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濟古廟

鎖定
仁濟古廟,位於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縣楠溪江景區內蒼坡村的東池、西池之間,是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由十世祖伯鈞公始建。現該廟已被闢為蒼坡民俗館。相傳西晉永康年間,浙南地區洪水為患,有“周凱”者,因為民搏鬥洪水而死,奉為“平水聖王”。古廟是按照《周禮》“前朝後市”的構思設計的,四合院式,門屋與正殿都是五開間。廟宇三面臨水,中間庭院做“水天井”,應以水克火之風水説法。廟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樹,已八百多年。 [1] 
中文名
仁濟古廟
外文名
Temple Chai
類    型
古廟
建立時間
1187年

仁濟古廟歷史背景

南宋淳熙十四年由十世祖伯鈞公始建。相傳西晉永康年間,浙南地區洪水為患,有“周凱”者,因為民搏鬥洪水而死,奉為“平水聖王”。廟宇三面臨水,門屋與正殿均五開間,中間庭院做“水天井”,應以水克火之風水説法。現該廟已被闢為蒼坡民俗館。

仁濟古廟介 紹

蒼坡村東池、西池之間有一座仁濟廟,是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由十世祖伯鈞公 始建。現該廟已被闢為蒼坡民俗館。
相傳西晉永康年間,浙南地區洪水為患,有“周凱”者,因為民搏鬥洪水而死,奉為“平水聖王”。古廟是按照《周禮》“前朝後市”的構思設計的,四合院式,門屋與正殿都是五開間。
廟宇三面臨水,中間庭院做“水天井”,應以水克火之風水説法。廟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樹,已八百多年。
東池北端有一座“水月堂”,四面環水,花牆隔漏,古樸典雅。堂南端有一小院,內挖小水池,如明鏡鑲嵌,可鑑日月。水月堂建於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是八世祖李霞溪為紀念其為國犧牲的胞弟李錦溪而建。

仁濟古廟門票

10元

仁濟古廟交 通

從巖頭到蒼坡可乘往巖坦、張溪、鶴盛、嶺頭方向的中巴在蒼坡村路口下車即可。然後步行10分鐘進村,或乘當地的農用三輪車(每位1元)進去。

仁濟古廟相臨景點

石桅巖 麗水古街 仁濟古廟 陡門景區 水巖景區 芙蓉古村 太平巖 石門台 百丈瀑 崖下庫 林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