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川唐人街

鎖定
仁川的唐人街曾是韓國地區最大的華僑社區所在地,由於它的地理位置隔着黃海遙對中國山東,與威海市隔海相望,使很多中國人前來從事餐館等生意。仁川唐人街於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該地區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後逐漸形成的華人聚居地。
中文名
仁川唐人街
地理位置
威海市隔海相望
啓用時間
1883年
所屬國家
韓國

仁川唐人街歷史沿革

仁川唐人街
仁川唐人街(5張)
仁川的唐人街在1883年仁川港開始啓用時就開始啓用,1884年這個地區被指定為清朝的治外法權,仁川唐人街隨之產生。過去大部分是銷售中國進口商品的商店,但現在幾乎都是中國飯店。
現在守護這條街的韓國內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初期外來居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雖然他們沒能堅持守住第一代所堅守的傳統文化,但是仍然堅持着中國的特色。
仁川是韓國第二大港口。仁川的中華街是全韓國最大的唐人街。裏面有40來家中式餐館和商店,經營者也以韓國人居多,華人經營者只佔1/3。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這條唐人街所在地區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以後逐漸形成華人聚居地。
華僑是從120年前開始進入韓國的,最早是清朝政府為了援助朝鮮平息叛亂,從廣東省派去的3000名士兵和40多名華商,這些華商是韓國華僑的起源。現有2萬多名華僑居住在韓國,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東人。
沿中華街西側台階往上,一座漢白玉孔子雕像映入眼簾,這尊孔子雕像是青島市贈送唐人街的,與它同行的還有繪有劉備、關羽、張飛的150米長的《三國志》壁畫。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最有名的就是炸醬麪,最早的炸醬麪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麪條上;而華僑們在麪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麪。
初次接觸炸醬麪的當地百姓們對其鮮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麪在韓國還屬於高級食物;但隨着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麪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經濟概貌

仁川市中區廳為了吸引中國商人入駐善鄰洞唐人街,2004~2005年期間往返於瀋陽、大連等中國五個地區招募投資者。雖然向有意投資的300多名投資者寄了邀請函,但因苛刻的簽證手續和出入境手續,最終入境的商人只有40人。

仁川唐人街特色推薦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誰都會馬上想起炸醬麪,也會對炸醬麪的出生地感興趣:炸醬麪究竟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簡單説來,這裏的炸醬麪是在韓國做出的中國料理。
自1884年華僑居住在仁川開始,中國餐館相繼出現。炸醬麪也被稱為“炒醬面”,但只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麪條上;而華僑們在麪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麪。
初次接觸炸醬麪的當地百姓們對其鮮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麪在韓國還屬於高級食物;但隨着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麪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的炸醬麪是何時由誰製作出的,這個問題幾乎沒有資料可以顯示。但正式以炸醬麪這個名稱開始出售的地方是1905年開業的“共和春”。隨着“共和春”的成功,華僑居留地附近的中國料理店逐漸增多,致使包括漢城的各地美食家經常光顧品嚐中國料理。
如今在仁川唐人街,遊客可以品嚐到各種春醬製作的清淡而不膩的炸醬麪。

仁川唐人街民俗活動

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曆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和祥和的氣氛之中。大年初一,最鄭重而莊嚴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這是春節的核心內容: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着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着各式供 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慄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着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