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2023年8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是2023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作    者
亞伯拉罕·馬斯洛
譯    者
張成文
出版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ISBN
9787513941792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內容簡介

現代生活中工作和教育的壓力,讓人們漸漸失去對於自我實現的自主性,厭煩情緒增加,工作和學習自然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馬斯洛所提出的以興趣、愛好為代表的心理動機,對人類自我實現的意義遠超所有人的想象,是時候把自主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裏了,人性能到達的境界,取決於你想到達的境界。
在這本書裏,馬斯洛深度探討了自我實現與超越、男性和女性的認知、教育的目標和意義以及社會與個人的協同作用。他顛覆性地提出了超越性動機,帶你進行自我實現的高峯體驗。
風靡全球,超越了心理學範疇,揭示了人性與自我實現的本質,書中提出的超越性理論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心理學研究者和愛好者,諮詢、營銷、管理等領域工作者的心理學入門書。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引言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
第一章 健康與病理學
第一節 走向人本主義生物學
第二節 神經症:個人成長的一種失敗
第三節 自我實現及其超越
第二章 創造性
第四節 創造性態度
第五節 創新的總體方法
第六節 創造力的情感障礙
第七節 創造性人物的需求
第三章 價值
第八節 事實和價值的融合
第九節 存在心理學札記
第十節 一次人類價值研討會的評論
第四章 教育
第十一節 認知者和認知
第十二節 教育及高峯體驗
第十三節 人文教育的目標與內涵
第五章 社會
第十四節 社會與個人中的協調作用
第十五節 規範社會心理學家的問題
第十六節 錫南濃和優良心態文化
第十七節 優良心態管理
第十八節 關於低級怨言、高級怨言和超級怨言
第六章 存在認知
第十九節 單純認知簡釋
第二十節 認知再釋
第七章 超越與存在心理學
第二十一節 超越的各種方式
第二十二節 Z理論
第八章 超越性動機
第二十三節 超越性動機理論:價值生活的生物學根源
附錄
附錄一 對《宗教、價值觀和高峯體驗》的評論
附錄二 類人靈長類動物的性行為和支配行為
與心理治療中患者幻想的某些相似之處
附錄三 兩種不同文化中的青少年犯罪
附錄四 類似本能的判斷需求的標準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現當代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衝擊着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系,相對於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的“第一思潮”和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