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零四

鎖定
二零四,因周圍有眾多知名工廠而出名,這裏大部分居住着中航工業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和航天新光集團的職工及家屬。
中文名
二零四
分    類
又    稱
航空城
位    置
瀋陽市大東區,黎明廠北
二零四地區的形成可追蹤至20世紀初。之所以叫二零四是因為曾經中航工業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的代號為410,而最初廠北邊的職工及職工家屬區則被稱作二零四。
1921年, 張作霖在造幣廠(原奉天機器局)內設立修械及製造槍彈工廠。 稱為奉天軍械廠(後稱瀋陽兵工廠)。這便是中航工業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的最前身。由丁超任廠長。1922年奉天軍械廠改為東三省兵工廠。 重新闢建築槍, 炮彈, 炮等三廠, 由丹麥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1923年韓麟春任總辦, 增加會辦一職, 由翁之麟擔任。 增建槍彈, 炮彈二廠。 所有機器購自日本, 並聘請日本技師, 擔任設計指導。 並增建鍊鋼廠, 機器廠,鍋爐房水塔, 蒸氣及水道等設備。
1925年楊宇霆升任督辦。 又派德藉技師赴德採購大量機器, 於冬季運到, 開始安裝。 槍, 炮, 鋼及機器等廠, 亦相繼增築, 添購機器, 所具規模加倍於前。 並設立兵工小學及兵工學校。1926年至1928年, 完全為擴充時期, 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 有機器8千餘部, 槍, 炮兩廠, 為初建時之7至8倍, 擴建完成, 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4張)
1928年廠內成立科學研究會, 集中研究兵工科學技術。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常蔭槐為張學良所殺, 兵工廠督辦為臧式毅接任。 臧曾任保安司令, 遼寧省省長等職, 滿州國成立後, 出任奉天省省長、民政部總長、 參議府議長等職。 兵工署資料稱為遼寧兵工廠。
1935年兵工署記錄, 參造遼造98步槍之工作圖紙, 將鞏縣兵工廠所造元年式步槍改為發射尖彈。 可能在918事件之前,東三省兵工廠已將工作圖交與中央, 或在事變之後, 工作人員帶了圖紙逃到關內。
1937年滿洲政府投資二千萬元, 全資本額二千五百萬元, 改為理事制, 擴充為八課及六個製造所。 全廠機器已逾萬部。 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長。 增建高射炮廠。 最盛時期有職員1,200餘人, 工人30,000餘人。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 美軍兩度空襲兵工廠, 將雜品庫, 鍋爐房, 車輛廠, 填藥廠等處全毀, 舊重炮廠及新大口徑炮廠大部分炸燬, 信管廠及槍廠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壞。 生產大受影響, 步槍產量降至每月1,000枝, 輕機槍產量降至每月60挺。 有着手疏散之計劃。
1945年春, 移槍廠之一部於寧安縣, 為101製造所。 移槍彈廠之一部於汪清縣, 為105製造所。 7月復將槍廠之全部機器設備, 移於鐵嶺之亂石山山洞中, 正值施行, 日本即投降。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進入兵工廠, 將最優良機器運走兩千四百部, 後又將廠交給東北人民解放軍, 我軍運走六七十部機械,材料亦被搬運一空。 蘇軍並將孤家子無煙藥廠炸燬, 20餘年建設, 幾近毀於一旦。
1946年3月18日, 兵工署東北區接收委員會接收, 趕製械彈, 招集舊有員工, 整理機器, 逐步復工。 7月7日全廠各部, 全部復工。 11月9日, 成立兵工署第90工廠。 由陳修和擔任總廠長。
1948年9月12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遼瀋戰役。 11月2日完全佔領瀋陽。 90廠所有設備未及撤出。 據説蔣軍事後曾派飛機轟炸兵工廠, 但無甚損失。同年12月之後, 90廠不再出現於南京政府兵工署生產報告中。
1954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五”期間的戰略方針,建設建國以來的第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中航工業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新中國第一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製造企業,中國大、中型航空噴氣式發動機科研生產基地。
正是中航工業 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的成立,造就了今天的瀋陽二零四地區。
二零四地區南面有中航工業黎明飛機發動機有限公司,東面有航天科工新光集團,西面曾經是瀋陽機牀中捷友誼廠和北方重工瀋陽礦山機器廠,2007年相繼搬至於洪區,取而代之的是龍之夢亞太城。南面有瀋陽著名的南航北方航空城,而北面有瀋海熱電廠瀋陽東部等大型企事業單位。要提起黎明和新光,瀋陽人可能都熟悉。這裏在航空界赫赫有名的央企,中國最大的飛機發動機生產廠,黎明和新光的產品在業界產生過無數的第一。這裏不僅受到國家領導人多次參觀和訪問,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當然還有各級中央和地方的領導。這一切無不體現着二零四地區強大的吸引力。
二零四除了有眾多大型工廠以外,還有着2處見證近代歷史的舊址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和張學良將軍演武堂舊址。
2010年9月27日瀋陽地鐵一號線正式通車,瀋陽地鐵一號線終點站黎明廣場站也坐落在此。
瀋陽大東區二零四
瀋陽大東區二零四(12張)
隨着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二零四地區也慢慢在改變,昔日的紅色蘇式樓一個個逝去,帶來的是嶄新的高樓。隨着沈撫同城化腳步聲越來越近,一個嶄新的黎明新城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