恆星系統,例如超大質量球狀星團和盤狀星系的核心。藉助大麥哲倫望遠鏡和哈勃空間望遠鏡,何子山系統定量地研究了這些天體的內部動力學、質量和星族。為了揭示哈勃序列的起源,他也對鄰近星系的內部結構和動力學展開了研究。 [6] 
  • 學術論文
截至2023年4月,何子山發表了660餘篇論文,被引用達60000次。 [2] 
  • 學術交流
據2023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官網數據,何子山發起或主辦了超過40個國際會議,並受邀作了超過150場報告。 [7] 

何子山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何子山指導了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國國內各天文機構的學生。 [5] 
  • 建議學生
何子山建議學生們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喜歡的領域,並在兩者的權衡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5] 

何子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22年
美國天文學會會士 [8] 
2023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 

何子山社會任職

擔任職務
中國空間站望遠鏡科學委員會副主任 [2] 
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戰略諮詢委員會成員 [7]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副主編 [10] 

何子山個人生活

  • 童年時代
何子山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跟隨着祖輩的腳印在澳門莫桑比克度過了還算幸福的童年。而隨後在時代的裹挾下,他11歲時隨已一無所有的家人離開莫桑比克,並在機緣巧合下到達美國波士頓 [2] 

何子山人物評價

何子山為中國大型天文設備的有效運行和科學產出最大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大學研究生院評) [2] 
何子山教授是國際著名天文學家,在天文學多個研究方向均有重大發現和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評) [3] 
何子山對中國在科學方面的抱負有獨到的見解。(《紐約時報》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