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沼荷香

鎖定
伊沼荷香因“伊水”而得名,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為洛陽八小景之一。伊沼荷香取自唐代洛陽八小景之一。伊河入伊闕,自古兩岸多沼澤,唐宋以來,人們多於此栽種藕蓮,每至盛夏,伊河兩岸荷花盛開,令人流連忘返。此處主要有紅荷塘、白蓮涇、樂天台三處景點。 [1] 
中文名
伊沼荷香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
遊覽時節
盛夏
景點級別
洛陽八小景之一

伊沼荷香景點簡介

伊河入伊闕,自古兩岸多沼澤。
唐宋以來,人們多於此栽種藕蓮。每至盛夏,伊河兩岸荷花盛開,沁香誘人,一池池碧荷紅蓮,令人流連忘返。但時光荏苒,今已無存。
洛陽作為千年帝都,昔日城市之繁華、宮闕之嵯峨,曠古難尋。天下文人名士雲集於此,吟詩作賦,留下了眾多的風物勝蹟,“洛陽八景”則是其中有史可稽並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八顆遺世明珠。其實,所謂的“洛陽八景”只是一種泛稱,“八景”還可以細分為風格迥異的“八大景”和“八小景”。其位置分佈和名稱的由來雖非一朝一代所定,但卻為今人懷幽探勝提供了難以細數的風雅遺事和美麗傳説。 [2] 

伊沼荷香景點介紹

伊河流經洛陽的南大門——龍門,流域面積達六千多平方公里。據説,上古時,龍門西山和東邊的香山原為一體。夏末秋初,伊河帶來的洪水氾濫至此,無處可去,便會淹沒山下的村莊,百姓也多因此流離失所。虞舜在位時,大禹鑿開此山,疏通河道,伊水才得通過兩山之谷,向東流去。為了紀念夏后氏堙山治水的功績,後人在龍門西山修建了供奉大禹的禹王亭和禹王池。伊河與洛河流經洛陽後,交錯形成伊洛平原,為華夏文明的發展興盛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條件。 [3] 

伊沼荷香歷史沿革

伊沼荷香 伊沼荷香
古時的伊水兩岸,翠柳拂依,白楊偉岸。樹蔭下,或撒網捕魚,或擊水蕩漿,或納涼消暑。藍天、碧空倒映水中,鳥兒在枝柯間高啼,青蛙在堤岸鳴叫。惠風襲人,陽光熹微,魚鷹沉浮,漁歌此起彼伏。筏上炊煙裊裊,迴盪河面,與河霧交織,猶輕紗依稀,如醉如夢。篙下波光瀲灩,水清朗朗,碧紋粼粼,魚兒上下追逐嬉戲。船悠悠、水悠悠,人亦悠悠。
伊水自古即有時汛,兩岸百姓因此得以盡享其航運之利。上游山區的椽、檁、木材,多結排隨水放筏而至下游。伊水源出欒川縣伏牛山北麓(熊耳山南麓),少沙石,水清徹底,其中游魚清晰可見。據史料記載,伊水盛產魴魚,味道鮮美,與黃河鯉魚齊名,因而廣為時人稱頌,《河洛記》中所謂的“伊洛鯉魴,貴於牛羊;洛口黃魚,天下不如”,即此説是也。伊河沿岸溝渠縱橫、土壤肥沃,唐宋名人如裴度白居易司馬光等的私家園林都建築在這一帶。此地池沼花木之盛,屢見於詩人們筆下,且尤以荷花勝於他處。時至今日,伊河沿岸的村莊仍為當地時令藕的重要產地。每至盛夏,村莊周圍的河道里荷花盛開,微風吹來,使人暑意頓消。這就是被譽為洛陽八小景之一的伊沼荷香。 [4] 

伊沼荷香歷史現狀

伊沼荷香 伊沼荷香
生態城,起伊河,陽侯空綠隨香過。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始終體現着一個民族和國家對自然的態度。而大自然則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為人類提供了和諧舒適的生存保障。在現代化和城市飛速發展的進程中,保持對大自然的親近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文追求。
據悉,伊濱區政府將在整體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引山水入城。打造“一河兩岸、組團擴展、一軸一心、一園多片”的城市空間格局和“山水環抱、水廊織城、綠軸串景”的城市景觀系統。並將落實具體規劃,建設伊河6級水面、20平方公里伊濱公園及“五橫七縱二湖”的水系景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