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邢閩芳。
中文名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作    者
邢閩芳
出版時間
2007年04月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
10位[7302149240]13位[9787302149248]
定    價
32 元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學校應用型特色規劃教材》系列教材之一,本書在編寫中,結合了近年來教育改革成果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點,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繫,實用性強。全書前後呼應,整體性強;採用了新的國家標準;表述獨特、通俗易懂;便於自學。
全書共分8章,內容包括:緒論,軸和孔結合的極限與配合(其中包括滾動軸承公差與配合),測量技術基礎,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光滑工件尺寸檢測和量規設計,零件典型表面(鍵與花鍵、螺紋和絲槓、齒輪、圓錐等)的公差配合與檢測,尺寸鏈。全書重點介紹了常見幾何參數的精度設計方法和各類公差選擇、標註、查表與解釋以及幾何量的常見檢測方法和數據處理。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編輯推薦

本書可以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設計、製造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學院、內授大學、電視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機電類專業本科及專科的教材,還可以從事機械設計與機械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機械產品的幾何量精度設計概述 1
1.1.1 機械產品的幾何量精度設計 1
1.1.2 機械產品的幾何量精度
設計實例 2
1.2 互換性及實現互換性的條件 4
1.2.1 互換性概述 4
1.2.2 實現互換性的條件——
公差標準化和技術測量 5
1.3 本課程的性質與要求 7
1.3.1 本課程的性質 7
1.3.2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7
1.4 本章實訓 8
1.5 習題與練習 8
第2章 軸、孔結合的極限與配合 10
2.1 《極限與配合》基本概念 11
2.1.1 軸和孔 12
2.1.2 尺寸 13
2.1.3 尺寸偏差和公差 14
2.1.4 配合 16
2.1.5 本節實訓 21
2.2 《極限與配合》國家標準的主要
內容及規定 21
2.2.1 極限制 22
2.2.2 配合制 34
2.2.3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
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37
2.2.4 本節實訓 39
2.3 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的設計 39
2.3.1 基準配合制的選擇 40
2.3.2 尺寸公差等級的選擇 41
2.3.3 配合的選擇 43
2.4 滾動軸承的精度和互換性 51
2.4.1 滾動軸承簡介 51
2.4.2 滾動軸承的精度規定 52
2.4.3 滾動軸承的配合件尺寸
公差及其選擇 55
2.4.4 滾動軸承配合的精度
設計實例 61
2.5 本章實訓 62
2.6 習題與練習 63
第3章 測量技術基礎 66
3.1 概述 67
3.1.1 測量與檢驗的概念 67
3.1.2 計量單位與長度基準 68
3.1.3 長度量值傳遞系統 68
3.1.4 量塊及其應用 68
3.1.5 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
的分類 72
3.2 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 75
3.2.1 概述 75
3.2.2 各類測量誤差及其
數據處理 78
3.2.3 測量精度的分類 83
3.2.4 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84
3.3 本章實訓 88
3.4 習題與練習 89
第4章 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 91
4.1 概述 92
4.1.1 幾何要素及其分類 92
4.1.2 形位誤差對零件的使用
功能的影響 93
4.1.3 形位公差項目及其符號 94
4.1.4 形位公差的標註方法 94
4.1.5 形位公差帶的概念 106
4.2 形狀和位置公差及其功能要求 108
4.2.1 形狀公差的功能要求
及公差帶 108
4.2.2 形狀或位置公差的功能
要求及其公差帶 110
4.2.3 位置公差的功能要求及
其公差帶 110
4.3 公差原則 116
4.3.1 概述 117
4.3.2 獨立原則 118
4.3.3 包容要求 120
4.3.4 最大實體要求 123
4.3.5 最小實體要求 127
4.3.6 可逆要求 128
4.4 零件的形位精度設計 130
4.4.1 形位公差項目的選擇 131
4.4.2 形位公差基準的選擇 131
4.4.3 公差原則的選擇 132
4.4.4 形位公差等級(或公差值)
的選擇 133
4.5 形狀和位置誤差的評定與檢測 140
4.5.1 形狀和位置誤差及其評定 140
4.5.2 形狀和位置誤差的檢測 145
4.6 本章實訓 163
4.7 習題與練習 164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 173
5.1 概述 173
5.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73
5.1.2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
性能的影響 174
5.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175
5.2.1 基本術語和定義 176
5.2.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 177
5.3 表面精度設計——表面粗糙度的
評定參數及其數值的選用 181
5.3.1 評定參數的選擇 181
5.3.2 評定參數值的選用 182
5.4 表面粗糙度符號、代號及
其標註 185
5.4.1 表面粗糙度的符號、
代號 186
5.4.2 表面粗糙度要求的
圖樣標註 189
5.5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190
5.5.1 檢測的基本原則 190
5.5.2 測量方法 190
5.6 本章實訓 191
5.7 習題與練習 192
第6章 光滑工件尺寸檢測和
量規設計 194
6.1 光滑工件尺寸檢測 195
6.1.1 光滑工件尺寸的驗收原則、
安全裕度和驗收極限 195
6.1.2 計量器具的選擇 198
6.2 光滑極限量規設計 203
6.2.1 光滑極限量規的作用
和分類 203
6.2.2 光滑極限量規的設計
原理和工作量規的設計 204
6.3 位置量規(綜合量規)設計簡介 210
6.3.1 概述 210
6.3.2 位置量規設計 212
6.3.3 位置量規的設計實例 218
6.4 本章實訓 219
6.5 習題與練習 220
第7章 零件典型表面的公差
配合與檢測 223
7.1 鍵與花鍵的公差配合與檢測 223
7.1.1 鍵聯接的公差配合與檢測 223
7.1.2 矩形花鍵聯接的公差配合
與檢測 228
7.1.3 本節實訓 234
7.2 螺紋的公差配合與檢測 234
7.2.1 概述 234
7.2.2 普通螺紋的公差配合 242
7.2.3 機牀絲槓和螺母的公差 251
7.2.4 普通螺紋的檢測 255
7.2.5 本節實訓 257
7.3 圓柱齒輪傳動的精度與檢測 264
7.3.1 概述 264
7.3.2 單個齒輪的評定指標
及檢測 268
7.3.3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 274
7.3.4 齒輪副的精度和齒側間隙 281
7.3.5 圓柱齒輪的精度設計 287
7.3.6 齒輪精度檢測(GB/T 18620—2001) 291
7.3.7 本節實訓 299
7.4 圓錐結合的公差配合與檢測 300
7.4.1 圓錐配合的分類和
基本參數 300
7.4.2 圓錐公差 304
7.4.3 圓錐配合 308
7.4.4 圓錐的公差注法 318
7.4.5 錐度與圓錐角的檢測 320\
7.5 本章實訓 322
7.6 習題與練習 323
第8章 尺寸鏈 327
8.1 概述 328
8.1.1 尺寸鏈的含義及其特性 328
8.1.2 尺寸鏈的組成 329
8.1.3 尺寸鏈的代號 330
8.1.4 尺寸鏈的分類 330
8.2 尺寸鏈的確立與分析 332
8.2.1 尺寸鏈的確立 332
8.2.2 尺寸鏈的分析及尺寸鏈
計算要解決的問題 334
8.3 尺寸鏈的計算方法 334
8.3.1 極值法(完全互換法) 334
8.3.2 統計法(部分互換法,或不完全互換法,或概率法,或大數法) 336
8.3.3 分組法 339
8.3.4 修配法 340
8.3.5 調整法 340
8.4 本章實訓 342
8.5 習題與練習 343
參考答案 345
參考文獻 354 [1] 
參考資料
  • 1.    目錄  .清華大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