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馬孫黃檀

鎖定
亞馬孫黃檀(學名:Dalbergia spruceana (Benth.)Benth.)是豆科、黃檀屬植物。中小型喬木,樹幹曲折,縱溝深而不規則。樹皮軟,中等厚度。羽狀複葉,上面光澤,無毛,下面干時粉白色,略被伏貼微柔毛。小葉互生。圓錐花序腋生。花梗細長,被淡黃色短柔毛。花冠紫藍色。莢果乾燥,不開裂,無毛,革質或亞木質,扁平且不分節,長4.8-11.9釐米,寬1.2-2.7釐米,種子多達10粒。種子腎形,扁平,無毛,棕色,略帶皺紋。去除外皮後,種子呈黃色,長1.1-2.2釐米,寬0.8-1.9釐米。種臍位於種子的一側,小,橢圓形,棕色。珠孔小,中縫線形,位於腹側。 [1-2]  [8] 
原產於巴西、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生長於乾燥森林、田野、一些次生落葉林和半落葉林中。生長在沙質土壤中、石灰岩懸崖上。 [2-3] 
亞馬孫黃檀是一種紅木,用於生產工藝品、傢俱和樂器。在亞馬遜地區的民間醫學中用於治療腹瀉。 [3]  [6]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21年 ver 3.1)——易危(VU)。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亞馬孫黃檀
拉丁學名
Dalbergia spruceana (Benth.)Bent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黃檀族
黃檀屬
亞馬孫黃檀
命名者及年代
Benth.,1860 [5] 
保護級別
易危(IUCN)
英文名
Dalbergia amazoniana

亞馬孫黃檀形態特徵

  • 自然形態
亞馬孫黃檀
亞馬孫黃檀(80張)
中小型喬木,樹幹曲折,縱溝深而不規則。樹皮軟,中等厚度。羽狀複葉,上面光澤,無毛,下面干時粉白色,略被伏貼微柔毛。圓錐花序腋生。花梗細長,被淡黃色短柔毛。花冠紫藍色。莢果乾燥,不開裂,無毛,革質或亞木質,扁平且不分節,長4.8-11.9釐米,寬1.2-2.7釐米,種子多達10粒。
種子腎形,扁平,無毛,棕色,略帶皺紋。去除外皮後,種子呈黃色,長1.1-2.2釐米,寬0.8-1.9釐米。種臍位於種子的一側,小,橢圓形,棕色。珠孔小,中縫線形,位於腹側。 [2] 

亞馬孫黃檀生長環境

該物種生長於乾燥森林、田野、一些次生落葉林和半落葉林中。生長在沙質土壤中、石灰岩懸崖上。 [2]  [6] 

亞馬孫黃檀分佈範圍

原產於巴西、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該物種出現在阿克里州、阿馬帕州、亞馬孫州、馬拉尼昂州、帕拉州和朗多尼亞州,通常生長在海拔200-1200米的地方。 [2-3]  [6] 
亞馬孫黃檀原產地 亞馬孫黃檀原產地

亞馬孫黃檀生長習性

  • 種子萌發特徵
在苗牀條件下,種子的平均發芽時間為19天,幼苗的出苗為表生子葉型(子葉在基質上展開),在幼苗生長初期,子葉上皮附着。播種後的第三天發芽,在第十三天後形成正常的幼苗( 發育成熟的葉狀體)。 [2] 
  • 生長髮育特徵
幼苗在3-6個月時期內可以長到30釐米,在肥沃的壤土和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良好,與某些土壤細菌有共生關係,這些細菌在該物種根部形成根瘤。 [2]  [6] 

亞馬孫黃檀栽培技術

亞馬孫黃檀選址

亞馬孫黃檀對水分特別是温熱條件比較敏感,低温是限制引種栽培能否成功的關鍵生態因子,雨水豐沛、熱量充足顯然有利其生長髮育。中國適於栽培亞馬孫黃檀樹種的地方應是極端最低温度略高於0攝氏度的南亞熱帶及熱帶地區。 [7] 

亞馬孫黃檀育苗

亞馬孫黃檀樹種比較容易獲得種子,播種繁殖是主要育苗方法,苗高達60釐米以上、地徑達0.5釐米以上的可出圃造林,但還是以健壯大苗的造林效果更好。育苗時,建議將種子浸泡在2%的次氯酸鈉溶液中3分鐘,然後用蒸餾水沖洗3次,以減少病原體侵染的可能性。播種可以直接在托盤上進行,在自然光照50%的陰涼環境中使用沙子和鋸末基質。應注意種子貯藏、催芽處理和幼苗期的光照強度。 [2]  [7] 

亞馬孫黃檀管理

清除林地雜草和灌木,對樹盤1.5-2米的範圍擴穴鬆土,秋季適當增施肥料(複合肥、廄肥)等加強幼林撫育管理的措施,可顯著提高亞馬孫黃檀樹種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長量。同時,由於黃檀屬樹種萌芽力強、分枝多,栽培中應適當提高初植密度,重視抹芽修枝,以促進主幹高生長,培育無節良材。 [7] 

亞馬孫黃檀主要價值

亞馬孫黃檀是一種紅木,木材質地細密均勻、緊湊、堅硬、厚重、結實,用於生產工藝品、傢俱和樂器。在亞馬遜地區的民間醫學中用於治療腹瀉。 [3]  [6] 

亞馬孫黃檀保護現狀

亞馬孫黃檀保護級別

該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21年 ver 3.1)——易危(VU)。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3] 

亞馬孫黃檀種羣現狀

截至2021年,由於該物種的棲息地受到威脅,而且是木材採伐和貿易的目標,該物種的數量正在減少。該物種在巴西的棲息地減少最多。作為亞馬孫黃檀原生棲息地的乾燥森林每年損失1392平方公里。棲息地減少導致該物種的生長範圍下降19%,佔用面積下降28%。該物種的種羣數量可能會減少至少30%。由於威脅的持續性,以及隨着其他南美黃檀物種的枯竭,該物種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3] 

亞馬孫黃檀瀕危原因

由於人為土地利用的變化,該物種受到棲息地喪失和非法砍伐的威脅,包括為種植作物和養牛以及建立道路網絡而開墾土地,每年該物種的棲息地損失率極高,棲息地的喪失是該物種瀕危的主要原因。由於國際市場對紅木木材的高需求,該物種還受到木材採伐和貿易的威脅。 [3] 

亞馬孫黃檀保護措施

該物種在巴西、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的保護區受到就地保護。在國際上,該物種的貿易受到監測並須獲得許可。玻利維亞通過法律禁止過度採伐和買賣木材,自2009年以來實施的新森林法,為保護森林對該物種進行評估和保護。巴西、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還應作出協調一致的努力,更好地執行並制定政策,以更好地保護該物種。對採伐和貿易進行更多的調查,以更好地瞭解該物種的保護需求。繼續執行現行的政策,培養相關技能人才並改進可供執法人員使用的資源,進一步懲罰對該物種的非法砍伐和交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