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爾特留斯

鎖定
亞爾特留斯是ARPG黑暗之魂中的人物,太陽王葛温麾下“王下四騎士”之一。有着強大意志和無雙劍術的傳奇人物。因為與深淵的魔物締結誓約有着可以在無盡的深淵行走的能力,因此得名“深淵漫步者”。
後來玩家可以知道,亞爾特留斯之所以與深淵魔物簽訂誓約,獲得深淵漫步的能力,其實是為了深入深淵並擊敗深淵之主,拯救正不斷被深淵吞噬的烏拉席露和整個世界。但只有玩家和靈廟看守伊麗莎白知道,強大的亞爾特留斯最終也沒有能夠抵擋深淵的侵蝕,擊敗深淵的是玩家扮演的來自未來的無名不死人。
中文名
亞爾特留斯
外文名
Artorias
別    名
深淵漫步者
A大
狼騎士
性    別
登場作品
黑暗之魂
實    力
極強
武    器
咒黑劍、聖白劍、結界大盾
戰    績
征戰深淵

目錄

亞爾特留斯簡介

亞爾特留斯
亞爾特留斯(5張)
作為遊戲故事中的關鍵人物,由於早已逝去,直到玩家返回古代才得以一睹其風采。從深淵生還後,其堅強的意志使他即使全身負傷;精神已經被黑暗所腐蝕;甚至左手已經無法舉起,仍舊沒有倒下並且異常強大。
有一隻名為希夫的灰狼作為夥伴,他的徽記“狼”亦來自於此。挑戰深淵之時,曾為了保護受傷的希夫而將自己的大盾作為結界留下。死後希夫也一直守護在他的墓前守護着他的安寧的同時,也防止其他人重蹈被深淵吞噬的覆轍。但玩家若要完成使命,就必須要擊敗希夫才能獲得進入深淵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玩家在深淵洞穴完成希夫的劇情後才觸發希夫的boss戰,希夫的出場動畫會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如何,玩家都必須殺死希夫才能獲得漫步深淵的能力。
亞爾特留斯的大劍之後在不同的時代於不同的人手中被揮舞,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傳説中的傳奇劍士,想必劍也在挑選它的主人吧。
[1] 

亞爾特留斯打法

打法 打法
建議打法:哈維爾套裝直接正面對肛拿血換血,一階段時亞爾特留斯的傷害一般般互毆時控制下體力,一旦他往後退馬上跟上去,他集氣時打斷他這樣就不會進入二階段,然後繼續互毆,注意打斷集氣直到戰鬥結束。 [2] 
正常打法:
BOSS打法: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
BOSS從開始到結束,主動衝上去跟他互砍是不現實的,鎖定然後等他主動攻擊出現硬直才是安全並且有效的方式。
階段2:
BOSS的大部分攻擊速度很快,攻擊判定也很詭異,所以要想躲閃BOSS的攻擊對於時機的把握很重要。
蓄力跳躍攻擊,BOSS會蹲在地上蓄力一秒左右然後跳到空中人釘在地上,BOSS在跳起來飛到你頭頂這一段時間都會對你進行瞄準,這段時間無論你怎麼翻滾,都很有可能被釘在地上,躲這一招的最佳時機是BOSS飛到你頭頂準備把劍刺下來的那一瞬間,這個時候用側翻就會完全躲過BOSS的攻擊。這一招的硬直大概有2秒左右。
連續跳躍攻擊時, BOSS會跳起來在空中轉好幾圈用大劍向你拍過來,這一招極具欺騙性,BOSS的連續跳躍攻擊波次會是隨機的1——4次,而且每一次攻擊幾乎沒有時間間隔更是根本沒有攻擊前擺。如果在躲過BOSS第一下之後,你忍不住衝上去給他幾刀,然後瞬間就是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對於這一招,還是等BOSS用其他招式出現硬直再上吧......
三連擊這一招請想象拿劍的黑騎士,只要拉開距離就好。
突刺攻擊非常好躲,每次BOSS發動突刺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把劍向後拉的動作,你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突刺完畢,BOSS會保持這個姿勢兩秒左右,上去砍兩刀!!
原地嚎叫攻擊......這一招我一直不知道製作組是怎麼想的,攻擊前擺巨長,根本傷不到人......
階段3:不能貪
這個BOSS每次攻擊的硬直非常短,出招非常快,所以貪刀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如果他用翻滾也就算了,如果他用後躍攻擊的話,被打中是非常疼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旦被他擊中造成硬直,很可能會被他的下一次攻擊連到,如果你的血不夠厚,那就......個人建議:BOSS硬直時砍一刀立刻後滾翻,預防BOSS接下來的動作。剩下就沒什麼了。 [3] 

亞爾特留斯劇情背景

深淵漫步者 深淵漫步者
葛温王下四騎士之一,作為遊戲故事中的關鍵人物,由於早已逝去,直到玩家返回古代才得以一睹其風采。從深淵生還後,其堅強的意志使他即使全身負傷;精神已經被黑暗所腐蝕;甚至用盾的左手已經無法舉起,仍舊沒有倒下並且異常強大。
亞爾特留斯所謂左撇子一説只是謠傳,無論是鎧甲的設計還是遊戲中武器的加成,都沒有所謂的左撇子,這個已經澄清。 [4] 
有一隻名為希夫灰狼作為夥伴,他的徽記“狼”亦來自於此。挑戰深淵之時,曾為了保護受傷的希夫而將自己的大盾作為結界留下。死後希夫也一直守護在他的墓前守護着他的安寧的同時,也防止其他人重蹈被深淵吞噬的覆轍。但玩家若要完成使命,就必須要擊敗希夫才能獲得進入深淵的能力
亞爾特留斯的大劍之後在不同的時代於不同的人手中被揮舞,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傳説中的傳奇劍士,想必冥冥之中劍也在挑選它的主人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