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大白茶

鎖定
九龍大白茶,野生山茶。因原產於松溪縣鄭墩鎮雙源村九龍崗,而得名“九龍大白茶”,當地人稱“九龍茶”。小喬木型、大葉類、早芽種。1998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省級品種。
中文名
九龍大白茶
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側膜胎座目
山茶科
山茶屬
分佈區域
福建松溪縣及浙江東部山區

目錄

九龍大白茶產地

九龍大白茶 九龍大白茶
原產於福建省松溪縣鄭墩鎮雙源村,相傳有100多年曆史。原僅數十株,1981年以來,由松溪縣茶業管理總站進行觀察鑑定與繁育推廣。從鄭墩鎮雙源村九龍崗茶樹有性羣體中經單株選育而成的無性系新品種,在福建松溪縣及浙江東部山區有引種栽培。

九龍大白茶特徵

植株較高大,樹姿半開張,主幹較明顯,葉片呈稍上斜狀着生。葉橢圓形,葉色深綠,富光澤,葉面微隆起,葉緣平或微波,葉身平,葉尖漸尖,葉齒較鋭深密,葉質較厚脆。芽葉黃綠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09.0g。花冠直徑3.7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九龍大白茶特性

芽葉生育力強,發芽較密,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上旬。產量高,每667平方米達2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4.7%、茶多酚20.8%、咖啡鹼4.7%。適制綠茶、紅茶、白茶,品質優。制烘青綠茶,色澤翠綠,白毫多,香高鮮爽,味醇回甘,是窨制花茶的高級原料;制工夫紅茶,色澤烏潤顯毫,香高味醇,湯色紅濃;制白茶,芽壯色白,香鮮味醇,是制白毫銀針、白牡丹的優質原料。抗旱性與抗寒性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高。 [1] 

九龍大白茶栽培要點

幼年期分枝較少,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及時定剪3~4次,促進分枝。適時分批嫩採。
九龍大白茶根系發達,樹勢生長旺盛,產量高,品質優,在栽培管理上要做到建立高標準茶園、等高梯層、挖溝下機肥、表土回溝(挖種植溝寬60cm、深50cm)666.7m2施基肥100擔以上。合理密植,採用雙行雙株三角形種植,大行距為150cm,小行距為30cm,株距為30 cm,666.7m2植茶苗4000~6000株左右。有利於提早成園,早期豐產。
九龍大白茶幼齡期生長迅速,且頂端優勢較強,幼齡期修剪要採取多次定剪,加強留養的方法或採用分段修剪,以採代剪的辦法,以利促進分枝,擴大樹冠,培育強壯的高產、穩產樹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