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劍

鎖定
伏劍,漢語詞彙,拼音fú jiàn,出處《左傳·僖公十年》。唐孔穎達《左傳正義》:“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中文名
伏劍
拼    音
fú jiàn
注    音
ㄈㄨˊ ㄐㄧㄢˋ
釋    義
以劍自刎

目錄

伏劍解釋

唐孔穎達《左傳正義》:“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伏劍出處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左傳·襄公三年》:“魏絳至,授僕人書,將伏劍。”
史記·循吏列傳》:“李離過殺而伏劍,晉文公以正國法。”
《後漢書·獨行傳·温序》:宇賜劍使自裁。“序受劍,銜須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須污土。’遂伏劍而死。”
三國·魏·曹植《七啓》:“故田光伏劍於北燕,公叔畢命於西秦。” [1] 
《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引身伏劍,永言固之。
南朝·梁·江淹《獄中上建平王書》:“常欲結纓伏劍,少謝萬一。”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田中)後知力不可報,密為遺表,伏劍而終。”
清·錢謙益《母劉氏仍前贈》:“古之賢母,望倚門而辭伏劍者,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