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

鎖定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是原中國鐵路最北的一個鐵路分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鎮名命名且機關駐地在鎮級行政區的鐵路分局,分局機關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伊圖里河鎮,成立初期隸屬齊齊哈爾鐵路局,1983年9月齊齊哈爾鐵路局併入哈爾濱鐵路局,伊圖里河鐵路分局隨之隸屬哈爾濱鐵路局管轄。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由鐵道部1975年4月28日下((75)鐵人字406號)文件批覆成立,正式成立於1975年6月1日,撤併於1998年11月13日。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曾是大興安嶺林區的交通大動脈,擔負着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及13個部委所需木材和沿線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物資及外出旅遊的運輸任務,對林區的生產發展、市場繁榮、經濟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文名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
直屬車站
伊圖里河站,根河站,滿歸站等
管轄範圍
牙林線,伊加線,朝烏線
成立時間
1975年6月1日
撤併時間
1998年11月13日
上級隸屬
哈爾濱鐵路局
單位級別
副廳級
職工人數
11243人(1995年)
地理位置
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伊圖里河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局情介紹

伊鐵分局紀念章 伊鐵分局紀念章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曾是原中國鐵路最北的一個鐵路分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鎮名命名且機關駐地在鎮級行政區的鐵路分局,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1975年4月28日下((75)鐵人字406號)文件批覆成立,正式成立於1975年6月1日,分局機關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伊圖里河鎮伊西。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成立初期隸屬齊齊哈爾鐵路局,1983年9月齊齊哈爾鐵路局併入哈爾濱鐵路局,伊圖里河鐵路分局隨之隸屬哈爾濱鐵路局管轄,分局管轄範圍在北緯49°29′~52°21′,東經120°48′~124°16′之間,管內鐵路沿經牙克石、根河、額爾古納、鄂倫春4個旗市,共轄56個火車站,經濟吸引區內有14個林業局和1個礦業集團,輻射面積10.8萬平方公里,輻射人口52萬,職工人數11243人(1995年)。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曾是大興安嶺林區的交通大動脈,擔負着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及13個部委所需的木材和沿線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物資及林區出入旅遊的運輸任務,對林區的生產發展、市場繁榮、經濟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伊圖里河鐵路分局開行有圖里河(伊圖里河)-北京、伊圖里河-瀋陽、伊圖里河-大連、伊圖里河-哈爾濱、伊圖里河-齊齊哈爾、伊圖里河-海拉爾等多次始發直達快速列車,十九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單伊圖里河編組站每天貨物運輸木材累計三、四百輛車皮,每年運出木材數百萬立方米,單伊圖里河編組站每天編組量就達到一千多鈎。 [1] 
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周惠,原鐵道部長韓杼濱,原鐵道部部長李森茂都曾到伊圖里河鐵路分局視察,1992年2月原鐵道部部長李森茂視察伊圖里河鐵路分局,併為伊圖里河鐵路分局題詞“深化改革闖新路 紮根邊疆建奇功”。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成立的女子藤球隊運動員孫曉丹王曉花周榮紅、教練劉麗英、張鐵林被選入中國國家女子藤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出征世界盃、亞運會,並榮獲世界盃單組和雙組冠軍; [2]  198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國語電影《北國紅豆》(劉曉慶主演),就取景於伊圖里河地區,是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協助拍攝的經典之作,是大興安嶺林區感情生活的真實寫照。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組織機構

截止1995年末,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機關設5個室,19個分處(不含多種經營管理分處、集體經濟管理分處)。下屬基層站段20個,有直屬單位3個(勘測設計所、電子計算所、廣播電視分中心),附屬單位12個,不完全獨立(有財政無人權)單位5個,中學6所,小學10所。管轄車站57個,其中:二等站1個,三等站5個,四等站40個,五等站11個。
截止1995年末主要基層單位:伊圖里河車站、伊圖里河機務段、伊圖里河車輛段、伊圖里河水電段、伊圖里河工程段、伊圖里河材料廠、伊圖里河醫院、伊圖里河生活段、伊圖里河採購批發供應站、圖里河列車段、圖里河電務段、圖里河房產建築段、根河工務段、根河車務段、甘河工務段、甘河車務段、金河車務段、烏爾旗汗車務段、牙克石工務段。 [3]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管轄線路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管轄範圍圖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管轄範圍圖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界南至牙克石站外9.733公里、卓山站外1.211公里,與海拉爾鐵路分局相連;北至盡頭站滿歸站;西北至盡頭站莫爾道嘎站;東至加格達奇站外的210.162公里,與加格達奇鐵路分局毗鄰。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管轄幹線2條,其中牙林線(牙克石站—滿歸站)全長441.349公里,分局管轄431.616公里;伊加線(伊圖里河站—加格達奇站)全長210.9公里,分局管轄210.162公里;管轄支線1條,朝烏線(朝中站—莫爾道嘎站)全長75.611公里;管轄聯絡線1條,卓匯線(卓山站—匯流河站)全長5.359公里,分局管轄4.148公里,管內正線總長度721.537公里,鐵路總延展長度892.928公里,營業里程728公里。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分局歷史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志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志
伊鐵分局管內自1928修建牙林鐵路以來,歷經了私營鐵路、中長鐵路和人民鐵路三個歷史時期。1908年,中俄簽訂了《黑龍江鐵路公司伐木合同》。1914年沙俄資本家沃倫措夫兄弟為掠奪大興安嶺森林資源,在管內烏爾其汗開闢林場。1928年5月開始從牙克石向北修建鐵路,1935年鐵路修至烏爾其汗,線路延長70公里。日本侵佔東北後,與沃氏兄弟聯合成立海敏採木公司,共同掠奪森林資源,並繼續施工前伸牙林鐵路。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牙林鐵路修至144公里。但因急於瘋狂掠奪,線路簡易且質量低劣,始終沒有投入正式運營。 [1] 
1952年,國家為開發大興安嶺,恢復國民經濟建設,從全國調集四支戰功卓著的築路大軍,計3000餘名鋼鐵戰士,組建了鐵道部庫圖段工程處,奮力向大興安嶺縱深掘進鋼鐵動脈。到1966年末,牙林中線(即牙林線)、牙林西線(朝烏線)、牙林東線(伊加線)全部貫通,交付運營線路721公里。大興安嶺林區鐵路交通網業已形成。 [1] 
早在1957年4月,哈爾濱鐵路局滿州里鐵路分局圖里河辦事處即成立,協助上級局組織和指揮林區鐵路運輸和建設。此時,牙林線修至根河,伊加線已修至甘河。1958年1月,鐵道部調整了齊齊哈爾鐵路局與哈爾濱鐵路局的管界。直屬於齊齊哈爾鐵路局的圖里河鐵路辦事處正式掛牌。1964年,圖里河鐵路辦事處更名為圖里河鐵路分局。圖里河分局成立後,不斷加強運輸組織管理,逐步完善生產和生活設施,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1970年初,由於嫩林線的通車運營,經齊齊哈爾鐵路局批准,圖里河鐵路分局搬遷至加格達奇。此間,異地指揮牙林線運輸的分局機關,掛圖裏河鐵路分局牌子。是年7月,根據鐵道部的指示,齊齊哈爾鐵路局決定成立加格達奇鐵路分局,隨之撤銷了圖里河鐵路分局。 [1] 
1975年6月1 日,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正式成立,接過了牙林線的鐵路運輸組織和指揮的重任。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撤併

原鐵道部部長為伊鐵分局題詞 原鐵道部部長為伊鐵分局題詞
隨着中國鐵路漸漸開始了改革的步伐。1998年鐵道部對全國15個鐵路局下設的鐵路分局進行試行改革,使得有着33年曆史的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成為了試點單位。哈爾濱鐵路局於1998年11月13日宣佈,將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撤銷編制,併入海拉爾鐵路分局,在原伊圖里河鐵路分局處設置哈爾濱鐵路局海拉爾鐵路分局伊圖里河鐵路地區辦事處,監督原分局管內各生產單位的運營。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站段介紹

1963年12月,牙林鐵路中線建成通車後。哈爾濱鐵路局在牙克石市圖里河鎮設立哈爾濱鐵路局圖里河鐵路分局負責牙林鐵路東線、西線的運營管理工作。
1975年6月,牙林鐵路東線建成通車後。哈爾濱鐵路局將原哈爾濱鐵路局圖里河鐵路分局遷至伊圖里河鎮,組建哈爾濱鐵路局伊圖里河分局。並設立各站段:
車務系統:烏爾旗汗車務段(1999年管內19個站中,有6個站併入牙克石車務段和13個站併入同年新成立的伊圖里河車務段。2004年伊圖里河車務段併入根河鐵路公司,牙克石車務段併入海拉爾車務段)金河車務段(1998年併入根河車務段)、伊圖里河車務段(2004年併入根河車務段)、根河車務段(2010年併入海拉爾車務段)、圖里河客運段(2004年併入海拉爾客運段)。
機務系統:伊圖里河機務段(1998年併入海拉爾機務段(後撤併入齊齊哈爾機務段))、伊圖里河水電段(1998年併入海拉爾水電段)。
工務系統:根河工務段、牙克石工務段(2004年併入根河工務段)。電務系統:伊圖里河電務段(1998年併入海拉爾電務段)。
車輛系統:伊圖里河車輛段(1998年併入齊齊哈爾南車輛段(今齊齊哈爾車輛段))。
房產建築系統:根河房產建築分段、伊圖里河南房產建築分段、伊圖里河北房產建築分段、烏爾旗汗房產建築分段、圖里河房產建築段。1998年哈爾濱鐵路局進行生產力佈局調整時,將以上5個房產建築段整合為海拉爾房產建築段。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建局初期選址

成立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文件 成立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文件
1963年12月,牙林鐵路中線建成通車後。哈爾濱鐵路局在牙克石市圖里河鎮設立哈爾濱鐵路局圖里河鐵路分局負責牙林鐵路東線、西線的運營管理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動亂中,圖里河鐵路分局的一些幹部趁亂之機跑到加格達奇去建分局去了,圖里河分局沒人領導了就自然消亡了,這個分局的運輸生產分別由海拉爾、加格達奇分局接管了。1975年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和林區大開發,牙林線鐵路運輸任務越來越繁重,於是齊齊哈爾鐵路局報經鐵道部批准,要在牙林線重新建立一個分局,以適應運輸任務的需要。當時在建分局的選址上有三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主張還是建在圖里河,其理由是這裏原來就是分局所在地,辦公房舍基本都存在,分局機構支起來就可以辦公了,且大部分站段都在圖里河,第二方案是主張建在根河,這裏是額爾古納左旗的所在地(現為根河市),是牙林線林區的一個重鎮,地勢寬闊平坦有發展前途,而且左旗的領導非常歡迎和支持把分局建在這裏,他們積極主動提出把旗政府的辦公大樓騰出來給分局做辦公房舍,第三套方案是主張建在伊圖里河,其理由是,牙林鐵路中線、伊加線、朝烏線在此交匯,這裏是鐵路的小樞紐,而且主要行車部門機務段也在此,這裏還建有現代化的鐵路醫院,有一所完全中學。三套方案各有其理,分局究竟應該建立在哪裏好?經籌備組領導研究,最後決定建在伊圖里河。
伊圖里河建分局,可真是一無所有,要白手起家,辦公房舍連一間也沒有,鐵道部又要求儘快建局開展工作,在此情況下分局領導決定買進一批帳篷,在伊圖里河車站下面的一塊比較平坦,開闊的塔頭地上支起了二十餘頂帳篷,各個部門分別在帳篷裏開展辦公,分局於1975年6月1號正式宣告成立。所以大家都稱伊圖里河分局為“帳篷分局”。“帳篷分局”堅持了不到一年,次年就搬進新建的辦公大樓了,“帳篷分局”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卻叫人永遠難忘。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歷史精神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畫冊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畫冊(17張)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成立初期,因當時沒有辦公房舍,鐵道部又要求儘快建局開展工作,在此情況下分局領導決定買進一批帳篷,在伊圖里河車站下面的一塊比較平坦、開闊的塔頭地上支起了二十餘頂綠色帳篷,各個部門分別在帳篷裏開展辦公,被譽為以艱苦奮鬥為象徵的“帳篷分局”。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六種精神,就是帳篷分局精神、土打土鬧精神、背石建站精神、擦鐵道爬大嶺精神、三房三養一種精神、紮根山區幹革命精神。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所轄地區素有“高寒禁區”之稱,年平均最高氣温是零下5度,最短無霜期只有56天。每年的9月中旬開始供熱,天上下雪,到了第二年的6月上旬,才開始冰雪融化。有一個順口溜,叫做“吃水用麻袋,開門用腳踹,五黃六月吃乾菜”,成為當時最真實的寫照。
伊鐵人以生產和生活的關鍵難點為突破口,組織全局大會戰。以防凍害和防“三折”為重點,開展技術攻關。針對住房難,開展職工住宅工程突出戰,圍繞“吃菜難、買糧難”,開荒種地,興辦農副業基地;組織職工生活供應車,開行醫療列車,為沿線職工排憂解難。
幹羣同心幹,分局的面貌日新月異。到1995年管內線路列車允許的速度由原來的只有40——60公里/小時,提高到55——80公里/小時。建局之初牽引動力設備,僅是解放型、建設型的老式蒸汽車,到1989年2月牽引動力全部實現了內燃化。
運輸量不斷攀升。1986年,年發送貨物達603.4萬噸, 1988年年發送旅客達244.5萬,均創歷史新高。
在艱難的環境下,全局安全生產記錄不斷刷新,曾獲全路安全日數第二的驕人成績。
到1995年,職工人數達11243人,從中湧現一批國家和省、自治區、部級勞動模範。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分局職工的人均工資達792.17元。羣眾文體活動蓬蓬勃勃、非常活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身居林海深處的鐵路企業,它的職工藤球隊和毽球隊異常強大,在國內各類大型比賽中34次摘得冠軍,代表國家、鐵道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國際比賽6次,獲冠軍一次,亞軍2次。
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周惠,原鐵道部長韓抒濱,原鐵道部部長李森茂都到過伊鐵分局視察。1992年2月李森茂到伊圖里河鐵路分局視察時,為伊圖里河鐵路分局題詞:“深化改革闖新路,紮根邊疆建奇功”。 [1]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歷史意義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人員合影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人員合影(16張)
伊圖里河鐵路分局是大興安嶺林區的交通大動脈,它擔負着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及13個部委所需木材和沿線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物資及外出旅遊的運輸任務,對林區的生產發展、市場繁榮、經濟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