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星瓢蟲

鎖定
二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 [4]  大麗瓢蟲屬昆蟲 [5] 體周緣卵圓形,頭部黑色,複眼內側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黃白色斑;複眼黑色,觸角黃褐色,唇基白色,上唇黑色;前胸背板黃白色而有一“M”形黑斑,有時黑色部分擴大而成一個大斑;小盾片黑色,鞘翅桔紅至黃褐色,每一鞘翅中央各有一個黑色斑;鞘翅上的色斑變異甚大,向淺色型的變異時鞘翅上的黑斑縮小以至消失,或在黑斑邊緣有淺色的外環;腹面除腹部外緣黑褐色外,其餘部分為黑色,足黑至黑褐色。 [6] 
二星瓢蟲分佈於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以成蟲在樹皮縫、牆縫等隱蔽處越冬。次年早春出來活動,以7-8月活動最盛,廣泛活動於麥田、亞麻及林木果樹的蚜蟲羣中。成蟲和幼蟲捕蝦蟲為食。3、4月開始活動,遷入麥田捕食麥蚜並繁殖。據觀察,關中地區春季至6月底可發生3代,各蟲態歷期為,卵期7天,幼蟲期10天,蛹期5天。 [7] 
二星瓢蟲以蚜蟲為食,是益蟲。 [8] 
中文名
二星瓢蟲
拉丁學名
Adalia bipunctat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瓢蟲科
亞    科
瓢蟲亞科
大麗瓢蟲屬
分佈區域
河南、西北、東北、山東、江浙地區、四川、福建、雲南、西藏

二星瓢蟲形態特徵

二星瓢蟲
二星瓢蟲(7張)
成蟲:體長4-5毫米,卵圓形,小型、黃色、有黑點的瓢蟲。頭黃色,後緣有凹形黑斑。前胸背板黃色,上有1大黑斑,此斑前方多分4裂。鞘翅黃色或紅色,或邊緣黃色,標準個體上有13個黑點,此黑點在不同的個體上有消失或癒合的變異。各足腿節黑色,餘為赤橙色。腹部腹面黑。 [1] 
幼蟲:體長6-7毫米,灰藍色。頭黃黑色。各足黑色。體背中線灰白色,前胸背面為1凸形大黑毛瘤,被淡色中線分開,前緣角各有1橙黃色毛瘤,中、後胸背面各有l對鞋底形黑毛瘤。腹部第—‘節中部有黑圓毛瘤3對,第4節上黑毛瘤間有明顯的白色暈斑,末節僅有黑毛瘤1對。 [1] 

二星瓢蟲常見變形

常見的變型有橫紋變型、二斑變型、四斑變型、六斑變型、四室變型等。

二星瓢蟲生活習性

以成蟲在樹皮縫、牆縫等隱蔽處越冬。次年早春出來活動,以7-8月活動最盛,廣泛活動於麥田、亞麻及林木果樹的蚜蟲羣中,成蟲和幼蟲捕蚜蟲為食 [2] 
寄主:桃粉蚜棉蚜麥二叉蚜

二星瓢蟲分佈範圍

地理分佈: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

二星瓢蟲繁殖方式

以成蟲在向陽的牆縫、屋角、房檐等處越冬。3、4月開始活動,遷入麥田捕食麥蚜並繁殖。關中麥田發生量少。春季苜蓿、油菜及果樹上亦有發生,6月遷入棉田,在棉田發生期短,6月底幾絕跡。渭北塬區及陝北春麥區麥田發生量較大。 據觀察,關中地區春季至6月底可發生3代,各蟲態歷期為:卵期7天,幼蟲期10天,蛹期5天。5月間1-4齡幼蟲每天取食棉蚜量分別為:4、11、25、38頭;成蟲日食蚜量平均為82.3頭。

二星瓢蟲主要價值

以蚜蟲為食,是益蟲 [3] 
參考資料
  • 1.    吳福楨等編,寧夏農業昆蟲圖志 第2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10,第224頁
  • 2.    吳福楨 高兆寧 郭予元編著,寧夏農業昆蟲圖志 第2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第224頁
  • 3.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寧夏農業昆蟲圖志 (修訂版),農業出版社,1966年04月第1版,第314頁
  • 4.    二星瓢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9]
  • 5.    趙光中等主編,汾陽經濟資源,冶金工業出版社,1993.06,第128頁
  • 6.    二星瓢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9]
  • 7.    二星瓢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9]
  • 8.    二星瓢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