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角場街道

鎖定
五角場街道,隸屬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地處楊浦區境中西部。東自黃興路橋起,沿黃興路轉國順東路;南至大柏樹沿邯鄲路,到合流污水管道;南接走馬塘河至黃興路橋起,沿黃興路轉國順東路,北轉雙陽支路、上海拖拉機廠東側圍牆、沿翔殷路及888弄、黑山路、虯江、國和路至政立路,與五角場鎮相鄰;西自大柏樹逸仙路至三門路,與虹口區江灣鎮接壤;北自三門路(逸仙路至國權北路)與寶山區高境鎮毗鄰、沿國權北路往南轉至政立路止國和路,與新江灣城街道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距楊浦區人民政府6.3千米 [6]  ,轄區面積7.66方千米。 [5]  截至2021年,五角場街道户籍人口11.92萬人。 [5] 
五角場街道前身為寶山縣五角場鎮,1956年1月,將江灣區邯鄲路辦事處和市中心辦事處合併設立五角場辦事處,1962年,撤銷五角場辦事處,建立五角場鎮。1991年9月,撤銷五角場鎮建制,建立五角場街道。 [6]  截至2021年10月,五角場街道轄32個社區, [8]  街道辦事處駐政通路54號。 [6] 
2011年,五角場街道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6] 
2020年5月13日,五角場街道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3] 
中文名
五角場街道
外文名
Wujiaochang Street
別    名
江灣-五角場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上海市楊浦區
地理位置
楊浦區境中西部
面    積
7.66 km²
下轄地區
32個社區
政府駐地
政通路54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04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人    口
11.92萬人(2021年户籍人口)

五角場街道歷史沿革

北宋景德年間在今萬安路建有龍王廟,後改名景德觀。清朝以來,已形成天樂寺、浣紗浜等自然村和僅有幾家紡紗、鐵木、豆腐作坊的沈家行集鎮。
地域以虯江為界,曾分屬上海縣和寶山縣。
五角場街道前身為寶山縣五角場鎮,
1956年1月,將江灣區邯鄲路辦事處和市中心辦事處合併設立五角場辦事處;同年7月,仍恢復邯鄲路辦事處。
1958年10月,邯鄲路辦事處併入本區。
1959年6月,劃歸寶山縣。
1960年,又將邯鄲路辦事處併入五角場辦事處。
1962年,撤銷五角場辦事處,建立五角場鎮。
1984年7月,邯鄲路辦事處寶山縣劃歸楊浦區。
1991年9月,撤銷五角場鎮建制,建立五角場街道。 [6] 

五角場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武東、五一、政民、建新、復旦、國定一、鐵路新村、四平、四平一、國年、國順、國權、航天、政翔殷、東鄲、藍天、三門路、吉浦、南茶園、邯鄲路、國權北路、仁德路、北茶園、政通路第一、財大、國權路第一、文化花園、三湘、正文、匯元坊、吉浦一3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617個居民小組。 [6] 
截至2021年10月,五角場街道轄32個社區, [8]  街道辦事處駐政通路54號。 [6] 
五角場街道區劃詳情
武東社區
五一社區
政民社區
建新社區
復旦社區
國定一社區
鐵路新村社區
四平社區
四平一社區
國年社區
國順社區
國權社區
航天社區
政翔殷社區
東鄲社區
藍天社區
三門路社區
吉浦社區
南茶園社區
邯鄲路社區
國權北路社區
仁德路社區
北茶園路社區
政通路第一社區
財大社區
國權路第一社區
文化花園社區
三湘社區
正文社區
匯元坊社區
吉浦一社區
創智坊社區
/

五角場街道地理環境

五角場街道位置境域

五角場街道地處區境中西部。東自黃興路橋起,沿黃興路轉國順東路;南至大柏樹沿邯鄲路,到合流污水管道;南接走馬塘河至黃興路橋起,沿黃興路轉國順東路,北轉雙陽支路、上海拖拉機廠東側圍牆、沿翔殷路及888弄、黑山路、虯江、國和路至政立路,與五角場鎮相鄰;西自大柏樹逸仙路至三門路,與虹口區江灣鎮接壤;北自三門路(逸仙路至國權北路)與寶山區高境鎮毗鄰、沿國權北路往南轉至政立路止國和路,與新江灣城街道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距楊浦區人民政府6.3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6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2千米, [6]  轄區面積7.66平方千米。 [5] 

五角場街道地形地貌

五角場街道地圖
五角場街道地圖(3張)
五角場街道地處江河湖海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三角洲沖積平原,屬老濱海平原地貌。地勢平坦。 [6] 

五角場街道人口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五角場街道總人口14.91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35512人,城鎮化率100%。總人口中,男性7.39萬人,佔49.56%;女性7.52萬人,佔50.44%;14歲以下9891人,佔6.63%;15-64歲12.27萬人,佔82.28%;65歲及以上16531人,佔11.0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63萬人,佔98.11%;有回、蒙古、滿、壯、朝鮮等少數民族,共2813人,佔1.89%。2011年,人口出生率6.03‰,人口死亡率5.43‰,人口自然增長率0.60‰。 [6] 
2010年11月,五角場街道常住人口為149090人。 [4] 
截至2021年,五角場街道户籍人口11.92萬人。 [5] 

五角場街道經濟

五角場街道綜述

2011年,五角場街道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6] 

五角場街道工業

五角場街道轄區內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科技園區多。
2011年,五角場街道工業總產值達29.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成立全國首家由街道主辦的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基地——五角場大學生留學人員創業基地。工業園區、經濟園區各1個。 [6] 

五角場街道交通運輸

五角場是上海市東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環島交通四通八達四平路直通外灘,黃興路連接內環線,楊浦大橋通往浦東,邯鄲路毗鄰大柏樹,翔殷路通向軍工路黃浦江虯江碼頭,凇滬路與新江灣城及寶山區相連。
經過的市內公交線路和始發站點有32條,長途汽車線路18條。 [2] 

五角場街道社會事業

五角場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五角場街道有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個。 [6] 

五角場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五角場街道有幼兒園(所)10所,小學5所,初中5所,高中2所。普通高等院校5所(其中包括復且大學,財經大學,同濟大學分校等國家級重點大學3所)。社區大學1所。 [6] 

五角場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五角場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個,其中區級醫院1所,部隊醫院1所,公共衞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站7個。 [6] 

五角場街道體育事業

2011年末,五角場街道承辦上海市體育大聯賽太極拳比賽。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楊浦區體育大聯賽“社區青少年三對三籃球比賽”等活動。 [6] 

五角場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五角場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367户,人數27169人,支出783.34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2人,安置義務兵、士官30人。社區服務設施55個,其中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等社區服務中心3個,老年助餐點、老年活動室等社區設施40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731人,城鎮登記失業半為4%。 [6] 

五角場街道郵政電信

2011年末,五角場街道已實現郵政、寬帶網絡、數字電視和固定電話全覆蓋。 [6] 

五角場街道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五角場街道因境內五角場而得名。 [6] 

五角場街道榮譽稱號

五角場街道榮獲2008~2009年度上海市學習型社區,上海市第二批社區教育示範街鎮,並獲得2011年度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鎮。從2005年起陸續獲“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國家級文體俱樂部”、“市羣眾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等100餘項榮譽稱號。 [1] 
2020年,五角場街道獲得首批市級特色創業型社區榮譽稱號 [7] 
2020年5月13日,五角場街道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