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正

鎖定
《五正》是中國古代治國著作《黃帝四經》第二部《十大經》篇裏記載的一篇文章
中文名
五正
拼    音
wǔ zhèng
釋    義
五官之長
屬    性
黃帝四經》裏記載的一篇文章

目錄

五正詞語相關

【詞語】:五正
【注音】:wǔ zhèng
【釋義】:1、五官之長。 五官按謂句芒火正祝融蓐收玄冥后土。參見“五官”。
2、射儀用的“”繪以五色。射儀為古代禮儀之一。
【出處】:1、《左傳·隱公六年》:“翼就宗、五正。”杜預注:“五正,五官之長。”
2、《周禮·夏官·射人》:“就節五正。”鄭玄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內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

五正典籍相關

五正原文

黃帝問閹冉曰:吾欲佈施五正(政),焉止焉始?對曰:始在於身。中有正度,後及外人,外內交?(接),乃於於事之所成。黃帝曰:吾既正既靜,吾國家愈不定,若何?對曰:後中實而外正,□□必定。左執規,右執櫃(矩),何患天下?男女畢迥,何患於國,五正(政)既布,以司五明。左規右規,以寺(待)逆兵。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對曰:後身未自知,乃深伏於淵,以求內刑內刑已得,後□自知屈吾身。黃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其事異。今天下大事,時至矣,後能慎勿爭呼?黃帝曰,勿事若何?對曰,怒者血氣也,爭者外脂膚也。怒若不發,浸凜是為臃疽。後能去四者,枯骨何能爭矣。黃帝於是辭其國大夫,上於博望之山,談卧三年以自求也。單才、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夫作爭者兇,不爭(者)亦無成功。何不可矣?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戌兵身提鼓?(袍),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之(蚩)尤。反義?倍宗,其法死亡以窮。

五正譯文

黃帝問手下的大臣閹冉説:我想通過頒佈實施各種政令的方法來治理國家,請問應始於何處、終於何處?閹冉回答説:應該始於完善自身,秉執中正公平的法度,然後以法度準量他人,外內交相融洽,就可終於事情的成功。黃帝又問:我自身端正而且寧靜寡慾不專行妄為,而我的國家仍然愈發不安定,怎麼辦呢?閹冉回答説:如果您內心誠實靜定而行為端正,還擔心國家不能安定嗎?如果您能秉執法度,還憂慮天下不太平嗎?上下同心同德,還操心國家不能治理嗎?各種政令都頒佈以後,分別讓不同的職官去執掌落實,您只須掌握着國家的大法,等待着嚴懲蚩尤就可以了。
黃帝説:我尚不能充分認識自己,怎麼辦呢?閹冉回答説:如果您還不能充分認識自己,便可以姑且隱匿起來,先做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好了,便可以自然有效地剋制自己了。黃帝又問道:我是很希望剋制自己的,但這又意味着什麼呢?閹冉回答説:這就意味着能夠根據觀點和主張的是否相同,來決定如何去應付。當今天下紛爭,您能謹慎小心地不去加入這樣的紛爭嗎?黃帝説:不加入紛爭又意味着什麼呢?閹冉回答説:發怒是內在血氣作用的結果,爭鬥是外在脂膚作用的結果。怒氣如果不發散出來,那麼蔓延滋長就會發展成疤瘡。您如果能夠去掉血、氣、脂、膚這四個東西,就會形如枯骨,又如何能夠發怒和爭鬥呢?黃帝聽罷,於是告別手下的要臣,來到了博望山,在那裏淡然隱居、修心養性以求自我完善。三年之後,閹冉來到博望山稟告黃帝説:現在你可以去與蚩尤一決雌雄了。狂妄紛爭者不祥,而錯過天賜良機的人也決不會成就事功的。據此而論,下山決戰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黃帝聽罷閹冉的話,於是陳列兵器,激勵士卒,親自擊鼓進軍,與蚩尤決戰於涿鹿並且一戰擒獲了蚩尤。然後黃帝宣盟天下,盟詞中説:今後再有違反信義、背逆天時的,會受到與蚩尤相同的懲罰。違反信義而且背叛宗主的,最終都會自食其果,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