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

鎖定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2012年10月20日,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序號94)。 [1] 
中文名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後山崗
佔地面積
256平方米
文保級別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含仁居紅四軍縱隊司令部舊址、仁居紅四軍縱隊軍需處舊址、仁居紅四軍縱隊後勤處舊址、仁居老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簡介
仁居紅四軍縱隊司令部舊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官塘唇,是1930年5月紅四軍為創建閩粵贛革命根據地,鞏固中央蘇區,第一縱隊從尋烏挺進平遠,廣泛宣傳發動羣眾,擴大工農武裝,全面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時縱隊司令部所在地。
舊址原為八尺鎮排下村肖氏宗祠,建於清代,整屋坐北向南,面闊15.7米,進深14.2米,佔地256平方米。該屋主體二進三開間,土木結構,青磚地面花崗石天井沿。南北廳屏風在破四舊時被毀,後住户改砌磚牆。保護管理好紅四軍縱隊司令部舊址,對研究紅四軍轉戰平遠、駐紮仁居的革命歷史、開發紅色旅遊景點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仁居紅四軍縱隊軍需處舊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後山崗,是1930年5月,紅四軍第一縱隊為創建閩粵贛革命根據地,鞏固中央蘇區,從尋烏挺進平遠,廣泛宣傳發動羣眾,擴大工農武裝,全面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時紅四軍縱隊軍需處所在地。
舊址又名善友草廬,清時為鄉人韓善友所建,現為韓善友後裔韓萌居住。該屋二進三開間,面闊15.8米,進深14.2米,佔地225.38平方米。整屋坐東南向西北,共6間2廳,一進設屏風,青磚地面花崗石天井沿,泥磚牆杉木瓦頂。對研究紅四軍轉戰平遠、駐紮仁居的革命歷史、開發紅色旅遊景點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仁居紅四軍縱隊後勤處舊址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後山崗,是1930年5月,為創建閩粵贛革命根據地,鞏固中央蘇區,紅四軍第一縱隊從尋烏挺進平遠,廣泛宣傳發動羣眾,擴大工農武裝,全面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時紅四軍縱隊軍需處所在地。
張家試館建於清代,是當時平遠張氏族人到縣城讀書、應試、辦事的落腳點。民國初,試館曾作平遠縣電話局,土地革命時分給農民居住,現為張家榮、李志所有。張家試館整屋坐東南向西北,二堂二橫,右建門樓1座,前面築2米高照牆。泥磚牆杉木瓦頂。面闊33.96米,進深17.46米,佔地645.52平方米。該屋左邊橫屋在1990年建房時被拆,主體左廳天面坍塌,照牆損毀嚴重。對研究紅四軍轉戰平遠、駐紮仁居的革命歷史、開發紅色旅遊景點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仁居老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東門街10號謝屋,共10條。標語寫在中廳及上天井南北廳牆壁批蕩層上,是1930年5月紅四軍第一縱隊挺進平遠,開展革命宣傳,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幫助人民羣眾認識紅軍,宣傳員用墨汁書寫在牆壁上的革命標語。仁居鎮共有紅軍標語46條,標語均用墨汁或石灰水書寫在青磚牆、石灰牆或泥磚牆批蕩層表面。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為:①“擁護蘇維埃政府政權到底 平遠總工會”,面積1.5米×0.5米。②“反對法國帝國主義壓迫安南革命(反字) 紅軍第四軍”,面積1.5米×0.5米。 ③“反對法國帝國主義壓迫安南革命 紅軍第四軍”,面積1.2米×0.5米。④“工農兵聯合起來(反字) 平遠總工會 紅軍第四軍”,面積1米×1米。 ⑤“工農兵團結起來成功萬歲”(反字),面積1米×1米。⑥“打倒土豪劣紳壓迫貧民”(反字),面積1米×0.5米。 ⑦“打倒土豪劣紳壓迫貧民” ,面積1米×1米。⑧“打土豪分田地(反字) 紅軍軍第四軍”,面積1米×1米。 ⑨“共產黨成功萬歲”(反字),面積0.5×1米。 ⑩“□□□□(平遠總工)會成立萬歲”,面積3米×0.5米。
東門街謝屋建於民國,坐東南向西北,三進三開間,方柱、柱間、廳門設雕花屏風,起分隔空間和裝飾作用,泥磚牆,杉木頂架,瓦塊天面,是典型的二層客家圍建築。民國時期,東門街謝屋是嚴應魚的當鋪,土改時分給一謝姓家使用,對研究紅四軍轉戰平遠、駐紮仁居的革命歷史、開發紅色旅遊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2012年10月, 仁居紅四軍第一縱隊革命舊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