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化螟

鎖定
二化螟是鱗翅目草螟科禾草螟屬昆蟲, [7-8]  又稱蛀心蟲、蛀稈蟲、枯心蟲。 [9]  成蟲為黃褐色或灰褐色,雌大雄小;前翅略呈長方形,後翅均白色。雄蛾前翅黃褐至灰褐色,翅面密佈褐色不規則小點,前翅中央有1個灰黑色斑點,其下有3個斜行排列的灰黑色斑點,腹部瘦圓筒形。雌蛾前翅褐色,翅面小點不明顯,沿外緣有7個小黑點,有絹絲光澤,腹部紡錘形,灰白色。幼蟲頭部淡紅褐色,胴部淡褐色,腹足較發達,趾鈎三序全環。 [10] 
二化螟在中國分佈廣泛,北方稻區發生普遍。 [11]  成蟲白天潛伏於稻叢基部及雜草中,夜間活動,趨光性強。食性雜, [12]  主要以水稻、玉米、高粱、甘蔗、茭白等為食,幼蟲還以油菜、蠶豆為食。 [13]  成蟲羽化後當晚或次晚交配,可交配數次。雌性可產卵2-3塊,卵塊有卵40-80粒,雌性可產卵100-200多粒。 [14] 
二化螟是中國水稻種植為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20世紀前主要以長江流域及以南稻區發生較重,近年來,北方稻區發生數量呈明顯上升的態勢。一般年份減產5%-10%,嚴重時減產50%以上。 [15]  防治主要有農業防治,及時翻耕灌水,淹死稻樁內幼蟲,剷除田邊匝道消滅越冬蟲源;生物防治,保護稻螟赤眼蜂、青蛙、蜘蛛等天敵,使其自然控制害蟲;化學防治,在其盛孵期進行藥劑防治。 [10] 
中文名
二化螟
別    名
鑽心蟲﹐蛀心蟲﹐蛀稈蟲
拉丁學名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螟蛾科
二化螟
分佈區域
中國各水稻區均有分佈,以長江流域及以南稻區為主。

二化螟形態特徵

二化螟
二化螟(5張)
二化螟拉丁學名為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昆蟲綱,鱗翅目,螟蛾科。
成蟲:水稻二化螟是螟蛾科昆蟲的 1 種,俗名鑽心蟲﹐蛀心蟲﹐蛀稈蟲等。 成蟲翅展雄約 20 毫米﹐雌 25~28 毫米。 頭部淡灰褐色﹐額白色至煙色﹐圓形﹐頂端尖。 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並帶褐色。 前翅黃褐至暗褐色﹐中室先端有紫黑斑點﹐中室下方有 3 個斑排成斜線。前翅外緣有 7 個黑點。 後翅白色﹐靠近翅外緣稍帶褐色。 雌蟲體色比雄蟲稍淡﹐前翅黃褐色﹐後翅白色 [1] 
卵:扁橢圓形,有 10 餘粒至百餘粒組成卵塊,排列成魚鱗狀,初產時乳白色,將孵化時灰黑色。 [1] 
幼蟲: 老熟時長 20~30 毫米, 體背有 5 條褐色縱線,腹面灰白色。 [1] 
蛹:長約 10~13 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尚可見 5條褐色縱線,中間三條較明顯,後期逐漸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 [1] 

二化螟生活習性

二化螟成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成蟲產卵為塊產,主要產在靠近葉鞘的葉片葉背基部, 也有很多產在葉片正面近葉尖處。 產卵時對植株具有選擇性,喜在葉色濃綠、生長粗壯、高大、茂盛的稻株上產卵;產卵時對植物種類也有選擇性,以水稻着卵量最大,其次為田茅、而在玉米、高粱、穀子、小麥、 稗草上着卵量較少。 幼蟲耐水淹且有轉株為害的習性。 [1] 
蟻螟孵化後,先羣集於葉鞘內取食,2齡後開始蛀食稻莖,造成枯鞘、枯心、蟲傷株和白穗。 [2] 
幼蟲老熟後,在莖稈內或葉鞘與莖稈間化蛹。 [2] 
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鞘 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鞘

二化螟分佈與危害

二化螟是重要的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鑽蛀性害蟲,廣泛分佈於亞歐大陸多個國家,具有越冬場所多、轉株危害等特點。國內分佈北達黑龍江克山縣,南至海南島,但其主要分佈危害地區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蘇、安徽以及貴州、雲南等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主要稻區。國外分佈於朝鮮、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埃及等。二化螟食性雜,寄主植物有水稻、茭白、野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麥、粟、稗、慈姑、蠶豆、油菜、遊草等。二化螟幼蟲通過蛀害水稻葉鞘、心葉、稻莖,造成枯鞘、枯心苗、白穗,成熟期造成半枯穗狀蟲傷株,導致嚴重減產 [3]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在我國分佈比較廣泛,其分佈特點是丘陵山區發生較多。不同稻區之間的分佈也有差異一般混栽稻區、單季稻區和間作稻區,發生比較嚴重,平原雙季連作稻區,發生比較輕。食性比較雜,寄主植物有水稻、茭白、野茭白、甘蔗、高梁、玉米、小麥、粟、稗、慈姑、蠶豆、油菜、遊草等。以幼蟲為害水稻,初孵幼蟲羣集葉鞘內為害,造成枯鞘,3齡以後幼蟲蛀入稻株內為害,水稻分櫱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蟲傷株。
2020年9月15日,農業農村部《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公佈,二化螟入選蟲害名錄 [4]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公佈《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二化螟入選害蟲名錄。 [6] 

二化螟發生特點

二化螟成蟲 二化螟成蟲
初孵幼蟲先侵入葉鞘集中為害,造成枯鞘,到2~3齡後蛀入莖稈,造成枯心、白穗和蟲傷株。初孵幼蟲,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幾條幼蟲集中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為害,至3齡幼蟲後才轉株為害。
二化螟圖片 二化螟圖片
二化螟卵 二化螟卵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防治方法

採取防、避、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在掌握害蟲發生期、發生量和危害程度的基礎上合理施用化學農藥。
(1)農業防治。主要採取消滅越冬蟲源、灌水滅蟲、避害等措施。①冬閒田在冬季或翌年早春3月底以前翻耕灌水。早稻草要放到遠離晚稻田的地方曝曬,以防轉移危害;晚稻草則要在春暖後化蛹前做燃料處理,燒死幼蟲和蛹。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高峯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沒稻樁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減少發生基數。③儘量避免單、雙季稻混栽,可以有效切斷蟲源田和橋樑田之間的聯繫,降低蟲口數量。不能避免時,單季稻田提早翻耕灌水,降低越冬代數量;雙季早稻收割後及時翻耕灌水,防止幼蟲轉移危害。④單季稻區適度推遲播種期,可有效避開二化螟越冬代成蟲產卵高峯期,降低危害程度。 ⑤水源比較充足的地區,可以根據水稻生長情況,在一代化蛹初期,先排幹田水2~5天或灌淺水,降低二化螟在稻株上的化蛹部位,然後灌水7~10釐米深,保持3~4天,可使蛹窒息死亡;二代二化螟1~2齡期在葉鞘危害,也可灌深水淹沒葉鞘2~3天,能有效殺死害蟲。
(2)藥劑防治。為充分利用卵期天敵,應儘量避開卵孵盛期用藥。一般在早、晚稻分櫱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峯後5~7天,當枯鞘叢率5%~8%,或早稻每6672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叢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團高於100個時,應及時用藥防治;未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可挑治枯鞘團。二化螟盛發時,水稻處於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蟲傷株,以卵盛孵期後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為重點防治對象田。在生產上使用較多的藥劑品種是殺蟲雙殺蟲單三唑磷等,一般每667米2用78%精蟲殺手可溶性粉劑40~50克或80%殺蟲單粉劑35~40克或25%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升噴霧,或兑水200升潑澆或400升大水量潑澆。許多稻區二化螟對殺蟲雙、三唑磷等已產生嚴重抗藥性,2009年前常用5%鋭勁特氟蟲腈懸浮劑30~40毫升,兑水40~50升噴霧。但自2009年10月起氟蟲腈因為對環境極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議採用蘇雲金桿菌(金驃悍)等生物製劑,防效突出的同時對環境友好,對鱗翅目害蟲有很好的殺滅效果,施藥期間保持深3~5釐米淺水層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3)其他。利用其他方法諸如①黑光燈( 波長3 650 es 4 00 0 埃)誘集二化螟成蟲,可誘集到大量的二化螟雌蛾( 由於雌蛾對黑光燈的趨性更強)。②增施硅酸肥料。硅酸含量不影響二化螟成蟲產卵的選擇性, 但幼蟲取食硅酸含量高的品種時死亡率高, 發育不良。這是由於硅酸在水稻莖稈組織內主要分佈於表皮石細胞組織。 [5] 
參考資料
  • 1.    論水稻二化螟的為害與防控  .CNKI.2016-07-10[引用日期2017-02-13]
  • 2.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農業大詞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09
  • 3.    二化螟的抗藥性及綜合防治研究  .CNKI.2011-01-01[引用日期2017-02-13]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333號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9-17]
  • 5.    二化螟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CNKI.2011-04-10[引用日期2017-02-13]
  • 6.    《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年)》公佈  .農業農村部公報.2023-05-19[引用日期2023-05-19]
  • 7.    慕立義主編,植物化學保護研究方法,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10,第33頁
  • 8.    楊星科總主編,秦嶺昆蟲志 12 陝西昆蟲名錄,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01,第644頁
  • 9.    黃新動,趙雲柱,韋加貴主編,農業綠色防控技術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綜述,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12,第103頁
  • 10.    王學順,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1.03,第146,147頁
  • 11.    王學順,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1.03,第145頁
  • 12.    陳愛葵編著,常見農林業害蟲的鑑別與防治技術,中國盲文出版社,1999.09,第55頁
  • 13.    枝江縣農業委員會,政協農業戰線聯絡處編,農業實用技術,湖北省枝江縣新華印刷廠,1992.08,第120頁
  • 14.    黃新動,趙雲柱,韋加貴主編,農業綠色防控技術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綜述,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12,第105頁
  • 15.    彭紅,朱志剛作,水稻病蟲害識別與綠色防控圖譜,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08,第10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