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塞·巴利維安

鎖定
何塞·馬里亞·阿古斯丁·巴利維安·伊·塞古羅拉(英語:José María Agustín Ballivián y Segurola,西班牙語:José María Agustín Ballivián y Segurola)(1805年5月5日——1852年10月6日)玻利維亞軍人、軍事家、政治家、總統。何塞·巴利維安1805年5月5日出生於西班牙帝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上秘魯拉巴斯的一個貴族家庭,12歲時加入保皇派軍隊,1820年加入上秘魯地區的愛國軍游擊隊,玻利維亞共和國成立後加入國家軍隊,並獲得上校軍銜,1835年~1836年跟隨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遠征秘魯,戰功卓著,獲得將軍軍銜,1839年雲加伊戰役之後反對聖克魯斯及其繼任何塞·米格爾·德·貝拉斯科,1841年11月指揮玻利維亞軍隊在因加維戰役中打敗秘魯侵略軍,保證了玻利維亞的獨立,之後被軍隊擁立為總統,獲得元帥軍銜,1843年和1846年兩次連任總統,總統任內努力改善國家狀況,發展礦業,設立貝尼省,取得一定的成就,1847年12月辭去總統職務,辭職後離開玻利維亞,前往智利和巴西等地居住,1852年10月6日在巴西帝國首都里約熱內盧逝世。
中文名
何塞·馬里亞·阿古斯丁·巴利維安·伊·塞古羅拉
外文名
José María Agustín Ballivián y Segurola
國    籍
玻利維亞
民    族
土生白人
出生日期
1805年5月5日
逝世日期
1852年10月6日
職    務
軍人 軍事家 政治家 總統
出生地
西班牙帝國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 上秘魯 拉巴斯
主要成就
指揮因加維戰役並取得勝利,保證了玻利維亞的獨立
擔任玻利維亞總統,任內發展經濟,設置貝尼省,制定新憲法
總統任內進行人口普查
軍    銜
元帥

何塞·巴利維安早年經歷

何塞·巴利維安 何塞·巴利維安
何塞·馬里亞·阿古斯丁·巴利維安·伊·塞古羅拉,1805年5月5日出生於西班牙帝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上秘魯(今玻利維亞拉巴斯的一個土生白人貴族家庭,父親是豪爾赫·巴利維安·德·蘇亞索(1774年~1814年),母親是瑪麗亞·伊西多拉·塞古羅拉·羅哈斯,何塞·巴利維安的外祖父塞瓦斯蒂安·塞古羅拉(1740年~1789年)是西班牙皇家軍官,曾參加鎮壓圖帕克·阿馬魯暴動的軍事活動。 [1] 
儘管何塞·巴利維安家境富裕,但由於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爆發使包括上秘魯地區在內的整個拉丁美洲地區局勢動盪,導致童年時期的何塞·巴利維安幾乎未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 [2] 

何塞·巴利維安從軍經歷

何塞·巴利維安戰功卓著

何塞·巴利維安 何塞·巴利維安
巴利維安在12歲時就置身行伍,加入上秘魯拉巴斯當地的保皇派軍隊,期間他跟隨西班牙保皇派軍隊清剿上秘魯境內的愛國軍游擊隊,1820年,巴利維安加入上秘魯境內由何塞·米格爾·蘭薩領導的愛國軍游擊隊,1825年玻利維亞共和國成立後,巴利維安加入共和國的正規部隊,並獲得了上校軍銜,1828年,阿古斯丁·加馬拉率領秘魯軍隊的入侵玻利維亞,巴利維安隨即跟隨玻利維亞總統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率軍抵禦秘魯入侵,但終因實力差距,玻利維亞被迫與秘魯簽署《皮吉薩條約》。 [3] 
安德烈斯·聖克魯斯出任玻利維亞總統後,巴利維安積極追隨並支持聖克魯斯,1835年~1836年他跟隨聖克魯斯率軍遠征秘魯,期間他參加了亞納科查戰役、烏丘馬約戰役和索卡巴亞戰役,均取得了戰役的勝利,由於巴利維安在遠征秘魯的戰鬥中功勳卓著,他被聖克魯斯總統授予了將軍軍銜,之後聖克魯斯將秘魯和玻利維亞合併為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出任邦聯護國主,巴利維安將軍成為秘玻邦聯的擁護者。 [4] 
秘魯-玻利維亞邦聯的成立引發了智利和阿根廷兩個鄰國的恐懼,兩國先後向邦聯宣戰,巴利維安與護國主安德烈斯·聖克魯斯堅決抵禦智利阿根廷兩國軍隊的入侵,然而在1839年1月20日的雲加伊戰役中,邦聯軍隊被智利打敗,之後秘玻邦聯土崩瓦解,各地起義不斷,邦聯不復存在。例如,當時秘玻邦聯的玻利維亞總統何塞·米格爾·德·貝拉斯科在得知聖克魯斯戰敗後,立即打出復興蘇克雷元帥的旗號,宣佈反對聖克魯斯,並在丘基薩卡(今蘇克雷)建立了政權。 [3] 

何塞·巴利維安因加維戰役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
在雲加伊戰役後,巴利維安將軍宣佈反對聖克魯斯繼續出任邦聯護國主,在何塞·米格爾·德·貝拉斯科建立政權後,巴利維安宣佈反對貝拉斯科,並發動了幾次反對貝拉斯科政權的起義。1841年9月22日,巴利維安回到家鄉拉巴斯城並正式建立政權,由此,玻利維亞國內出現了蘇克雷城、科恰班巴城和拉巴斯城三個地方獨立政權並立的局面,政局空前混亂。 [3] 
由於玻利維亞國內局勢混亂,秘魯總統阿古斯丁·加馬拉認為吞併玻利維亞的時機已到,1841年7月,加馬拉率領6000人的軍隊入侵玻利維亞,剛開始,巴利維安認為加馬拉可以幫助自己消滅科恰班巴和蘇克雷城兩個地方政權,表示支持加馬拉,然而,到了10月,秘魯軍隊佔領拉巴斯城,使他徹底打消了對秘魯軍隊的幻想。 [1] 
1841年,因加維戰役中的巴利維安將軍 1841年,因加維戰役中的巴利維安將軍
巴利維安在秘魯軍隊佔領拉巴斯城後逃離拉巴斯,前往蘇克雷城,面對國家的危亡,玻利維亞國內各派勢力團結到巴利維安的周圍,擁護巴利維安,稱他為最有能力的將軍,此時,巴利維安成為玻利維亞國內真正的領軍人物,領導玻利維亞抵禦秘魯入侵。 [3] 
1841年11月18日,巴利維安親自率領玻利維亞軍隊與阿古斯丁·加馬拉率領的秘魯軍隊在比亞查附近的因加維平原展開激戰,當時玻利維亞軍隊的武器裝備都很落後,但巴利維安將軍始終以愛國主義來鼓勵士兵們去英勇戰鬥,因此,玻利維亞軍隊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十分英勇,只用了15分鐘便擊潰了秘魯侵略軍,秘魯總統阿古斯丁·加馬拉也在此次戰役中陣亡,玻利維亞取得了因加維戰役的勝利,該戰役的勝利標誌着秘魯對玻利維亞軍事威脅的結束,確保了玻利維亞的獨立地位。 [2] 

何塞·巴利維安總統生涯

何塞·巴利維安出任總統

何塞·巴利維安總統 何塞·巴利維安總統
因加維戰役勝利後,巴利維安將軍被軍隊擁立為玻利維亞總統,並獲得了元帥軍銜,在1843年召開的國民大會上,巴利維安元帥正式當選為玻利維亞總統,1846年他獲得了連任。 [2] 

何塞·巴利維安為政舉措

何塞·巴利維安
何塞·巴利維安(3張)
巴利維安出任總統後,實行發展經濟和發展科學文化的政策,在政治上,政府建立土地特別準撥和發放復員金制度,國民會議制定1843年新憲法,1843年,玻利維亞國會通過法令,建立第四大基督教教會區,1847年得到梵蒂岡批准;在軍事上,巴利維安總統感到他蓄養着一隻過於龐大的軍隊,軍隊吞噬了一半的國家財政,平均每百名士兵就有一名將軍,巴利維安總統試圖拆掉玻利維亞的戰爭機器,減少政治上的負荷,於是政府對軍隊人數進行裁減,並裁撤了部分軍官,還在東部低地建立軍事殖民區;在經濟上,政府整頓了信貸制度,建立了礦業銀行,努力發展礦業;政府致力於開發東部地區,1842年11月18日頒佈法令規定設置貝尼省,政府着重討論在該地區開發新的河流和運河航道的計劃,目的是為玻利維亞產品出口建立大西洋出海口奠定基礎;1845年開始修建具有古典派建築風格的總統府克馬多宮; [5]  在外交上,玻利維亞努力不捲入南美洲地區其他國家的紛爭,國家主權得到尊重;玻利維亞努力與秘魯進行議和,結束自1841年7月以來爆發的戰爭,1842年秘玻雙方簽署停戰條約,1847年簽署和平條約。 [3] 
在文化方面,巴利維安總統認識到創作國歌的必要性。巴利維安在智利瓦爾帕萊索期間,巧遇僑居智利、擔任智利軍樂團指揮的意大利作曲家萊奧波爾多·貝內德託·温琴蒂,巴利維安邀請温琴蒂去玻利維亞擔任軍樂團指揮並創作玻利維亞國歌,温琴蒂欣然同意,願意承擔創作國歌重任,他於1845年9月來到拉巴斯,開始了玻利維亞國歌的創作工作, [5]  温蒂琴夜以繼日的工作,經過多次遴選,最終選取詩人何塞·伊格納西奧·德·桑希內斯撰寫的歌詞——《玻利維亞人,美好命運》,並完成譜曲工作。1845年11月18日,玻利維亞軍樂隊在拉巴斯的穆裏略廣場的政府宮前首次演奏了這首愛國歌曲,巴利維安總統出席觀看,當晚,這首愛國歌曲在新落成的拉巴斯市劇院進行演出,以慶祝因加維戰役勝利四週年,巴利維安總統等政要出席了晚上的演出活動,當晚的演出引起了熱烈反響,歌曲得到了在場玻利維亞政要和觀眾的認可與好評。 [6] 

何塞·巴利維安成就與問題

玻利維亞比索上的巴利維安 玻利維亞比索上的巴利維安
巴利維安執政時期,玻利維亞的獨立地位得到鞏固,政府極力改善國家的狀況,取得了較好的成就,1846年,根據政治家何塞·馬里亞·達倫斯領導進行了首次人口普查,普查結果表明玻利維亞的人口穩定增長,達到140萬人(不包括散居在東部低地的印第安人),國民生產總值為2025萬比索,銀礦收入為19.2萬馬克,税收增長至200萬比索,1846年工業品產值為390萬比索,其中礦業產值230萬比索。 [1] 
然而在成就下,巴利維安統治下的玻利維亞也存在諸多問題,玻利維亞共和國已成立20年左右,社會和經濟組織依舊,玻利維亞總體上是一個農村社會,89%的人居住在城鎮以外的地區,教育方面,由於缺乏政府投資和城市的發展停滯,1847年,玻利維亞全國僅有22000名兒童上學,僅佔學齡人口的10%,這意味着未來全國的教育水平不會有改觀,根據達倫斯樂觀的估計,當時約有1萬人懂得西班牙語,僅佔全國人口的7%,學校入學率沒有大幅度增長,這明顯意味着下一代兒童不會超過1846年調查的文化水準,大部分鄉村人口仍然是文盲,基本上不懂官方語言西班牙語,能單獨用西班牙語或既能用西班牙語又能用另一種民族語言交流的人不到20%,政治和經濟上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依舊是共和國少數人的語言;經濟上,儘管銀礦收入為19.2萬馬克,但還不到18世紀90年代的一半(當時是38.5萬馬克);國內約有10000座銀礦被廢棄,餘下的銀礦有三分之二淹沒在水中,由於沒有水泵而無法開採,1846年僅有282座銀礦處於全面生產狀態,礦主僱傭的工人約9000人,其中大部分人同時從事農業生產,僅僅是礦山的臨時工;紡織業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殖民時代,科恰班巴的布料生產廠家有幾百個,產值為10萬比索,而到了40年代,廠家僅剩100個,產值下降到6000比索。 [1] 

何塞·巴利維安辭職下台

何塞·巴利維安將軍的雕像 何塞·巴利維安將軍的雕像
巴利維安執政後期,玻利維亞國內不斷髮生軍事叛亂和未遂政變,國家秩序混亂,巴利維安自己也感到力不從心和厭倦,1847年12月23日,他辭去總統職位,將總統職位移交給歐塞比奧·吉拉特·貝拉 [2] 

何塞·巴利維安離職之後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的雕像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的雕像
巴利維安辭去總統職務後,離開玻利維亞,他先是前往智利定居,後移居巴西,1852年10月6日,巴利維安在巴西帝國首都里約熱內盧逝世,享年47歲。巴利維安去世後,遺體被運回玻利維亞,目前,巴利維安安葬在拉巴斯的聖弗朗西斯科神殿。 [2] 

何塞·巴利維安家庭成員

巴利維安在19世紀30年代同梅賽德斯·科爾結婚,兩人共有6個子女,分別是:阿道弗·巴利維安(長子,1831年~1874年,在1873年~1874年擔任玻利維亞總統)、何塞·巴利維安·科爾(次子,出生於1832年)、阿黛爾達·巴利維安·科爾(長女,1833年出生)、羅莎·巴利維安·科爾(次女,1834年出生)、路易斯·巴利維安·科爾(三子,1836年出生)、瑪麗亞·貝尼娜·梅賽德斯·瓜達盧佩·巴利維安·科爾(三女,1836年出生)。此外,巴利維安還同一個叫納西薩·科西奧·古斯曼的女子有所交往,兩人共有一個兒子:內斯托爾·巴利維安·科西奧(1847年出生)。 [7] 

何塞·巴利維安人物評價

紀念巴利維安總統設置貝尼省100週年時發行的郵票 紀念巴利維安總統設置貝尼省100週年時發行的郵票
巴利維安雖然在掌權期間獨斷專行,且犯過很多錯誤,但他依舊是一個優秀的統治者,巴利維安以卓越的軍功維護了玻利維亞國家的統一,並在建國的工作中有所建樹,促進了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在巴利維安統治下,玻利維亞的國會議政活躍,出身平民的人才得以任職中央政府,國內人口逐漸增多,政府收入日趨增長,對外玻利維亞不再捲入重大國際紛爭,國家領土主權得到鄰國尊重,巴利維安統治時代的玻利維亞政局趨於平穩,堪稱是考迪羅時代最後一個穩定政權。 [8] 
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巴利維安在因加維戰役勝利後沒有對秘魯本土發起進攻,而是選擇與秘魯議和,從而喪失了合併秘魯的黃金機會,而事實上,當時的玻利維亞根本沒有實力佔領秘魯全境,歷史證明,巴利維安當時的思想和舉措是明智的,他與秘魯議和,使玻利維亞日後擁有秘魯這一堅定的盟友。 [8] 

何塞·巴利維安人物紀念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的塑像 何塞·巴利維安元帥的塑像
巴利維安在玻利維亞被廣泛的紀念,玻利維亞國內以巴利維安命名的“何塞·巴利維安·塞古羅拉州(Provincia del General José Ballivián Segurola)”,科恰班巴有以巴利維安命名的軍校“巴利維安元帥兵器應用學院”,貝尼省有“何塞·巴利維安大學”,在玻利維亞,每年的11月18日是貝尼節,這是為了紀念巴利維安總統1842年建立貝尼省而設立的。 [9] 
參考資料
  • 1.    赫伯特·S·克萊恩.《玻利維亞史》:中國出版集團,2013:108-110
  • 2.    曾昭耀.《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63
  • 3.    曾昭耀.《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08-109
  • 4.    曾昭耀 宋霞 曹龍興.新版《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27
  • 5.    焦震衡.《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象徵標誌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125-127
  • 6.    曾昭耀 宋霞 曹龍興.新版《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23
  • 7.    José Ballivián y Segurola, Presidente de Bolivia  .GENI[引用日期2017-12-09]
  • 8.    赫伯特·S·克萊恩.《玻利維亞史》:中國出版集團,2013:108
  • 9.    José Ballivián  .Biografías y Vidas[引用日期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