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類理智新論

(哥特弗利德・威廉・萊布尼茨編著的哲學著作)

鎖定
《人類理智新論》是德國哲學家哥特弗利德・威廉・萊布尼茨編著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65年。 [1] 
《人類理智新論》從唯心主義唯理論出發,系統反駁洛克在《人類理智論》中論證的唯物主義經驗論。批判“白板”説,維護“天賦觀念”論,強調觀念和真理就作為傾向、稟賦、習性或自然的潛能天賦在人們心中,而不是作為現實天賦在人們心中。人心中的觀念要從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就如同要使大理石的紋路變得“清晰”一樣需要後天經人們加工“琢磨”一番。該書包含了視認識為一個發展過程的思想,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並論述了推理的真理和事實的真理、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的問題。 [1] 
作品名稱
人類理智新論
外文名
Nouveaux Essais Sur L'Entendement Humain
作    者
哥特弗利德・威廉・萊布尼茨
字    數
525000
類    別
哲學
首版時間
1765

人類理智新論內容簡介

《人類理智新論》是作者同洛克的《人類理解論》進行辯論的作品,在書中,萊布尼茨與洛克進行了逐章、逐節、甚至逐句的辯論,因而書的全部章節及標題都和洛克的著作大體相同。《人類理智新論》分為四卷,第一卷討論天賦觀念和真理問題,第二卷討論知覺和一般概念,第三卷討論語言的認知運用,第四卷討論各種認知命題和其中出現的推理。 [2]  [3] 
《人類理智新論》採取對話的形式撰述,對話的雙方是斐拉萊特(原意是“愛真理者”,它代表洛克)和德奧裴勒(原意是“愛上帝者”,它代表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在辯論過程中集中地闡述了自己的唯心主義理性派的認識論、唯心主義的先驗論以及天賦觀念論。 [2] 

人類理智新論作品目錄

第一卷 天賦思想論
第三卷 語詞論
第一章 天賦原則是否存在於人心中
第一章 語詞或者語言通論析
第二章 天賦的實踐原則並不存在
第二章 語詞的含義論析
第三章 思辨與實踐的兩種天賦原則的其它諸討論
第三章 一般的名辭論析
第二卷 觀念論
第四章 簡單觀念所具有的名稱論析
第一章 觀念通論——兼論人的心靈是否永遠在思想
第五章 混合樣式所具有的名稱以及關係的名稱
第二章 簡單觀念論析
第六章 實體所具有的名稱
第三章 僅從一種感官來的觀念論析
第七章 論質詞
第四章 實在性論析
第八章 抽像的名辭以及具體的名辭
第五章 論來自諸不同感官的簡單觀念
第九章 論語詞的濫用
第六章 論來自反省的簡單觀念
第十章 對前面所述各種缺點以及非規範使用的方法予以糾正
第七章 論來自感覺與反省的觀念
第四卷 知識論
第八章 簡單觀念的其它諸考慮
第一章 知識通論
第九章 知覺論析
第二章我們所具有的知識等級
第十章 保持力論析
第三章 人類所擁有知識之範圍
第十一章 對分辨觀念功能的考察
第四章 我們所具備的知識的實際性論
第十二章 複雜觀念辯論
第五章 真理通論
第十三章 簡單樣式論,並首先論空間的樣式
第六章 普遍的命題以及它的真假還有確定性論辯
第十四章 綿延與其簡單樣式論析
第七章 那些被稱為公則或者是公理的命題論析
第十五章 綿延和擴張合論
第八章 有關非常瑣碎從而不值一提的命題論
第十六章 數論
第九章 我們有關於自身存在而具備的知識論析
第十七章 關於無限性
第十章 有關對於上帝之存在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論
第十八章 簡單樣式其它諸形式
第十一章 我們有關於另外的事物之存在而具備的知識論
第十九章 論思想的各種樣式
第十二章 如何增加我們自身的方法論
第二十章 快樂與痛苦的樣式論析
第十三章 有關同意的不同等級論
第二十一章 能力與自由合論
第十四章 理性論
第二十二章 混合樣式論
第十五章 妄信論
第二十三章 複雜的實體觀念論析
第十六章 錯誤論
第二十四章 何謂集合的實體觀念
第十七章 對科學所作的分類的思索 [4] 
第二十五章 關係是什麼

第二十六章 因果與其它諸關係論析

第二十七章 關於同一性或差異性的概念

第二十八章 其它諸關係重點論道德關係

第二十九章 明白的與模糊的、清楚的與混亂的觀念的差異

第三十章 實在的與幻想的觀念論析

第三十一章 完全的與不完全的觀念論析

第三十二章 真假觀念論辯

第三十三章 觀念之間的聯合論

人類理智新論創作背景

萊布尼茨時代的德國和西歐其它國家相比要落後得多。德國自從宗教改革失敗以來,封建地方割據勢力更加嚴重,在整個德意志境內,有300多個封建小國,50多個自治城市,依據許許多多的封建貴族的領地,這些封建割據地區各自為政,不僅在政治上阻礙了德國的統一,而且在經濟上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德國的資本主義非常落後。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主要在德國領土上進行,這給德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損害,並導致了德國的封建勢力更加地頑固。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夾縫中的德國資產階級就非常的軟弱,他們雖然希望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但是又不能進行自己的政治和經濟要求,因此只是希望在封建國王的統治下取得一點發展的空間。德國資產階級的這種軟弱性必然反映到思想文化上,萊布尼茨的《人類理智新論》中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就是德國資產階級軟弱性的體現。萊布尼茨這部著作寫作的直接的動因是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在這部著作裏,洛克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明確地提出了白板説的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思想,並批判了天賦觀念論的唯心主義,這充分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追求科學進步、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和努力。而這種觀點與萊布尼茨的唯心主義的思想是衝突的,為了反擊洛克的觀點,萊布尼茨就以幾乎相同但又不同的書名創作了這部體現他的哲學思想的著作。 [5] 
1707年,萊布尼茨給一位朋友寫信談他的《人類理智新論》,他在信中指出,其寫作該書的目的是使各種問題清楚地顯示出來,而不是反駁另一個人的種種觀點。此著大約完成於1707年,但是,因為洛克已於1704年去逝,萊布尼茨拿不準是否出版此著。結果,直到萊布尼茨謝世半個世紀之後,此著作才得以付梓。 [3] 

人類理智新論作品思想

在該書的一開始,萊布尼茨就繼承古代柏拉圖和近代笛卡兒的唯心主義的先驗論的認識論的思想,積極鼓吹帶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觀念和知識的天賦性。萊布尼茨對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十分讚揚,並説自己的認識論思想同柏拉圖的觀點完全相合。他一方面讚揚柏拉圖,另一方面對於亞里士多德以及當時的唯物主義所主張的,關於認識來自感覺經驗的反映論觀點提出了尖鋭的批評。在他看來,人們常常以為,自己的心靈好像是受某些外界的影響似的,或者它們好像是具有門户或窗户以收受消息似的。其實這種想法是一種壞的習慣。在人們的心靈之中,關於一切時候之一切種形式都早已經具有了,凡是在人們的心靈中事先沒有其觀念的東西,人們都是不會知道的。在他看來,像幾何學、數學方面的清楚明白的必然性的知識就全是天賦的,是實際存在於自身之中的。只要細心加以思考,就可以在心中發現它。它們不是也不可能是從經驗而來的。這就是他的天賦觀念論的思想。 [2] 
天賦觀念論是萊布尼茨整個認識論思想的基礎和主題,他的這種唯心主義的先驗論的認識論思想的形成,除了受到前人的影響之外,從根本上説,是由他的單子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他認為,作為認識主體而存在的精神單子(心靈)同其他種類的單子一樣,是一種自成一體的封閉的存在物,不可能受到其他事物的作用,因此它的一切認識就只能來自自身,不會來自外界。萊布尼茨曾明確地指出,由於其他的創造物不可能對靈魂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觀念原先就是存在於心靈之中的;人們的思想只是來源於人們自身的本性的深處。也就是説,萊布尼茨在該書的開始就提出了一條與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截然對立的認識論的路線。 [2] 
萊布尼茨在同洛克的論戰中,首先公開地明確地反對洛克的白板説。在洛克看來,人類的心靈就好像一塊還沒有寫上一個字的白板,完完全全空白的,人類的任何的知識和思想都是人們在同世界的接觸的過程中,首先獲得一定的感覺,在感覺的基礎上,經過理智的整理,而後形成了觀念和知識。在心靈上留下痕跡的東西,都是僅僅從感覺和經驗而來。這種白板説是洛克唯物主義經驗論的經典的表述,而且在當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此,萊布尼茨立足於自己的單子論和天賦觀念論的基本思想,認為人類的靈魂作為一精神實體,它的本性就是知覺,只要靈魂存在,那麼它就總是被知覺伴隨着。任何時候在人們心中都有無數的知覺,只是有時候,因知覺太小(“微知覺”)或“數目太多”不易被人們自己覺察到而已。由此,人們的知識和理論絕不是從外界傳人人們的心靈,相反心靈原來就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學説,外界的對象只是靠機緣把這些原則喚醒而已。菜布尼茨在反對洛克的白板説,論證他的關於帶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識來自天賦的先驗論思想的過程中,提出了他的關於一般真理的思想。他認為,一般真理不是來自感覺經驗。他寫道:感覺對於人們的一切現實認識雖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提供全部認識,因為感覺永遠只能提供一些例子,亦即特殊的或個別的真理。然而印證一個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儘管數目很多,也不足以建立這個真理的普遍必然性。言下之意,帶有普遍性的真理既然不是來源於感覺經驗,那就只能為心靈先天所具有。 [2] 
萊布尼茨在反對白板説和鼓吹天賦觀念論時,巧妙地利用了洛克的經驗論哲學中存在的唯心主義錯誤,即經驗的反省來源説。他説洛克在他的著作中,強調了許多不起源於感覺的觀念是來自反省。而所謂反省不是別的,就是對於心裏的東西的一種注意,感覺是並不提供那種人們原來已經有的東西的。萊布尼茨雖然追隨柏拉圖和笛卡兒,鼓吹天賦觀念論,但是他在論證天賦觀念的時候不僅超越了前人,而且提出了新鮮的觀點。他特別強調天賦的觀念或原理的潛在性,聲稱它們只是作為傾向、稟賦、習性或自然的潛在能力而天賦在人們心中。要想這些潛在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為人們運用,在萊布尼茨看來,這就需要感覺的啓發和誘引。在感覺經驗的誘發下,人們對潛藏在頭腦中的觀念和原理多多進行思考,使其不斷變得明晰和清楚起來。這就是“有條紋的大理石”的理論。 [2] 
萊布尼茨在作品中對天賦觀念進行了比喻,他指出,如果有塊石頭上本來有些紋路,表明刻赫爾庫勒的像比刻別的像更好,這塊石頭就會更加被決定用來刻這個像,而赫爾庫勒的像就可以説是以某種方式天賦在這塊石頭裏了。赫爾庫勒的像雖然天賦在大理石裏面了,但是要使它顯現出來,並使其變得非常的清晰,就還需要人們對之加以琢磨,把那些阻礙這個像顯現的紋路去掉。萊布尼茨在唯心主義的思想形式下,實際上陳述了一個較為可貴的思想,即認識不是一下完成的,而是一個發展過程。儘管在萊布尼茨那裏,認識的發展過程被看作是一個使天賦觀念從潛在到現實的過程,但是他提出的“琢磨”論,卻不自覺地觸及到了認識遵循着從比較零碎模糊的感性認識階段,向反映事物本質和內在聯繫的理性階段不斷髮展上升這一認識規律。 [2] 
萊布尼茨在該書中提出了兩種真理的學説。他提出,真理有兩種,一種是“推理的真理”,另一種是“事實的真理”。其中,前者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們是理性推理的結果,是同一性的真理,是人類認識中的先天的真理,它們具有清楚明白的特性,它們的反面是不可能的。而事實的真理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只是偶然的,它們是人們通過感覺和經驗而獲得的真理,是後天的真理,在清楚明白性上不及推理的真理,它們的反面是可能的。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數學原理和邏輯規則就屬於“推理的真理”,而對實際存在的事物和現象的認識則屬於“事實的真理”。當然,萊布尼茨雖然認為對實際事物的認識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件,但是他也承認了它們的確實性。因為他在提出、探尋“推理的真理”要遵循矛盾律的同時,也提出對“事實的真理”的把握要遵循充足理由律。他認為,充足理由也必須存在於偶然的真理或事實的真理之中,亦即存在於宇宙中的各個事物之間的聯繫中。他把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數學原理和邏輯規則看成完全是先驗的東西,看不到人們對它們的認識和把握最終是離不開以偶然的、特殊的事物為對象的感性認識活動的。 [2] 

人類理智新論作品影響

《人類理智新論》是歐洲唯理論思想的代表性的著作,在該書中,萊布尼茨批判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思想,提出了天賦觀念論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認識論體系,在人類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5] 
在萊布尼茨之前,德國幾乎沒有什麼知名的哲學家,而他的《人類理智新論》實際上是把哲學和德國聯繫起來了,在他之後,德國的哲學就飛速發展起來了。萊布尼茨在書中探討了人類認識的許多問題,諸如思維與存在的矛盾、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人的主體能動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矛盾等問題,恰恰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出發點。康德從一開始就是討論人的認識的能力和限度的問題,而黑格爾在討論人的認識能力和思維發展的時候,在許多的問題上是以萊布尼茨為前提的。 [5] 

人類理智新論出版信息

1704年《人類理智新論》定稿,因洛克謝世,失去論辯對象,沒有出版。1765年,該書經拉斯佩整理出版,該書的中譯本由陳修齋翻譯,198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6] 

人類理智新論作者簡介

哥特弗利德・威廉・萊布尼茨(1646—1716),德國數學家、哲學家,德國柏林科學院的創始人。萊布尼茨15歲就進入萊比錫大學,20歲在阿爾道夫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672年被派到巴黎從事外交工作,在那裏他開始與馬勒伯朗士等學者交往,並利用到英國訪問的機會,結交了波義爾等英國學者和思想家,在1676年他還和斯賓諾莎相見。萊布尼茨於1676年離開巴黎回到德國,之後長期服務於漢諾威公爵,長達40年。萊布尼茨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他曾在1676年創立了微積分,在物理學上他發展了笛卡兒的動量守恆定律,他還是數理邏輯的創始人,其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學的談話》《人類理智新論》《神正論》《單子論》等。 [2] 
參考資料
  • 1.    萬中航等編著. 哲學小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06.第607頁
  • 2.    李曉兵主編. 影響人類的100本書 上[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1.05.第247-252頁
  • 3.    (美)麥吉爾(Magill,F.N.)主編;《世界哲學寶庫》編委會譯. 世界哲學寶庫 世界225篇哲學名著述評[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1.08.第573頁
  • 4.    (德)萊布尼茨著;楊愷譯. 人類理智新論[M].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9.目錄頁
  • 5.    李小兵主編. 文化的力量:影響人類的100本書 上[M]. 北京:團結出版社, 1999.03.第334-340頁
  • 6.    褚朔維主編. 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西方哲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2.10.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