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仲

鎖定
二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èr zhòng。 [1] 
中文名
二仲
拼    音
èr zhòng
注    音
ㄦˋ ㄓㄨㄙˋ

二仲釋義1

指 漢 羊仲 、 裘仲 。 [1] 
《初學記》卷十八引 漢 趙岐 《三輔決錄》:“ 蔣詡 字 元卿 ,舍中三逕,唯 羊仲 裘仲 從之遊。二 仲 皆推廉逃名。”

二仲釋義2

後用以泛指廉潔隱退之士。
晉 陶淵明 《與子儼等疏》:“但恨鄰靡二 仲 ,室無 萊 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室與千峯對,門唯二 仲 過。”
明 何景明 《十一月五日雨中邀沉清溪趙雪舟》詩:“三徑已拌留二 仲 ,相過此地莫遲迴。”
伍崇學 《夏日感懷》詩:“安得二 仲 鄰,相對話殷勤。”

二仲相關人物

二仲黃景仁

一、人物生平。黃庭堅之後,祖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黃之掞,為縣學生。四歲喪父,依賴母親屠氏養成,八歲能制舉文。十六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於宜興氿裏讀書。與汪中友好,時人稱為“洪黃”。乾隆三十一年,於江陰遇洪亮吉。次年,娶趙夫人。三十三年開始浪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乾隆四十年(1775年)高宗南巡,召試入二等。乾隆四十三年,受業於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家境日貧。在北京從伶人乞食,粉墨登場。入陝西巡撫畢沅幕府,畢沅替他捐補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為債主所逼,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四月二十五日,卒於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舍。友人洪亮吉持其喪以歸。作品輯成《兩當軒集》。
二、主要成就。工於詩,詩學李白,“天才亮特”,其風格悲苦,《綺懷》十六首是代表作。黃景仁 [2]  的《雜感》有一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乾隆三十七年,作《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其中:“若論七尺歸蓬蒿,此樓作客山是主。若論醉月來江濱,此樓作主山作賓。”一句富有辯證哲理味。“身後蒼涼盡如此,俯仰悲歌亦徒爾。杯底空餘今古愁,眼前忽盡東南美。高會題詩最上頭,姓名未死重山丘。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結尾四句點明主旨,人生短暫,但好的詩詞定會被世人追捧,長久地流傳。此詩一出,眾人爭相傳抄,頓時紙張價格上漲,留下太白樓紙貴的佳話。又工於詞,“小令情辭兼勝,慢聲多楚調”。生前約做兩千多首詩作,今存詩作一千餘首。朱克敬評其“狷狹寡諧”。
三、作品。《綺懷》十六首,《雜感》,《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四、人物評價。王昶評其詩説:“上自漢魏,下逮唐宋,無弗效者,疏瀹靈腑,出精入能,刻琢沉摯,不以蹈襲剽竊為能。”吳嵩梁於《石溪舫詩話》中提及:“仲則詩無奇不有,無妙不臻,如仙人張樂,音外有音。”包世臣評價黃景仁“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現代作家郁達夫的小説《採石磯》以黃景仁為故事主角。

二仲王曇

一、人物生平。從小家境貧寒,後來一直寄居在岳父家。寓居吳門(今江蘇蘇州),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舉人。會試屢試不中,終身布衣。為學無所不窺,工詩文,善繪畫,好遊俠,通兵家之言,能作“掌中雷”,時人稱為“狂士”。嘉慶初年,四川湖南白蓮教起義,王曇 [3]  中舉時的主考官吳省欽嘉慶皇帝推薦王曇去平叛,並且上奏中説王曇會掌心雷。嘉慶皇帝痛斥王曇是“荒誕不經”。吳省欽也因此被罷官還鄉,王曇自此斷絕仕途。王曇是一個另類才子,一生只活了57歲,好友龔自珍安葬了他,且撰寫《王仲瞿墓表銘》敍述其生平事蹟。
二、作品。《煙霞萬古樓文集》,《煙霞萬古樓詩選》,《留侯祠》。王曇自作門聯:室中有碧水丹山,妻太聰明夫太怪;門外皆青磷白骨,人何寥落鬼何多。
三、人物評價。陸以湉冷廬雜識》評價他:“倜儻負奇氣,文辭敏贍,下筆千言立就”。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記述浙江學政竇光鼐評價王曇寫的西楚霸王廟碑是“二千年來無此手筆”。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評價王曇:“文、詩並奇橫無範,所學亦通博,蓋霸才也。”金武祥粟香隨筆》記述:王曇詩文與舒位孫原湘齊名,法式善曾為他們作《三君詠》。趙慎畛榆巢雜識》評價他:“浙江舉人王仲瞿博學能文,屢入禮闈,皆以文涉險怪被黜。”
參考資料
  • 1.    二仲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11]
  • 2.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二
  • 3.    李元度的《國朝先正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