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里斯堡礁

鎖定
貝里斯堡礁 ,Belize Barrier Reef,僅次於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第二大珊瑚礁,是北半球及西半球最大的堡礁。堡礁和環礁內約有450個大小不等的紅樹林珊瑚礁和沙島,包括西半球的珊瑚環礁。此區可見幾種稀有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如美洲鱷,也有世界最大的西印度海牛羣。本區其他常見的動物為海龜、紅足鰹鳥及其他海鳥,另有500多種魚類、65種石珊瑚(石珊瑚目〔Scleractinia〕)、350種軟體動物。水面上約有178種植物,海面下有247類海生植被,各種藻類和海龜、海牛的海藻温牀十分豐富。
中文名
貝里斯堡礁
外文名
Belize Barrier Reef
地    位
北半球及西半球最大的堡礁
地理位置
貝里斯加勒比海岸

貝里斯堡礁世界自然遺產

貝里斯堡礁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伯利茲堡礁保護區
Belize Barrier Reef Reserve System
入選時間:1996年(2009年被列入瀕危遺產)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vii)(ix)(x)
地理位置:N16 45 00 W87 03 30
遺產編號:764

貝里斯堡礁遺產描述

伯利茲堡礁保護區位置示意圖 伯利茲堡礁保護區位置示意圖
伯利茲生物礁障壁台地位於伯利茲的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岸線上,北面與墨西哥毗鄰,二者相距260公里,向南則與危地馬拉接壤。伯利茲堡礁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活珊瑚礁,面積僅次於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西半球最長的珊瑚礁。伯利茲堡礁位於尤卡坦半島沿海一帶,綿延300公里,包括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大部分的沿岸水域。除了由一羣珊瑚礁組成的伯利茲堡礁外,保護區還有450個小礁島,以及一些由三個環狀珊瑚島圍繞着的瀉湖。保護區分為7處,它們分別是:巴卡拉爾奇科國家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藍洞、半月礁自然保護區、南Wather礁海洋保護區、Glovers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笑鳥礁國家公園、人心果礁海洋保護區,總面積為960平方公里,在世界遺產公約下得到特別保護。
1996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vii)(ix)(x),伯利茲堡礁保護區因其是世界著名的生物礁聚集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9年由於紅樹林和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以及海上石油開採和非可持續建築項目的開發,伯利茲堡礁保護區系統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7月4日,第4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閉幕。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由於伯利茲採取的保護措施提升了對該遺產的保護,特別是在整個伯利茲海域暫停石油開採,及制定為紅樹林提供更有效保護的林業管理規定,因而會議決定解除對該遺產的瀕危評定。
遴選依據標準(vii):伯利茲堡礁保護區系統(BBRRS)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因為它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包含了一系列的珊瑚礁類型。作為北半球和西半球最長的堡礁,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大小、珊瑚礁類型的排列和在原始環境中繁茂生長的珊瑚,為珊瑚礁和珊瑚礁系統的進化史提供了一個經典的例子。幾千年來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加上自然的喀斯特地形和清澈的海水,導致了一個多樣化的海底海景,包括斑塊珊瑚礁、裙珊瑚礁、小湖珊礁、尖頭珊瑚礁、堡礁以及離岸暗礁、罕見的深海珊瑚礁和其他獨特地質特徵,例如藍洞和珊瑚礁接觸到海岸的礁石點。美麗的白色沙灘和翠綠的紅樹林海灣與周圍蔚藍的海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遴選依據標準(ix):作為一個典型的珊瑚礁類型,包括邊緣礁、堡礁和環礁類型,伯利茲堡礁保護區系統(BBRRS)包含了一個從陸地到深海的完整生態系統梯度。包括沿海、濕地、紅樹林生態系統、點綴瀉湖礁的海草牀、外堡礁平台和海洋環礁,這種生態梯度提供了完整的生命週期需求,支持關鍵的產卵、築巢、覓食和苗圃生態系統功能。維持這些生態和生物過程可以確保珊瑚礁的活力和復原能力,而珊瑚礁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多樣的生態系統之一。
遴選依據標準(x):這裏是陸地、海洋和空中各種各樣的頂級掠食者的家園,巴卡拉奇科(Bacalar Chico)的美洲虎,藍洞的大錘頭鯊,以及格洛夫斯礁的魚鷹都證明了這裏的重要性和生態完整性。該地區共有178種陸生植物和246種海洋植物,魚類超過500種,石珊瑚65種,水生動物45種,軟體動物350種。許多瀕危物種受到了伯利茲堡礁保護區系統(BBRRS)範圍內的保護,包括:西印度海牛,美洲鱷魚和三種海龜。這片遺產地也為三種石斑魚和紅足鰹鳥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地。伯利茲堡礁保護區系統(BBRRS)也是一些地方性物種的家園,包括幾種尤卡坦鳥類、島蜥蜴、幾種魚類、被囊動物和海綿動物,使其成為大西洋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 [1] 

貝里斯堡礁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伯利茲海岸是一處風景絕佳的自然生態系統,由北半球最大的堡礁、近海環礁、幾百個沙洲、美洲紅樹林、沿海瀉湖、港灣組成。保護區內的七處景點展示了暗礁進化的歷史,是包括海龜、海牛和美洲灣鱷在內的瀕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1-3] 

貝里斯堡礁遺產簡介

位於貝里斯加勒比海岸,長度超過290公里(180裏),北部離岸約300公尺(1,000呎),南部離岸約40公里(25哩),只有在落磯角(Rocky Point)與海岸線相接。保護區分為7處,它們分別是:巴卡拉爾奇哥(Bacalar Chico)國家公園暨海洋保護區(1996年成立)、藍洞自然保護區(1996)、半月珊瑚礁自然保護區(1982)、格洛弗礁(Glover's Reef)海洋保護區(1993)、南水珊瑚礁海洋保護區(1977)、笑鳥珊瑚礁國家公園(1991)和人心果海洋保護區(1996)等,總面積為960平方公里,在世界遺產公約下得到特別保護。
貝里斯堡礁
貝里斯堡礁(8張)
貝里斯堡礁的熱帶型氣候(平均温度為冬季16℃〔61℉〕,夏季31℃〔88℉〕)和珍稀動物使之成為觀光勝地。在史上,貝里斯堡礁曾是主要的捕魚和貿易中心,約西元前300年到西元900年馬雅人即在此捕魚和貿易,17世紀時蘇格蘭海盜和英格蘭後裔首先到貝里斯堡礁避難,也開發了它的資源。雖然受到海水運動作用、觀景船隻(船錨會打裂部分珊瑚礁)和漁業的威脅,但因堡礁對觀光業和漁業的重要性而大致仍可從事水上活動。每年約有10萬至15萬名遊客到此一遊,聚集在聖佩德羅(San Pedro)、考克爾珊瑚礁(Caye Caulker)、普拉森舍(Placencia)等浮潛和潛水中心。1996年貝里斯堡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貝里斯堡礁值得保存的自然遺產

伯利茲堡礁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活珊瑚礁,面積僅次於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西半球最長的珊瑚礁。伯利茲堡礁位於尤卡坦半島沿海一帶,綿延300公里,包括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大部分的沿岸水域。除了由一羣珊瑚礁組成的伯利茲堡礁外,保護區還有450個小礁島,以及一些由三個環狀珊瑚島圍繞着的瀉湖。
保護珊瑚礁十分重要,因為全球百分之二十五的海洋植物和動物都以珊瑚為家。論到生物多樣性,珊瑚礁的多元生態僅次於熱帶雨林。但科學家警告,要是人類繼續污染海洋,不禁止遊客破壞珊瑚,進行以氰化物捕魚等破壞生態的活動,在未來的20至40年間,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珊瑚將會消失。
伯利茲堡礁保護區裏共有70種石珊瑚,36種軟珊瑚和500種魚類。一些瀕危絕種的海洋動物,例如紅海龜、綠甲海龜、玳瑁、海牛和美洲鱷都在這裏棲息。珊瑚礁研究員祖莉安·魯濱遜説:“伯利茲堡礁保護區讓研究員和遊客有很多獨特的機會,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世上只剩下很少地方像這裏一樣,能夠讓人觀察自然界最美好的一面,不過這個自然景區也受到威脅。”
伯利茲堡礁保護區受到的最大威脅也許是珊瑚脱色,這種現象使原本彩色的珊瑚脱色變白。據美國《國家地理新聞》雜誌報道,颱風米奇、1997和1998年大規模的珊瑚脱色現象,使活珊瑚的數量減少了48%。是什麼引致珊瑚大量死亡?這方面的研究仍在進行,值得慶幸的是,伯利茲珊瑚礁似乎有慢慢復原的跡象。

貝里斯堡礁遺產保護條約保護的特別區域

伯利茲堡礁保護區一帶的海水十分清澈,平均水温為攝氏26度,吸引了不少熱愛深海潛水和浮潛的人。保護區百分之九十的地方仍未開發。堡礁距離安伯格里斯島的聖佩德羅僅幾百米,聖佩德羅的東南面6公里外是後晨海洋保護區,佔地8平方公里,是個淺水的水底公園,珊瑚礁中有一個別具特色的小海峽。
藍洞位於伯利茲堡礁保護區裏的燈塔環礁區,距離伯利茲大陸約一百米,受到世界遺產條約保護,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潛水勝地。藍洞是個靛藍色的石灰岩洞(落水洞),坐落在藍綠色的海水中央,洞的周圍長滿珊瑚礁。藍洞直徑約300米,水深超過120米。在海平面上升前,這個特殊的海底洞穴原本是個乾的地下巖洞,後來由於洞頂坍塌而形成了一個水下洞窟。藍洞的洞壁十分陡峭,垂直下落至35米,巨大的鐘乳石從該處的巖脊向下形成。水底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能見度達到60米。除了鯊魚外,藍洞裏的海洋生物並不多。沒有經驗的人不宜在這裏冒險。但藍洞珊瑚礁外圍海水清澈,十分適合浮潛。
半月島是受到世界遺產條約保護的七個水域之一,這裏是紅腳鰹鳥的保護區,也是差不多98種鳥類的棲息地。半月島峭壁深入海里1000米,長滿美麗的軟珊瑚,蔚為奇觀,是潛水的天堂。 [2] 

貝里斯堡礁2500年利用生物礁的悠久歷史

伯利茲生物礁被人類利用的歷史悠久。濱海沿岸的瑪雅遺址處,堆積着各種貝殼,鮮明的證實了大約2,500年前,生物礁就已經被用於漁業上了。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之間,瑪雅人廣泛的使用濱海的水體,用於發展漁業,貿易支柱、慶典中心及埋葬地也都相繼建造於此。在小巴卡拉爾水道處,至少有七處瑪雅遺址,其中的幾處遺址,如位於西海岸的三絹具有非凡的文化和歷史意義。此外,保護區北界的巴卡拉爾運河是由瑪雅商人於公元700年至900年間開鑿的。隨着瑪雅文化的衰落,生物礁資源在數世紀中長期未受到有效的使用。直到17世紀初期,伯利茲沿岸水體才成為海盜們的天堂,隨後許多海盜相繼定居於此,逐漸發展成為漁民和種植園農場主。如今,障壁生物礁生態系統的主要用途是促進發展旅遊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