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當與夏娃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所創作油畫作品)

鎖定
《亞當與夏娃》是由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所創作油畫作品,現收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描繪男女人體的完美比例,從古代希臘人體藝術中悟到了真諦,並融化於自己的人體藝術創造之中。
中文名
亞當與夏娃
作    者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創作年代
1507年
規    格
209cm×81cm(左),209cm×83cm(右)
材    質
板、油彩
現收藏地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亞當與夏娃畫作內容

夏娃作行走狀,她左手去摘被禁的善惡果,右手扶在樹枝上,樹枝上吊着的那張標籤是丟勒的署名。夏娃的造型,具有明顯的希臘普拉克西特利斯維納斯雕像的影響和受到威尼斯人體藝術的啓迪:體態嬌豔,色彩豐富,筆觸細膩。單純中見曲線變化。身體呈現正面全袒露狀,這種姿式動態內涵一種開放的時代意識。夏娃和亞當都被塑造為行動中的形象,表明他們已從中世紀的神壇走到了人間。

亞當與夏娃藝術鑑賞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佔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勢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着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丟勒遊歷藝術之邦意大利最大的收穫,是對人體藝術的興趣,自27歲以後,他曾竭盡全力去探索男女人體的比例,從古代希臘人體藝術中悟到了真諦,並融化於自己的人體藝術創造之中。
《亞當與夏娃》採用祭壇屏板的樣式,將亞當與夏娃分別畫在兩塊豎板面上,人物形象頂天立地充滿畫面空間,形成獨立的兩幅男女裸體像。
《亞當與夏娃》畫於兩塊長條形祭壇屏板,讓傳説中的人類祖先亞當與夏娃分別佔據畫面的兩側,分開便可成為兩幅獨立的男女裸像。其中夏娃左手摘禁果,右扶樹技,正在行走,光彩照人的似舞形體給人活潑秀美的楚楚動感。亞當的形體不如夏娃細膩優美,他半張嘴,頭髮散亂,表情恍惚、惶恐,左手緊張地捏着一截帶果的枝葉,亞當的難堪拘謹與夏娃的微笑自然,形成風趣的映照。兩人的陰部均被簇生的樹葉遮住。
德國的文藝復興思想比南歐晚起,民情對性愛問題持更嚴肅態度,因而德國民族對人類性文明的貢獻大量體現在性科學領域。丟勒乃至其他德國藝術家對人體藝術投注的精力也不如意大利法國藝術家多。
《亞當與夏娃》對人類的性與肉體美體現了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場,通過男女形象的動靜粗細結合,憂喜參半地表現出來,符合當時處於宗教改革時期德國文化的特點與要求。

亞當與夏娃作者簡介

丟勒(Dtirer,1471~1528)德國文藝復興美術巨匠,是油畫家、版畫家、建築師、水彩畫家及藝術理論家。其油畫精於寫實,氣魄宏大,色彩鮮麗燦爛。丟勒對人體解剖有深刻理解,作品造型嚴謹準確,注重心理因素刻畫。
丟勒將威尼斯畫派的色彩技巧與德國式的理性思想結合起來。其版畫刀法嚴謹,線條精細縝密,把中世紀為印刷《聖經》而延續下來的木刻圖畫提高到一種具有高度技巧性的位置,使版畫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
丟勒對藝術理論有極大的貢獻,整理出版著作有《測量指南》《鞏固城市之要術》《人體比例研究》四卷,代表作有《啓示錄》《基督大難》《四使徒》《荷爾茨舒勒肖像》。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編,藝術類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藝術概覽,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12,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