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介琰變化隱形

鎖定
《介琰變化隱形》是東晉文學家幹寶所作的一篇散文。
講述了道士介琰孫權之間的故事。
作品名稱
介琰變化隱形
出    處
《搜神記》
作    者
幹寶
創作年代
東晉
作品體裁
散文

介琰變化隱形作品原文

介琰變化隱形
介琰者,不知何許人也。住建安方山,從其師白羊公,杜受“玄一”、“無為”之道。能變化隱形。嘗往來東海,暫過秣陵,與吳主相聞。吳主留琰,乃為琰架官廟,一日之中,數遺人往問起居。琰或為童子,或為老翁,無所食啖,不受餉遺。吳主欲學其術,琰以吳主多內御,積月不教。吳主怒,敕縛琰,着甲士引弩射之。弩發,而繩縛猶存不知琰之所之。 [1] 

介琰變化隱形原文譯文

介琰,不知是什麼地方人。他住在建安郡的方山,跟隨着他的老師白羊公。杜契曾從他那裏學到了“玄一”、“無為”等道家學説,能變化或者是隱去自己的身體。介琰曾去東海郡,短時間經過吳國首都秣陵,與吳國大帝孫權認識了。孫權留住了介琰,就給介琰建造了道觀廟宇。一日之中,多次派入去問寒問暖。介琰有時變成小孩,有時變成老頭,沒有吃的,卻從不接受人們送去的飯菜。孫權想學他的道術,介琰因為孫權的宮妃太多,所以過了幾個月也沒有教給他。孫權生氣了,下令綁住介琰,讓身穿盔甲的士兵拿箭射他。箭射過去了,縛他的繩子還在,卻不知道介琰到什麼地方去了。

介琰變化隱形作者簡介

幹寶,生卒年不詳,東晉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字令升。著述頗豐,主要有《周易注》、《五氣變化論》、《論妖怪》 、《論山徙》、《司徒儀》、《周官禮注》、《晉記》、《乾子》、《春秋序論》、《百志詩》、《搜神記》等。其祖父幹統,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幹瑩,曾仕吳,任立節都尉,遷居海鹽。幹寶自小博覽羣書,晉元帝時擔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職務,奉命領修國史。後經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除精通史學,幹寶還好易學,為撰寫《搜神記》奠定基礎。 [2] 
參考資料
  • 1.    [東晉]幹寶編著.文史筆記精華:搜神記: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5
  • 2.    黑留袖著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4.05: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