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淺言深

鎖定
交淺言深(拼音:jiāo qiǎn yán shē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 [2] 
交淺言深指對交情不深的人説心裏話。 [2]  在句中一般作定語。 [1] 
中文名
交淺言深
拼    音
jiāo qiǎn yán shēn
出    處
《戰國策·趙策四》
注音字母
ㄐㄧㄠ ㄑㄧㄢˇ ㄧㄢˊ ㄕㄣ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定語

交淺言深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客有見人於服子者,已而請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獨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談語而不稱師,是倍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客曰:‘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説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交淺言深”。 [2] 

交淺言深成語故事

戰國時,馮忌求見趙王,管禮賓的人把他介紹給趙王。馮忌見了趙王,拱手低頭,表現出想説又不敢説的樣子。趙王問他緣故,馮忌説:“我的朋友曾向服子推薦了一個人,但服子對他卻很冷淡,我的朋友便去問服子,這個人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服子説:‘您的客人有三個過錯。望着我笑是輕浮的表現;向我請教而不稱呼我老師,是違背禮節的;初次交往而説心裏話,是不合順序的。’我的朋友聽了,並不贊成服子的話,反駁説:‘您説得不對。望着人笑是和氣的表示;請教而不稱呼老師,是因為老師只是通常的稱呼,不一定專指教師;至於交淺而言深,那是坦誠懇切的表現啊!當年帝堯在長滿茅草的地方遇見了舜,兩人就在桑蔭下的田埂上席地而坐,暢談很長時間,到日影移了兩樹,唐堯就已經決定把天下禪讓給虞舜了。伊尹揹着鼎、俎求見商湯,姓名還未及登記,就被任命為三公了。假如交情淺就不能深談,那麼堯帝就不會把天下傳給虞舜,商湯就不會任命伊尹為三公。’” [3] 
趙王聽到這,感慨地説:“講得對啊。”馮忌説:“我現在和大王交情淺薄,卻想深談,可以嗎?”趙王説:“我會謹遵你的教導。”於是就與馮忌交談起來。 [3] 

交淺言深成語寓意

一個成熟之人的表現應當是穩重,沉着,謙虛,應當是一種默默散發的人格魅力,而不是靠“言語”的力量拉近與別人的關係。古人曾説,有修養的人應該力戒交淺言深。一個人,性格外向是好事,給別人的感覺是坦蕩,磊落,直率,大氣。但是,如果對一個相知不深的人暢所欲言,傾囊相告,直抒胸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禍患。成語告訴人們,對於“交淺言深”要看對象,在正常的交往中,應當彼此“交淺而言深”。而對方如果是要算計你、想了解你的底細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不能“交淺而言深”,而是要“交淺而言婉”。交淺不言深既是一種為人策略,也是一種人文修養。 [3]  [4] 

交淺言深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交淺言深”指對交情不深的人説心裏話。 [2]  在句中一般作定語。 [1] 
  • 運用示例
宋·袁甫《上制帥書》:“士之慾進言於麾下者多矣,往往竊嘆,私議相顧,莫肯發。曰:‘不在其位也。’曰:‘交淺言深也。’” [2]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小弟乍會之間,交淺言深,誠恐見怪。” [1] 
清·李海觀《歧路燈》七一回:“就不妨在世兄前,交淺言深。” [2] 
柳亞子《安娥女士索詩·報以二絕》;"交淺言深一喟然,感君勸我託逃禪。" [6]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一回;"但弟予太尊初任館陶時,便是賓主,至今又謬託久敬,知其性情甚悉,就不妨在世兄交淺言深。" [6] 
《後漢書·崔駟傳》:“駟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在賤而望貴者,惑也;未信而納忠者,謗也。”

交淺言深成語啓示

蘇軾講過∶"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古人早就知道有修養的人,應該力戒交淺言深。一個人,性格外向是好事,給別人的感覺是坦蕩,磊落,直率,大氣。但是,如果對一個相知不深的人暢所欲言,傾囊相告,直抒胸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禍患。一個成熟之人的表現應當是穩重,沉着,謙虛,應當是一種默默散發的人格魅力,而不是靠"言語"的力量拉近與別人的關係。交淺不言深既是一種為人策略,也是一種人文修養。 [5] 
參考資料
  • 1.    交淺言深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9]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512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434-435
  • 4.    李魁彩著. 中華經典寓言故事鑑賞[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7.11:215
  • 5.    文心,李廣主編.《邯鄲成語典故∶故事大全集》:河北美術出版社,2018年:435頁
  • 6.    苑清民主編.《邯鄲成語典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