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聯工廠

鎖定
互聯工廠是海爾順應全球新工業革命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對大規模生產轉型大規模定製創新性探索,是海爾互聯網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工廠不同,互聯工廠實現了與用户相連,目標是從“產銷分離”到“產消合一”,滿足用户無縫化、透明化、可視化的最佳體驗。海爾互聯工廠探索始自2012年,已初步建立起互聯工廠體系,打造出七個互聯工廠的引領樣板,可實時、同步響應全球用户需求,並快速交付智慧化、個性化的方案。
海爾互聯工廠有效承接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的落地。2015年6月,海爾互聯工廠項目首批入選2015年智能製造標準專項項目;7月,海爾互聯工廠被確定為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綜合示範項目,是白色家電領域唯一一個綜合示範項目。
中文名
互聯工廠
類    型
經濟術語

互聯工廠背景介紹

互聯網時代,主動權由企業轉向用户,且用户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所以要求企業從以自身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户為中心、從大規模製造轉變為大規模定製。從2005年開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就提出要把傳統制造變成大規模定製。2008年,海爾對整個企業的產品設計和製造體系進行了模塊化改造,同時在虛擬設計、實體制造方面進行了系統建設。從模塊化到自動化再到黑燈工廠,直到互聯工廠,海爾依託持續自主創新體系,經過10餘年的持續探索,通過管理模式創新實踐和技術體系創新實踐,初步構建了互聯工廠生態圈體系和業務模型體系、家電業智能製造具體的實施方法論體系、實施策略及標準,為製造業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提供了借鑑和示範作用。

互聯工廠內容

海爾提出的互聯工廠,不是一個工廠的概念,而是一個生態系統,是整個企業全系統全流程都要進行顛覆;互聯工廠模式集中體現了中國製造2025中商業模式和製造模式的變革實踐。核心要抓住以下兩點:
(一)商業模式變革,本質就是以企業為中心轉為以用户為中心,創造有效需求,有效供給。
海爾的實踐就是“從硬件到網器再到生態圈”的共創共贏,即從產品到服務轉型,通過產品變成網器,人機互聯,用户全流程參與,形成用户圈,在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產品解決方案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海爾生態圈平台,吸引攸關各方共同創造用户價值,實現共創共贏。具體做法上,海爾是通過從硬件到網器到生態圈的轉型,構建了基於用户智慧生活場景,提供最佳體驗的7大生態圈,比如從烤箱到烤圈,生態圈足夠大後,對應的盈利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從賣硬件到靠服務和平台實現商業模式的變革。
(二)製造模式的變革,從大規模製造到大規模定製,實現用户體驗的無縫化、透明化、可視化。
海爾有三種定製模式——模塊定製、眾創定製和專屬定製,讓用户可以全方位、全週期實現最佳體驗。
海爾的大規模定製與傳統定製的區別是:傳統的定製還是硬件定製,一次性購買交易,海爾的定製是生活場景的定製體驗,可持續迭代。如天鉑空調,實際上是用户參與設計,在眾創匯上發佈需求,吸引一流資源進行虛擬設計,將碎片化需求整合,最終形成天鉑一代,在網上預售後,全過程是透明可視的,到用户家裏通過網器大數據又可實現一個持續的迭代,這就是眾創定製。
海爾已經初步建立起互聯工廠體系,構建了基於數字化互聯互通平台構建的聯用户、聯網器、聯全流程的三類互聯模式,實現全球用户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定製產品,並通過定製的全流程可視化滿足用户最佳體驗。

互聯工廠實施路徑

海爾從縱橫兩個維度具體實施互聯工廠,也叫做“兩維戰略”。
與用户需求直接相連
2005年9月,作為老一代民族工業的代表,海爾創新性地提出了“人單合一”的生產模式。所謂“人單合一”,是指企業的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團隊都與用户需求直接相連。“單,不是簡單地指‘訂單’,而是所有用户的個性化需求。”張瑞敏強調。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創新探索以“人”作為第一齣發點,不僅體現了海爾企業文化“以用户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也踐行了新經濟時代的生產消費主題——用户主導市場。
“1.0時代我們推動員工和用户連到一起,表現是把企業和市場連到一起,於是內部就劃分了單位,變成一個自主經營體,直面市場和用户。”張瑞敏説。
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有組織機制框架的侷限性和不適應性逐漸顯現出來。在向2.0時代轉型升級的過程中,2014年海爾進一步提出了“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用户個性化”即“三化”發展戰略,全面推動平台企業的轉型和落地。在張瑞敏看來,2.0版本的“人單合一”就體現 在這“三化”上,不僅要顛覆原有傳統模式,還要建立起共創共贏的新模式。
張瑞敏在海爾創業29週年紀念會上這樣解釋,企業平台化是對應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即企業無邊界;員工創客化對應員工的價值體現,員工成為自主創業創新的創新者;用户個性化對應着企業的互聯網宗旨,即創造用户全流程最佳體驗。
融入全球並引領全球
有人説,2014年至2015年是海爾探索智能製造的破局之年。那麼,2016年就是其探索的積累沉澱之年。2016年2月,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家工業智能研究院在海爾成立,工業智能研究院將在海爾互聯工廠模式創新的基礎之上,對外輸出智能製造的核心標準和模式,加速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2016年3月,海爾又在上海家電博覽會上正式對外發布COSMO平台。
未來,海爾的“智能製造”之路將圍繞着工業智能研究院、COSMO平台和標準化三大領域展開探索。其中,互聯工廠和COSMO提供的是創新模式,而智能研究院能為全球企業提供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並使海爾平台具備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產品輸出的全流程服務能力。
海爾正在下大力氣對“軟性製造”進行開發,致力於將COSMO打造成代表中國智能製造的雲平台,通過協同創新的方式讓全球資源為用户所用,任何企業都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調用雲平台中的模塊。
正如張瑞敏所言,海爾將標準化的引領視為自身智能製造之路的終極目標。智能製造走向標準化能夠更加有效地把握用户需求,推動全行業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用户體驗,進而加速製造業的互聯網轉型,進一步激活傳統產業的創新活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