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鎖定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即將勝利時,毛澤東撰寫的一篇新聞稿,原載於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報 [1] 
該新聞稿報道了橫渡長江作戰中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國民黨軍隊佈設的防禦陣地,橫渡長江,勝利進軍的態勢。文稿高屋建瓴,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精簡,感情色彩鮮明。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和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
作品名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作    者
毛澤東
文學體裁
新聞通訊
寫作時間
1949年4月22日
發表報刊
人民日報
入選書籍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作品原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餘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鋭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餘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2]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詞語註釋

長江防線示意圖 長江防線示意圖
⑴一千餘華里:約合五百餘千米。
⑵蕪(wú)湖:蕪湖,簡稱為“蕪”,安徽省省轄市。
⑶荻(dí)港:長江港口之一。
⑷潰(kuì)退:狼狽不堪地逃走,形容毫無秩序地撤退
⑸鋭不可當(dāng):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⑹泄(xiè)氣:泄勁或放棄。
⑺殲(jiān)滅:消滅。
⑻要塞(sài):指險要的關隘,亦作要隘,常出現邊城的要害處。
⑼業已:已經。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作背景

毛澤東、朱德簽發命令 毛澤東、朱德簽發命令
1949年初,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雖然國民黨軍隊總兵力已經下降至200餘萬人,但蔣介石以為他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固若金湯,天塹長江難以逾越。
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蔣介石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和江防艦隊100多艘艦艇日夜沿江巡弋,空軍4個大隊隨時待命。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接受國共雙方代表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歷時20天的和談至此破裂 [3]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同日凌晨,集結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500餘公里戰線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100多萬人,同時發起進攻,強渡長江 [4] 
1949年4月22日夜,毛澤東同志撰寫了這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5] 
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了國民黨22年來的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4]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作品鑑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文稿賞析

解放軍橫渡長江 解放軍橫渡長江
該篇新聞通過對渡江戰鬥的報道,反映當時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力量的對比上已佔有壓倒優勢。國民黨之抵抗已是“甚為微弱”、“毫無鬥志”。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打破了國民黨劃江而治的計劃,對解放全中國有重大意義。
全文描述精當,展現瞭解放軍勝利渡江的雄偉場面。報道了從九江到江陰三路大軍的渡江作戰,迅速、及時,有新意。其中描述解放軍東路戰事可謂神來之筆。時任國民黨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的湯恩伯自以為東面防線很鞏固,於是趕赴面對解放軍中路軍的蕪湖督戰,結果正是這一天,東面防線被解放軍攻破。説明國民黨政府已是窮途末路、垂死掙扎,已改變不了戰爭的進程 [6] 
全文詳略得當,描述解放軍各路軍時並沒有平均使用筆力,而是對東路軍的戰況寫的比較突出,較為詳細的寫了戰鬥情況以及戰果。在報道中、西路軍進展情況後,插入了一段簡要的議論,這種議論既交代瞭解放軍取勝、國民黨軍失敗的政治和軍事上的原因,又進一步説明國民黨政權必然覆滅的命運,深化了報道的主題 [5] 
全文語言準確、具體、生動,氣勢磅礴,文氣濃烈。在表達上運用了對比、襯托及排比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動感和氣勢 [6]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點評擇要

《解放軍報》寫道:《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通篇用了不到600字,便作了簡潔而生動的報道,結構詳略得當,語言準確精煉,令人蕩氣迴腸,對於瓦解敵軍鬥志、鼓舞人民解放軍士氣發揮了巨大作用 [7]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學系張坤: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一篇新聞報道的經典篇目。解放軍南渡長江,揭開了解放全中國的序幕。戰役聲勢浩大,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國民黨軍陣地,橫渡長江。可以想見,整個戰役歷經大小戰鬥無數,值得報道的動人事蹟無數,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區區595字(含標點),便做了簡潔而不失完整的報道 [8]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作者簡介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9] 
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被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