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代門有車馬客行

鎖定
《代門有車馬客行》作者鮑照 ,是南北朝的一部詩詞。
作品名稱
代門有車馬客行
作    者
鮑照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代門有車馬客行作品原文

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
捷步①往相訊②,果得舊鄰里。
悽悽聲中情,慊慊③增下俚④。
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
清晨相訪慰,日暮不能已。
歡戚競尋敍,談調何終止。
辭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⑤,後戚方復起。
嘶⑥聲盈我口,談言在我耳。
“手跡⑦可傳心,願爾篤行李⑧。” [1] 

代門有車馬客行註釋譯文

代門有車馬客行詞句註釋

①捷步:快步。
②訊:訪問。
③慊慊:悽苦憂愁的樣子。
④下俚:《下里巴人》,泛指俗曲。這裏意為聽到家鄉的聲音心中悲悽,因此講話也增加了不少家鄉的土話。
⑤弭:停止。
⑥嘶:悽楚哽咽。
⑦手跡:指寫信。
⑧篤行李:指行路時保重。

代門有車馬客行白話譯文

門前有車馬來,問我是哪裏人。我快步趕上去訪問,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舊鄉鄰。聽到家鄉的聲音心中悲悽,因此講話中也增加了不少家鄉的話。清晨的時候出去相訪老鄉,到日暮降臨還遲遲不肯回來。同憶往事,過去的歡樂和悲苦都一一敍述。我們之間總有説不完的話題。但人生終需一別,我們畢竟要中途分別。剛才的悲苦回憶還沒有停止,又新添許多憂愁。在分別時,我不禁悽楚哽咽,對舊友説着一些分別保重的話:“記得以後常常寫信過來,來表達你的心情,願你前方行路好好保重。”

代門有車馬客行作品賞析

詩的開篇四句,寫賓主初見的情景。主人獨居異鄉,忽聞“門有車馬客”,於是“捷步往相訊”。果然不出所料,這來客正是他所盼望的老鄰里。“車馬客”謂長者車轍,可見這位客人比主人年長。他們既是同鄉鄰里,有都是在仕途中生活的人,賓主相見時的喜悦心情可想而知。“捷步”表示主人的熱情好客,“果得舊鄰里”的“果”字反映出主人的心理狀態,説明客人的到來是在主人的意料之中。賓主一見如故,特別是主人,多麼想從客人哪裏瞭解家鄉的一切遭遇,又是多麼願意把自己別後的生活遭遇一一告訴來客。
他們談話的內容具體是什麼呢?因為是詩,不是小説,無需詳細寫出。從“悽悽”四句可以見其氣氛與剛見面時的迥然不同,前四句四句表現出欣喜,後四句則不免悲切。“悽悽”和“慊慊”不正是描那悲傷的聲調和不滿的神情嗎?“昔有故悲”、“今無新喜”,可見他們對現實生活是悲觀和失望的。是官場的失意,還是家庭生活的拮据?不得而知。很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否則格調也不至於如此低沉。
“清晨”四句字面上是寫時間過得很快,實際上是重在寫人,寫親密無間的友誼。這一對同病相憐的老朋友無話不談、無心不交。從清晨至日暮,“談調何終止”。他們也許是談論天下大事,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嘲笑憤怒。
正值談性正濃時分,“忽唱分途始”,該是多麼的掃興!“辭端”四句繼續寫時間和友誼的矛盾,以深化主題。時光不留情,友人即將離去,舊愁新感頓時一併湧上心頭,“前悲”與“後戚”交織在一起,情感達到了高峯。
末尾四句寫送別。此刻主人聲音嘶啞了、哽咽了,臨別前只是簡單的説了二句祝願的話“手跡可傳心,願爾篤行李。”
樂府之妙全在繁音促節,其來於於。其去徐徐,往往於迴翔曲折處感人。本詩押韻讀來順口,便於背誦。全詩共二十句,除了頭尾各四句外,其餘十六句皆是用來寫二人談話的情景,娓娓寫來,十分感人、如“悽悽”二句和“歡戚”二句,皆為詩人新創,更增添了詩的悲歡氣氛。末尾四句也是詩人新創,增加了送別時的依戀之情。

代門有車馬客行作者簡介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北)人,出身貧寒。元嘉十六年(439年),為了謀求官職而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劉義慶病逝而失職在家閒居,歷任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後晉安王劉子勳與宋明帝爭奪皇位,劉子頊舉兵響應,兵敗,鮑照也為亂軍所殺。擅長七言歌行,語言勁健,感情充沛,形象鮮明,發展了七言詩歌,對唐代李白、高適等人的創作有一定影響。今存《鮑參軍集》。 [2] 
參考資料
  • 1.    逯欽立 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中.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60
  • 2.    董小偉,等 編著.新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年: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