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懋可

鎖定
伊懋可(Mark Elvin,1938年-2023年12月19日),男,生於英國劍橋,1968年從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擅長中國經濟史、文化史和環境史。出版有《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等。2005年獲得“儒蓮獎”。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9日,伊懋可逝世,享年85歲。 [6] 
2023年12月28日,清華大學歷史系舉辦伊懋可先生學術紀念會。 [7] 
中文名
伊懋可
外文名
Mark Elvin
出生地
英國劍橋
出生日期
1938年
逝世日期
2023年12月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主要成就
2005年獲得“儒蓮獎
性    別
學    位
博士

伊懋可人物生平

伊懋可(Mark Elvin),男,1938年生於英國劍橋,1968年從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擅長中國經濟史、文化史和環境史。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劍橋大學,1972—1989年在牛津大學教授中國史並擔任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多年,從1990年起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院任中國史和亞太區域史教授和召集人。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的模式》、《中國文化地圖》、《另類歷史:從歐洲視角看中國論文集》、《華人世界變動着的歷史》、《帝制後期中國的城市》、《積漸所止:中國環境史論文集》。70年代提出的“高度平衡陷阱理論”在西方中國研究領域影響很大。近年來致力於中國環境史研究,成就斐然,即將出版專著《大象的退卻:從環境角度看中國歷史》。 [1] 
2023年12月,伊懋可逝世,享年85歲。 [5] 

伊懋可研究領域

中國經濟史、文化史和環境史。

伊懋可主要著作

《中國歷史的模式》《中國文化地圖》《另類歷史:從歐洲視角看中國論文集》《華人世界變動着的歷史》《帝制後期中國的城市》《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大象的退卻》。

伊懋可主要成就

伊懋可長期關注中國經濟與中國環境。他對錯綜複雜的歷史資料有非凡的駕馭能力,加上罕見的講故事天賦,使他的作品對學者和歷史愛好者來説都很容易理解。20世紀70年代,他曾提出“高度均衡陷阱理論”,闡釋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他還是“中世紀城市革命”論説的直接奠基者。1973年,伊懋可在《中國歷史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一書中指出,中國經濟在宋代得到了極大發展,出現了“經濟革命”,“中世紀在市場結構和城市化上的革命”則是這場經濟革命的重要表現之一。“中世紀城市革命”理論即發軔於此。儘管該理論隨後在普適性等方面,引發部分學者的質疑,但它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城市史和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確乎產生了重大影響,且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中國古代城市史特別是古代城市形態史和唐宋時期城市史的研究,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重要理論分析框架。
1990年,伊懋可率先提出“中國環境史”概念及其研究構想。1993年,伊懋可與台灣“中央研究院”劉翠溶教授聯袂組織召開中國環境史學術研討會,標誌着中國環境史作為一個專門研究領域正式誕生。該會議的論文集《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也成為中國環境史的開山立派之作。2004年,伊懋可出版《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釐定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框架,被譽為西方學者撰寫的中國環境史的奠基作之一。 [7] 
談及為何一位西方歷史學者要寫中國的過去時,伊懋可曾在自序中稱:“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而且是世界歷史中非常廣大、重要且有趣的一部分。”伊懋可也提醒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要將中國歷史置於經過仔細研究過的更廣泛的世界史語境中。

伊懋可出版論著

《大象的退卻》 《大象的退卻》
大象的退卻》,梅雪芹、毛利霞、王玉山 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 [2] 

伊懋可中國學之問

韋伯思路——即“韋伯之問”——的影響。伊懋可提出,中國何以在達到“中古經濟革命”之後,未能實現歐洲式的科學變化與組織變化? [3] 

伊懋可獎項榮譽

儒蓮獎
2005年,伊懋可(Mark Elvin)獲得“儒蓮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