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仄體

鎖定
五仄體是詩律正體之外的一種變體,按照唐代“近體詩(格律詩)”詩律正體,律詩要求一句中平仄相間,一聯平仄相對,與聯平仄相粘,如果五言詩通首全都用仄聲字,即為一種變體,謂之五仄體。
中文名
五仄體
拼    音
wǔzètǐ
出    處
《文體明辯》
性    質
一種變體

五仄體出處

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辯》將“五仄體”作為詩律正體之外的一種變體提出:“按詩有雜體:一曰拗體,二曰蜂腰體,三曰斷絃體,四曰隔句體,五曰偷春體,六曰首尾吟體,七曰盤中體,八曰迴文體,九曰仄句體,十曰疊字體,十一曰句用字體,十二曰藁砧體,十三曰兩頭纖纖體,十四曰三婦豔體,十五曰五雜俎體,十六曰五仄體,十七曰四聲體,十八曰雙聲疊韻體,十九曰問答體,皆詩之變體也。”

五仄體釋義

平仄相間可形成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連用仄聲,未免過澀(其實,有人將末三字連用仄聲都作為“三連仄”之忌),故五仄體除非刻意遊戲文字,一般不為。
倒是出句皆為平聲對句皆為仄聲的“五平五仄體”多見,畢竟句語句之間平仄相對,讀來相對舒暢。

五仄體例釋

五仄體舟中夜與家人飲 梅堯臣

出斷岸口,影照別舸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瞑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

五仄體戲聯仄字體 白玉蟾

一雨倏復霽,早已退壘,
遠水白浩蕩,列岫翠迤邐,
纏荇帶,宿鷺戀米,
笛叫月姊,伴我綠蟻。
北宋蔡絛《西清詩話》載:“晏元獻守汝陰,梅聖俞往見之;將行,公置酒潁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聲,制字穩帖,如‘枯桑知天風’是也,恨未見側字。聖俞既引舟,遂作五側體寄公雲:‘月出斷岸口……’。”可見這首五仄體當然也是遊戲文字刻意為之。
五仄體即便連仄,也必然是上聲去聲入聲相間,如果同一聲調相綴,是讀不下去的。
如《舟中夜與家人飲》的聲調為:
入入去去上,上去入上去。
上入上去上,上去入去去。
入去去上入,去去去平去。
上去去上入,上上上上去。
(中古音“頗”讀上聲,“瞑”讀去聲。末句四連上,因為“此”“已”變讀,才不至於過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