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寧縣

鎖定
伊寧縣(維吾爾語:غۇلجا ناھىيىسى), [16]  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伊犁河谷中部,東鄰尼勒克縣,西與伊寧市和霍城縣接壤,南鄰伊犁河,與察布查爾縣、鞏留縣隔河相望,北越科古爾琴山,以庫色木契克河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之博樂、精河市(縣)為界。伊寧縣行政區域面積為6152.55平方千米。 [4]  截至2023年6月,伊寧縣轄10個鎮、8個鄉,另轄1個農場鄉級單位。 [22]  2019年,伊寧縣户籍人口為421375人。 [15] 
伊寧縣原名“寧遠縣”,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因縣治“寧遠”而得名。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伊寧縣,取伊犁、寧遠首字得名。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少數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寧遠城的少數民族語稱謂),系突厥語,盤羊之意。 [2]  伊寧縣自古以來多民族聚居,境內共有32個民族,主要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東鄉、撒拉等民族。 [7] 
2023年,伊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41億元,同比增長5.4%。 [21] 
中文名
伊寧縣
行政區劃代碼
6540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地理位置
伊犁河谷中部 [4] 
面    積
6152.55 km²
下轄地區
10個鎮、8個鄉
政府駐地
吉里於孜鎮
電話區號
0999
郵政編碼
8351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人口數量
421375 人(2019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弓月城遺址,阿克塔什瀑布
機    場
伊寧機場
火車站
伊寧市火車站
車牌代碼
新F
地區生產總值
125.41 億元(2023年)

伊寧縣建置沿革

新石器時代末期,境內北部丘陵前緣一帶已有人類生息。
春秋、戰國、時,伊寧縣境內屬塞地。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 [3] 
西漢,迄晉為烏孫,南北朝時期為悦般,隋末唐初隸屬西突厥。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唐朝滅西突厥汗國,其地設嗢鹿州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 [3] 
五代十國時為九姓烏護屬地。
北宋,屬喀喇汗王朝西回鶻國。南宋、金時期為西遼屬地。
元朝,元太祖十四年(1226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其地歸屬封授給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
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察合台汗後裔歪思弒兄自立,率部西遷伊犁河谷,改國號“別失八里”為“亦力把裏”。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稱雄天山南北,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岡,都岡建築金碧輝煌,俗稱“金頂寺”,成為準噶爾封建貴族會盟之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設置“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治理新疆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築“伊犁九城”,其中在固勒扎築寧遠城,並陸續從南疆各地增調維吾爾人來伊犁分撥屯種,史稱“回屯”。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光緒十四年(1888年)5月25日,設寧遠縣,隸屬伊塔道伊犁府,管轄伊犁府除綏定縣以外的廣大地區。 [3] 
民國三年(1914年),寧遠縣改稱伊寧縣。民國六年(1917年),伊犁道分設伊犁道塔城道,後伊犁道改為行政區,伊寧縣隸屬之。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喀什河為界析置鞏留縣,伊寧縣轄5個行政區。 [3] 
1949年1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伊寧縣城。1950年6月,伊寧縣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3月,伊犁專署建制撤銷後,伊寧縣與伊犁地區其餘7縣1市成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1979年,伊犁地區建制再度撤銷,伊寧縣復為伊犁州直屬縣。1981年12月,伊寧縣革委會被撤銷,恢復成立縣人民政府。1985年1月,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再次恢復,伊寧縣隸屬之。2001年,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第3次被撤銷,伊寧縣再度成為伊犁州直屬縣。 [3] 

伊寧縣行政區劃

伊寧縣區劃沿革

1951年,伊寧縣伊犁河南坎區6個鄉劃歸寧西縣。1952年5月23日,政務院批准設立伊寧市,縣城5個區析置劃歸伊寧市,時縣轄9個區。1953年,伊寧縣六區七鄉(庫色木契克鄉)劃歸博樂縣、八區三鄉(瑪勒巴扎)劃歸伊寧市。1957年,伊寧縣城遷駐吉里於孜。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各區改設為紅旗、勝利、紅星、團結、天山、十月、火箭、新路、燈塔(年底撤銷)、五一共10個公社,到1962年又先後成立第一、第二、第三公私合營牧場。1966年1月,麻扎鄉(原尼勒克縣東風公社4個大隊)由尼勒克縣劃歸伊寧縣。1975年,紅旗(巴彥岱)公社、反修(界樑子)牧場劃歸伊寧市。同年恢復伊犁地區行政公署,伊寧縣歸其領導。1978年,各公社改以駐地命名。
1980年9月,十月公社析置成立薩木於孜公社。2004年9月,潘津、達達木圖兩鄉又劃歸伊寧市。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同意撤銷英塔木鄉,設立英塔木鎮。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1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英塔木鎮、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愉羣翁回族鄉、阿熱吾斯塘鄉、巴依託海鄉、維吾爾玉其温鄉、薩木於孜鄉、喀什鄉、麻扎鄉、温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 [2] 

伊寧縣區劃詳情

伊寧縣 伊寧縣
截至2023年6月,伊寧縣轄10個鎮、8個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英塔木鎮、胡地於孜鎮、巴依託海鎮、阿熱吾斯塘鎮、薩木於孜鎮、喀什鎮、維吾爾玉其温鎮、温亞爾鎮、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愉羣翁回族鄉、麻扎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兵團七十團中心團場。 [22]  縣政府駐吉里於孜鎮。 [1]  [4] 

伊寧縣地理環境

伊寧縣位置境域

伊寧縣位於伊犁河谷中部,東鄰尼勒克縣,西與伊寧市和霍城縣接壤,南鄰伊犁河,與察布查爾縣、鞏留縣隔河相望,北越科古爾琴山,以庫色木契克河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之博樂、精河市(縣)為界。地理座標介於東經81°13´40"—82°42´20",北緯43°35´10"—44°29´30"之間。縣境東西距最長116千米,南北距最寬95千米,總面積6152.55平方千米,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團場佔地為59.45平方千米。 [4] 

伊寧縣地形地貌

伊寧縣域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劃分為3類,分別為山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科古爾琴山橫卧縣境北部,為博羅科努腹背斜的北西構造帶斷裂移位所形成,山體呈北西—東南走向,海拔1500~3500米,高山帶顯小,中低山面積較大,由古生代淺海濱海沉積物質和中生代陸相沉積物組成。境內東部的阿布熱勒山地,受鞏乃斯復向斜的緯向構造所控制,屬於鞏乃斯復向斜隆起部分,呈東西走向,向東延伸到新源,海拔2000米以下,屬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褶皺斷裂構成,是境內的天然牧場。 [2] 
丘陵:海拔900—1500米。山前丘陵帶是海西褶皺的基底上發育的山前凹陷,並接受了侏羅紀和第三紀地層組成的沉積物,還受到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褶皺發育十分明顯,在吐爾遜溝兩旁有第三紀紅色頁岩露頭,前端受逆掩斷層移位的影響,降落到第三階地,古老的階地都消割成為長崗狀平坦前山丘陵地帶,上面覆蓋着第四紀黃土,部分長崗頂部平坦為第四紀陸地,覆有亞砂土。丘陵帶為境內主要春秋草場。1200—1500米範圍為森林、草甸過渡帶。 [2] 
平原:可分為科古爾琴山的山前沖積—洪積傾斜平原與它正相交的伊犁河沖積平原兩部分。山前洪積—沖積傾斜平原從長崗前緣往南,寬約8—10千米,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山地大幅度地抬高,河流下切,受風蝕及流水的沖刷搬運使山地碎屑物質堆積在平原上,隨着地形坡度的減緩,河流搬運能力的減弱,物質組成也從北到南,由粗變細。 [2] 

伊寧縣土壤

伊寧縣的土壤由低向高依次分佈着灰鈣土、慄鈣土、黑鈣土、灰褐色森林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農區土壤又分為潮土和灌耕灰鈣土兩類。 [4] 

伊寧縣氣候

伊寧縣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被天山西部北天山、中天山所環抱,形成北阻乾冷氣流南下,南擋乾熱氣流入侵,西來温潤氣流而具特色的中温帶乾旱型內陸山地氣候。年均温度9℃,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00小時左右,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34.5千卡/平方釐米,四季比較分明;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年均蒸發量為1621毫米;無霜期163天。 [4] 

伊寧縣水文

伊寧縣內的河流有喀什河、伊犁河。北山水系有皮裏其等9條河流。 [4] 

伊寧縣自然資源

伊寧縣水資源

伊寧縣水資源充裕豐沛。伊犁河及其支流喀什河流經伊寧縣境內,伊犁河在縣南流經伊寧縣7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6億立方米;喀什河在自縣東流經伊寧縣47公里,流域面積102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8.5億立方米;北山水系10條河溝,合計年均徑流量近5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總量7.2億立方米,可開採量3.6億立方米。農業灌溉主要渠繫有人民渠、團結渠、青年渠、北支幹託海渠、包孜渠、麻扎渠、四清渠和奎遜渠等渠系。 [5-6] 

伊寧縣土地資源

伊寧縣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6253平方公里,擁有106萬畝耕地和407萬畝天然草場。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性強,適宜農作物生長。 [5] 

伊寧縣植物資源

伊寧縣草原 伊寧縣草原
截至2011年底,伊寧縣森林總面積7.49萬公頃,其中山區森林4.25萬公頃、河谷次生林0.92萬公頃、平原人工林面積2.32萬公頃(防護林0.78萬公頃、用材林0.48萬公頃,經濟林1.06萬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10.8%。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個(新疆伊犁小葉白蠟自然保護區),面積910.21公頃。伊寧縣境內共有藥用植物521種(計101科326屬),常見的藥用植物有當歸、黃芪、大黃、木賊、麻黃、蒲公英、伊犁貝母、車前草、秦皮、新疆阿魏等。 [2] 

伊寧縣動物資源

伊寧縣境內牲畜種類主要有綿羊、馬、牛、山羊、駱駝、豬、驢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等。 [4] 

伊寧縣礦產資源

伊寧縣礦產資源富集,全縣已探明有煤、金、銀、銅、鐵、高嶺石花崗岩重晶石等27種珍稀礦藏,40餘個礦點。經查明煤炭資源儲量74.2億噸,遠景儲量120億噸;黃金儲量60噸,遠景儲量250噸;石英沙礦儲量750億噸;優質石灰岩礦儲量多達6531億噸;建材花崗岩礦儲量1880億立方米。 [2] 

伊寧縣人口

2019年,伊寧縣户籍人口為421375人。 [15] 

伊寧縣經濟

伊寧縣綜述

2022年,伊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86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4.72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40.85億元,下降0.7%。三次產業比重38.4:28.3:33.3。 [17] 
2023年,伊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41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04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38.9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44.46億元,增長4.9%。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5%;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31%;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3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投資)同比下降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2億元,同比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23億元,同比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178元,同比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11元,同比增長8.2%。 [21] 
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城鎮建設
2023年,伊寧縣招商引資落地開工項目83個,到位資金115.35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新建項目78個,到位資金100.83億元;續建項目5個,到位資金14.5億元。區內項目28個,到位資金10.55億元,區外項目55個,到位資金104.8億元。
2023年,伊寧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投資)同比下降6.4%。從投資分類看,續建項目投資額同比增長0.04%;新建項目投資額同比下降10.9%;房地產項目投資額同比增長83.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倍;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1.7%;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4.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8.6%。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8%。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83.5%。房屋施工面積31.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7.8%;商品房銷售面積8.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9.6%;銷售額3.69億元,同比增長93.0%。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675公頃,建成區綠地面積616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7.9%,綠化覆蓋率40.45%。 [21] 
財政
2023年,伊寧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79億元,同比增長19.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23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35億元,同比增長9.4%;非税收入完成1.88億元,同比增長37.9%。
2023年,伊寧縣地方財政支出完成65.83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0.95億元,同比增長9.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1%、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7.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1.9%、衞生健康支出增長29.4%、教育支出增長0.1%、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6.4%、節能環保支出增長82.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4.5%。 [21] 

伊寧縣第一產業

2023年,伊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59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完成農業產值36.89億元,增長1.8%;林業產值0.47億元,下降7.1%;牧業產值32.7億元,增長14%;漁業產值0.86億元,增長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7億元,增長7.8%。
2023年,伊寧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36.7萬畝,同比增長8%。糧食種植面積114.1萬畝,糧食總產量69.85萬噸,同比增長12.7%;其中:玉米種植面積為82.15萬畝,產量58.44萬噸,同比增長12.1%;小麥種植面積21.98萬畝,產量9.51萬噸,同比增長9.7%;蔬菜種植面積為1.35萬畝,產量3.33萬噸,同比下降31.9%;油料種植面積為1.12萬畝,產量0.17萬噸,同比下降45.7%。 [21] 
畜牧業
2023年,伊寧縣牲畜出欄86.94萬頭(只),增長7.4%;其中:牛出欄13.31萬頭,增長16%;羊出欄62.71萬隻,增長5.6%;豬出欄8.54萬頭,增長2.8%。家禽出欄445.81萬羽,增長10.8%。肉產量5.23萬噸,增長10.3%;奶產量7.19萬噸,增長4.5%;雞蛋產量2.62萬噸,下降7.1%。 [21] 

伊寧縣第二產業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2.7%,股份制企業增長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1%。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7.3%,製造業增長2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75.2%;重工業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6.78億元,同比下降2.7%;實現銷售產值113.54億元,同比下降3.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7.69%。
2023年,伊寧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有8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39億元,同比下降1.7%;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3.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倍;房屋竣工產值9.04億元,同比增長3.2倍;竣工面積16.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倍。 [21] 

伊寧縣第三產業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共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2家,其中,8家限額以上商貿零售企業、32家限額以上商貿批發企業、2家住宿餐飲企業;6家限上大個體。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2億元,同比增長13%。按經營地分: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22.98億元,同比增長12.8%;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8.94億元,同比增長13.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12.1%;商品零售28.82億元,同比增長13.1%。按規模統計,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42億元;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7.49億元。 [21] 
旅遊業
2023年,伊寧縣旅遊景區共有5處。其中,4A級景區2處,分別是託乎拉蘇景區、天山花海景區;3A級景區3處,分別是天鵝泉景區、愉羣温回族花兒景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2023年,伊寧縣共接待國內遊客408.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4.7%;全縣實現旅遊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34.5%。 [21] 
對外經濟
2023年,伊寧縣各類外貿企業24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9000萬美元,同比增長74%;其中:出口19000萬美元。 [21] 
金融
截至2023年12月底,伊寧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5.56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住户存款60.05億元,同比增長4.8%。
截至2023年12月底,伊寧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108.91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住户貸款45億元,同比增長16.1%。 [21] 

伊寧縣交通運輸

2023年,伊寧縣轄區已取得許可的客運、貨運、維修、駕培、客貨站場等道路運輸經營單位109家,其中客運企業6家、貨運企業8家(10輛車以上),備案駕培學校8家,備案維修企業85家,客運站(場)2家。客貨營運車輛1375輛,其中貨運車輛509輛,比上年減少了138輛,客運車輛866輛,更新營運車輛62輛,客貨運車輛年審率99.95%,已開通客運班線127條,其中市際班線1條,縣際班線35條,縣內班線89條,毗鄰縣際班線2條,鄉、鎮(場)通班車率達到100%,行政村的通班車率達到100%。 [21] 

伊寧縣公路

伊寧縣農村公路 伊寧縣農村公路
截至2022年末,伊寧縣形成“七橫八縱”(“七橫”即伊墩高速S12線、國道G218線、省道S220線、資源路ZA01線、X705線、墩那高速、墩麻扎—尼勒克一級公路;“八縱”即S314線、S315線、X703線、X704線、X706線、X709線、X711線、Y048線。)為主軸線的縣域公路網主骨架佈局。 [4] 

伊寧縣鐵路

精伊霍鐵路貫穿伊寧縣全境。 [4] 

伊寧縣社會事業

伊寧縣教育事業

伊寧縣第二中學 伊寧縣第二中學
2023年,伊寧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74所(含一所職業高中),其中:幼兒園86所(公辦81所、私立5所),小學65所(公辦65所、私立0所),初級中學9所,九年一貫制9所,完全中學0所,高級中學3所,職業高中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教職工8440人,專任教師6056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2301,專任教師1182人;小學(含教學點)教職工3233人,專任教師2508人;中學教職工1969人,專任教師1629人;高中教職工766人,專任教師635人;特殊教育教職工35人,專任教師29人;職業高中教職工136人,專任教師73人。全縣在校(園)學生共計83916人(含特殊教育學校),其中在園幼兒8373人,小學生41916人,初中生21880人,高中生9875人,特殊教育學生77人,職業高中學生1795人。 [21] 

伊寧縣科學技術

2023年,伊寧縣積極謀劃科技項目申報工作,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共推薦上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1個;自治區級科技計劃項目53個,州科技計劃項目35個。2023年,共爭取自治區、州級項目立項15個,其中自治區級鄉村產業振興項目1個、科技特派員引導類項目1個、科技特派員服務類項目2個;伊犁州級重點研究與技術開發專項項目4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科技行動項目3個、科技特派員重大、引導類項目4個。爭取項目資金408萬元。
2023年,伊寧縣完成技術合同登記9項,完成合同金額1115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789.92萬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記2項。 [21] 

伊寧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所,鄉鎮文化站20所;圖書館1所,鄉鎮圖書室20所。年末共開展惠民演出100場次,受益羣眾18500餘人次;開展音樂類、舞蹈類、樂器類、美術類社會藝術培訓25班次,累計培訓人次達3359人。 [21]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廣播人口覆蓋率98%,電視人口覆蓋率96%。維修調試户户通設備513户,利用微信連接遠程指導操作解決196户。 [21] 

伊寧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伊寧縣已註冊女子足球運動員19名、田徑運動員20名。青少年摔跤比賽榮獲4金、2銀、1銅,列團體第二名;青少年田徑比賽榮獲12金、16銀、4銅,列團體第四名。 [21] 

伊寧縣醫療衞生

2023年,伊寧縣共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74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3個(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均為二級甲等);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局);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69個(鄉鎮衞生院20、民營醫院3個、村衞生室117個,診所29個,衞生所(急救站)0個)、醫務室0個;編制牀位總數1872張,實際開放牀位1898張;衞生健康系統共有職工2982人,其中在編1039人,縣級財政聘3人,自聘1936人,公益性崗位4人;衞生技術人員1964人,執業(助理)醫師531人,執業護士848人。 [21] 

伊寧縣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
2023年,據抽樣調查,伊寧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178元,同比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11元,同比增長8.2%。 [21]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2023年,伊寧縣城鎮新增就業5671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557人,完成就業轉失業再就業4717人;新增創業完成1860人,創業帶動就業完成4392人。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8.094萬人次。其中,就近就地就業75512人次,疆內跨地區務工(含到兵團務工)4351人次,疆外轉移就業751人次,其中疆外有序轉移就業238人。
2023年,伊寧縣機關養老保險參保13124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2185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3240人;失業保險參保26699人;工傷保險參保31448人。完成困難羣體代繳10592人。參保率、享受率、代繳率均達100%。 [21] 

伊寧縣環境保護

2023年,伊寧縣轄區內環境質量呈良好態勢,空氣自動站有效監測天數362天,優良天數354天(169+185),輕度污染8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7.79%,PM2.5平均濃度19.67μg/m3。本縣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類區濃度限值;伊寧縣吉里格朗水源地的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地表水及雅馬渡大橋的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 [21] 

伊寧縣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伊寧縣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4月15日,名曰“寧遠”,因治古城“寧遠”而得名,民國三年(1914年)更用今名,是伊犁與寧遠兩個名稱的組合,有企盼伊犁永久安寧之意。 [3] 

伊寧縣風景名勝

  • 弓月城遺址
弓月城遺址
弓月城遺址(4張)
弓月城遺址,位於伊寧縣吐魯番於孜鄉境內。距伊寧縣3公里。是唐代絲綢之路北線重要的軍事、政治、商貿中心,唐朝平定西突厥叛亂,一統西域的決勝之地。該遺址分為大、小二城。被當地維吾爾族羣眾稱為“阿勒吞勒克”即金城。弓月城曾是唐代西突厥的一個小牙,崛起於北齊,毀於宋元之後,該地曾出土陶罐、鍍金銅佛、古陶盆、鑄有阿拉伯銘文的銀幣等文物。1936年,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為填充軍餉,對這裏進行了毀滅性挖掘,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現此地經後人開發已成為了伊犁大白杏盛產地。 [8] 
  • 託乎拉蘇風景區
託乎拉蘇風景區
託乎拉蘇風景區(3張)
託乎拉蘇風景區,位於伊犁首府伊寧市東北方向40公里處,在15000公頃的廣袤草原上擁有雪山、峽谷、草原、杉樹林、河流、冰川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9] 
  • 天鵝泉景區
天鵝泉景區,位於新疆伊寧縣英塔木鄉境內,伊犁河北岸。距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45公里,伊寧縣城58公里,景區核心地帶面積54平方公里,計劃外圍保護地面積136平方公里。伊寧縣天鵝泉景區是伊犁河谷天鵝冬季的主要棲息地。 [10] 

伊寧縣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22日,伊寧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18] 
2019年1月25日,伊寧縣被授予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9]  同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  同年11月,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稱號。 [11]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12]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13]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