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大禾方鼎

鎖定
商大禾方鼎是商代晚期銅器,1959年在湖南寧鄉市出土,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商大禾方鼎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重12.85千克,鼎身四周有稜飾,器壁四面裝飾高浮雕的人面紋飾,人面五官准確,雙耳上側飾有獸面紋常見曲折角,下側有獸面紋的腿和足,整體以雲雷紋為地紋,鼎腹內壁鑄銘文兩字“大禾”。
商大禾方鼎是目前中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青銅鼎,是研究古代思想意識、祭祀風俗,以及審美意識的重要資料,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文名
商大禾方鼎
別    名
人面紋方鼎
年    代
商代晚期
類    別
銅器
級    別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出土時間
1959年
出土地點
湖南寧鄉市
館藏地點
湖南省博物館

商大禾方鼎文物特徵

商大禾方鼎人面紋 商大禾方鼎人面紋
商大禾方鼎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重12.85千克。鼎呈暗綠色,鼎口略大於底。鼎身四周有稜飾,器壁四面裝飾高浮雕的人面紋飾,人面五官的形象十分準確,面寬而方,嘴型寬大,吻部突起,高顴骨,大鼻,眼睛上有兩道彎眉,粗大的雙耳分列於兩側,耳穿為圓拱形。雙耳的上側還飾有商代獸面紋常見的曲折角,下側有獸面紋的腿和足,整體以雲雷紋為地紋。鼎腹內壁鑄銘文兩字“大禾”。 [1-2] 
商大禾方鼎口鼻細節 商大禾方鼎口鼻細節
商大禾方鼎耳目細節 商大禾方鼎耳目細節
商大禾方鼎銘文 商大禾方鼎銘文

商大禾方鼎流傳歷史

1959年,商大禾方鼎在寧鄉黃材鎮勝溪村出土。其最初被一位農民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其後,器物的一塊殘片被湖南省博物館派駐到廢銅倉庫揀選文物的工作人員發現,並在調查追擊中找到了10多塊,經初步拼對與研究,發現缺一條腿與底部。器物運到湖南省博物館後,修復師傅張欣如對其進行了修復。事後二年,所缺一腿被發現並被接上原器物。 [3-4] 

商大禾方鼎文物鑑賞

商大禾方鼎運用重複、對稱的形式法則,整體佈局嚴密,將寫實與抽象紋飾相結合,四組相同的紋飾集於一身,不僅強化了裝飾主題,而且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衝擊,達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這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銅製作者已具備了較強的寫實能力和製作水平。鼎上的人面比例準確,鼎長邊人面較短邊人面略大,五官部位及臉上表情卻如出一範,顯示了製造時代的鑄造和塑型的高超技巧。 [2] 

商大禾方鼎文化寓意

商大禾方鼎的內壁有銘文二字,一字作“大”,一字為“禾”。古人造該鼎時刻此二字銘文,目的是寓意希望稻穀豐收,希望作物能長得與人齊高,祈禱在農業上獲得更大的豐收。
器壁紋飾藴含的意義大體有以下幾種説法。其一:“人面鼎”即“人面饕餮紋鼎”。學者孫作雲認為商大禾方鼎的器壁主要紋飾實際是饕餮紋的演變。其二:商大禾方鼎器壁紋飾人物為蚩尤。其三:商大禾方鼎器壁紋飾為蟬神。其四:商大禾方鼎器壁紋飾是大禾方國統治者。學者劉森淼在“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青銅器學術研討會”上稱,商大禾方鼎的出土地湖南寧鄉黃材正是殷商王朝的“大禾方國”。從商大禾方鼎的造型上來看,鼎腹所鑄人面臉龐比較圓潤,嘴唇豐厚,耳朵垂下有爪形墜飾,耳上的“幾”字造型彷彿是一種髮飾。根據這些,劉森淼認為商大禾方鼎上所繪人面是一個高貴的女人形象,而且有可能是大禾方國信仰的神明或統治者。 [2] 

商大禾方鼎文物價值

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商大禾方鼎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5]  商大禾方鼎在裝飾上以人面為飾,是目前中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青銅鼎。人面的形象極其奇異,給觀者一種望而生畏、冷豔怪誕的感覺,是研究古代思想意識、祭祀風俗,以及審美意識的重要資料。 [6] 

商大禾方鼎重要展覽

2015年11月19日至2016年1月31日,商大禾方鼎在上海博物館“‘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展出。 [7] 
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6月30日,商大禾方鼎在海南省博物館“‘方罍之王’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展出。 [8] 
2016年7月18日至2016年10月18日,商大禾方鼎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展出。 [9] 

商大禾方鼎社會評價

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賈文忠《賈文忠談古玩贗品》:青銅器從古至今都是“帶氣”的受歡迎,主要有殷商、西周的。如商代“人面大禾方鼎”。這些都是動物形像,都是生靈,所以行話叫“帶氣的”。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