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

鎖定
《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是199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憲容。
作    者
易憲容
出版時間
1998年06月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頁    數
417 頁
ISBN
9787505814295
定    價
24 元
裝    幀
平裝

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易憲容,1958年出生於江西上高。1982年入上
海華東師範大學,分別在1986年、1989年獲得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89年7月~1994年
8月在湖南師範大學工作。1994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生院財貿系,1997年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7月
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到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做合作研究。著有《現代合約經濟學導論》、《現代經濟學入門》(合著)等;90年
代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並主
持大型叢書3套。

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1合約在交易活動中重要嗎?
1.1.1租值消散與合約安排
1.1.2信息與合約安排
1.1.3合約安排與不確定性
1.2合約的界定與性質
1.2.1“合約”的詞源與合約思想發展
1.2.2合約的界定與原則
1.3交易的界定與性質
1.3.1交易思想的演進
1.3.2交易的意藴
1.4現代合約經濟學的發展
1.5本書的主要內容與框架
第二章 合約和交易的起源與演進
2.1導言
2.2交易的產生與合約的出現
2.3人情式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的發展
2.3.1集市貿易及其演進
2.3.2莊園制的產生與發展
2.4非人情式交易行為與合約安排的演進
2.5小結
第三章 合約與交易:古典市場
3.1導言
3.2古典合約理論:從一般合約理論到社會合約論
3.2.1羅馬法的合約理論及其影響
3.2.2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
3.2.3洛克的自由合約論
3.3古典市場的交易模型
3.3.1自然秩序:市場交易的前提條件
3.3.2看不見的手:市場交易的運用機理
3.3.3自由競爭:有效交易的手段
3.34自然價格:有效交易的實質
3.4古典合約的特徵:個別性與現時性
3.4.1合約的完全自由選擇性
3.4.2合約的個別性
3.4.3合約的現時化
3.5古典合約的運行機理
3.6古典合約理論的貢獻與不足
第四章 合約與交易:新古典市場
4.1導言
4.2新古典市場的交易模型
4.2.1瓦爾拉的交易模型:賣者喊價理論
4.2.2埃奇沃斯的交易模型:重訂合約理論
4.2.3新古典交易理論的現代演進
4.2.4阿羅-德布勒範式
4.3新古典合約的特徵
4.3.1合約的一般性
4.3.2合約的完全性
4.3.3合約的不確定性
4.4新古典合約法理論
4.5新古典合約的運行機理
4.6新古典合約理論的貢獻與不足
第五章 現代市場:交易、合約與信息
5.1導言
5.2委託代理模式與合約理論
5.2.1委託-代理問題的普遍性
5.2.2委託-代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5.2.3委託-代理問題的基本模型
5.3道德禍因、隱蔽行為與合約
5.3.1道德禍因的意藴及當前發展
5.3.2道德禍因產生的根源
5.3.3道德禍因解的一般模型
5.3.4市場與制度對道德禍因的反應
5.4逆向選擇、隱蔽知識與合約
5.4.1逆向選擇的產生與意藴
5.4.2非對稱信息與激勵兼容
5.4.3逆向選擇與最優收入重新分配
5.4.4逆向選擇與競爭均衡性
5.5非對稱信息與默契合約理論
5.5.1完全信息與默契合約理論
5.5.2非對稱信息與默契合約理論
5.6一般均衡 合約與時間
5.7非對稱信息與期貨合約
5.8概括與評價
第六章 市場交易或企業交易:交易費用與合約選擇
6.1導言
6.2交易費用理論
6.3市場與合約安排
6.4企業為合約關係的聯結
6.4.1企業合約的意藴
6.4.2市場的企業合約
6.4.3企業合約與團隊生產
6.4.4企業合約與企業所有權
6.5合約安排與交易方式的多元性
6.5.1交易方式多層級排列
6.5.2威廉姆森交易費用理論的主旨
6.5.3合約行為與交易費用
6.5.4交易過程的特點
6.5.5合約安排與交易協調機制
6.6要挾’理論與合約安排
6.6.1“要挾的意藴與成因
6.6.2“要挾”問題的案例分析
6.6.3具有“要挾”問題合約的自我履行機制
6.7概括與結論性評價
6.7.1概括
6.7.2評價
第七章 合約交易:產權、談判與制度演進
7.1導言
7.2現代談判理論與合約交易
7.2.1古典談判理論
7.2.2納什的談判理論
7.2.3最優威脅談判理論
7.3產權:合約交易的前提與結果
7.3.1產權:合約交易的前提
7.3.2科斯定理與合約交易
7.3.3產權:合約交易的結果
7.4產權界定:合約交易的主要內容
7.4.1產權的意藴與產權的合約交易
7.4.2個人達成產權的合約交易的基本動機
7.4.3推動個人實現合約交易改變產權安排的原因
7.4.4產權合約分析的評價
7.5合約交易的實質與功能
7.5.1減少租值消散的合約交易
7.5.2提高生產效率的合約交易
7.5.3重新分配收入的合約交易
7.5.4重新配置經濟機會的合約交易
7.6合約交易與制度合約
7.7結論性評價
第八章 中國市場合約化的過程
8.1導言
8.2傳統計劃體制下的非合約關係和準合約關係
8.2.1傳統計劃體制下的非合約關係
8.2.2傳統計劃體制下的準合約關係
8.3中國市場合約化的第一步:從農村承包制到
城市承包制
8.3.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合約分析
8.3.2城市企業承包制的合約分析
8.4中國流通市場的合約化過程
8.4.1體制外商品流通市場的合約化過程
8.4.2體制內商品流通市場的合約化進程
8.4.3商品流通市場的合約化過程的融合:
中國期貨市場的合約分析
8.5中國勞動市場的合約化過程
8.5.1計劃體制下的勞動制度的非合約性
8.5.2體制外勞動市場的合約化過程:
一個個案實證研究
8.5.3體制內勞動市場的合約化過程
8.5.4國有企業的隱性失業的合約分析
8.6金融市場的合約化過程:一個個案實證研究
8.7小結
第九章 國有企業隱性失業的合約分析
9.1導言
9.2隱性失業的一般性:界定及描述
9.3國有企業隱性失業的成因:一種新的解説
9.4國有企業隱性失業的統計方法、測算範圍及修正
9.5國有企業隱性失業的現狀與規模
9.6當前就業形勢的分析
9.7國有企業隱性失業的治理
參考文獻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