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亭午

鎖定
亭午,讀音為tíng wǔ,漢語詞語,意思為正午、中午。出自晉·孫綽《遊天台山賦》。
中文名
亭午
外文名
noon
拼    音
tíng wǔ
注    音
ㄊㄧㄥˊ ㄨˇ

目錄

亭午解釋

正午、中午。 [1] 

亭午出處

晉·孫綽《遊天台山賦》:“爾乃羲和亭午,遊氣高褰。”
南北朝 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宋·蘇軾《上巳出遊隨所見作句》詩:“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待至亭午,始漸燥。
清·龔自珍《尊隱》:“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後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遊錄》:“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曇而雨,亭午乃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