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座寺

鎖定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鳳山鄉鳳頂村,始建於唐代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覺禪師(法名智廣)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據載,該寺舍院九座相連,規模宏偉,佔地達1.5萬平方米,鼎盛時僧眾有五百餘人,有南少林之譽,是唐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據説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裏賞景,親手書寫“太平院”三個字。宋代名人餘象和劉後村,也曾來到這裏題過詩。明嘉靖六年,寺被大火燒燬,萬曆十二年,僧人意空修復大殿。
中文名
九座寺
地理位置
福建省仙遊縣
佔地面積
15000 m²
始建於
公元865年

九座寺寺廟簡介

九座寺 九座寺
九座寺位於福建省仙遊縣鳳山鄉,距縣城43公里,有大路直達寺門。寺處九座山,故名九座寺。唐朝智廣上人創建鹹通六年(865年)。智廣上人系仙遊縣度尾鎮人,鹹通十年(869年)奉詔進京,參加唐懿宗迎奉佛骨盛典,敕封本寺為“九座山太平禪院”,並欽命智廣禪師為太平禪院方丈。智廣禪師圓寂於光啓二年(886年),諡正覺禪師,荼毗後,獲舍利四千餘粒,晶瑩似冰雪。宋元祐六年(1091年)加封慈應禪師,隆興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濟禪師。禪師的舍利一半為泉州、建州二太守請去供養,一半塔葬於溪西雙峯之下,宋崇寧年間敕封“無塵塔”。1996年,該塔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朝仙遊縣有“江南佛國”之稱,九座寺又為“江南佛國”之中心,大書家蔡襄曾書“九座山”三個大字,世人所重。該寺計有山門、天王殿、羅漢堂、大雄寶殿、大士堂、藏經閣、鐘樓、鼓樓、祖堂、法堂以及其他叢林所罕有的廳與浴院等二十多座建築羣。
九座寺
九座寺(5張)
九座寺初毀於嘉定八年(1255年),再毀於寶祐三年(1255年)。法本法師率徒募化,重修寺宇,至開慶元年(1259年)恢復舊觀,常住僧人達二百餘眾。
以後又時有興廢,至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被倭寇焚燬,僧人逃散。萬曆年間意空和尚恢復大殿。後又廢。康熙已亥年(1695年)密祚法師及其徒惠亮法師歷盡艱幸,重興寺宇,鼎盛期間,寺僧多達五百餘人。
歷朝以來,九座寺都保存了一個不同於其他寺院的特點,就是文武兼修。原因如下:智廣上人於唐開成二年(837年)從福州桃枝山前往嵩山少林寺受持戒法,至鄂州,參監官禪師,禪師發問,智廣答曰:“不東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下,真佛不假。”禪師曰:“佛法省要,盡在汝矣。”於是前往少林寺,一住十餘年,不但深悟少林宗旨,而且精通少林武功。回到九座寺之後,代代相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開科禪師語錄.卷一》載:“祖師雲:東土西天老古錐,説黃道白賺阿誰?少林宗旨誰瞞我,得髓兒孫是可為。祖師、祖師,一脈長垂直!”寺西十三里處,有“賊營”和“十八股頭”,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是當年寺僧練功之所,尚有“拳打卧牛地”等多處古蹟。1993年至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羅照教授和國家體委武術研究中心潘一經先生十多次上山考證,確定九座寺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
九座寺位於風光秀麗的九座山上,怪石嶙峋,奇洞遍佈,如石魚羣、巨鷹、木魚石、達摩巖、巨象、沙漠卧舟、一鳴驚人、女媧補天、龜兔賽跑、金蛇入洞等奇觀。
主要文物有唐朝石砌圍牆一道,底基寬2米,長約80米。祖師殿為唐朝風格,大雄寶殿和大悲殿為明、清風格。這三座殿1986年由印度尼西亞華僧定海法師主持重修,寺西北的龍王廟遺址,尚存一對石柱,瓜梭形,為北宋遺物。此外尚有海會塔、元庵禪師塔、第二十八代玉堂和尚塔及宋朝橋樑一座,大鐘一口,《九座寺山田記》石碑一塊。
1998年,仙遊縣大齊鎮張德坤居士募資在原址上重建天王殿一座,並鑄銅佛六尊(約七噸)。
大雄寶殿
九座寺現任監院覺福法師,77歲,福建省仙遊縣人,1989年出家,師從真亮法師。 [1] 

九座寺來歷傳説

唐憲宗元和年間,仙遊文賢裏留坡(今度尾留埔)一陳姓窮家,夫妻只靠開墾貧瘠的山坡地過活。這天夜晚,妻子即將臨盆,丈夫在夢中,聽見空中有引道的呵喝聲,只見一手持鐵缽之人,自雲月間而來,有十二影相隨,隨即一陣乳香襲來,便聽得隔壁荊房中一聲嬰兒啼哭,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
因此孩出生之時,其父夢見一手持鐵缽之人,似是有道之人轉世投胎,故取其名字為夢佛。到了十八歲那年,夢佛的父母相繼而亡,因家貧孤身一人,經族人輾轉委託,他來到了福州桃枝山出家為徒。
陳夢佛雖然出家,但仍未剃度入佛門。他一邊替寺院掃地,打柴等雜活,一邊對佛經、六經及莊老等百家之言琢磨研究。這一年,他從福州回來探望鄉親,途經九鯉湖,便留宿那裏,就佛道中一些不明之事,請教仙公。
九座寺 九座寺
當夜,在夢中陳夢佛見一老者端坐堂中,知是仙公,便恭敬地上前稽首,之後詢問道:“佛與道究竟區別在哪裏,我今後到底將是要從佛呢,還是要修道?”仙公答道:“佛是破惡之方,而道是興善之術,這就是兩者的區別。然而,破惡警世,興善知本,都是以修善人心,而達到普渡眾生,濟世救民之目的,這就是兩者的同旨。從佛或修道,殊途同歸,無關緊要。”陳夢佛聽了仙公的一番仙言佛語,多年來積藏在心中的疑壘頓時釋開。
陳夢佛回到桃枝山後,由如意禪師為其剃度落髮,法號為“智廣”,從此他便潛心鑽研,遂得佛理,其道行也日益深湛。不久,他便承命往嵩山少林寺受持戒法。
陳智廣自福州出發,經邵武,過江西鄱陽湖上船,至武昌,來到了湖北鄂州,便先去參拜監官禪師。監官發問其佛理精要時,陳智廣答曰:“不東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下,真佛不假。”監官聽後,佩服他能掌握佛法的全部精華,稱讚道:“佛法省要,盡在汝矣。”
陳智廣繼續自鄂州向襄樊北上,經南陽,過洛水,到鄭州,最後到達嵩山。經過十五年的晨鐘暮鼓、矢志不渝的修行,缽承了少林寺禪宗,便直接回到了仙遊,他要在仙遊開祖創宗,廣開佛門。
陳智廣回到仙遊後,因他曾請教過九鯉湖仙公關於佛道之事,在仙公的指點下,才潛心修佛,故此一回來,便暫居在九鯉湖鄰近的九仙山。他要先選擇好開基的宗地,才能廣傳少林正宗。他到仙遊各處,甚至莆田等地,精心卜山擇地尋求建剎寶地。他先是在仙遊城北富洋,城東靈山,城西金沙等處擇選,不合其意,以後到南面郊尾雲頂山和莆田南山再選,還是不甚理想。
陳智廣因四處選地不着,正心焦之時,猛地想起九鯉湖仙公就近在身邊,選地之事何不如再請教一次。為此,他又到九鯉湖,祈求仙公指點寶地。當夜,仙公道:“鳳凰來儀發祥地。”
大雄寶殿和殿前的一對石經幢
大雄寶殿和殿前的一對石經幢(2張)
陳智廣默記仙公的指點,往西北方向繼續尋找寶地。這天來到鳳山,登上高地一看,頓時把他喜樂了。原來,這裏四周有九峯環列,與少林寺所在地少室山的九瓣蓮花地形相合。而這裏的兩座山巒如鳳凰雙棲,正是仙公所説的“鳳凰來儀”之態,正是發祥之地。於是,陳智廣就把寺址選在雄鳳的鳳冠之上。為合蓮花瓣之意,他就把寺院建成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因寺在鳳冠上,為此這裏地名稱為“鳳頂”。
陳智廣為了保留此地的福祥之氣,不讓雙鳳分離,特地又在雌鳳的鳳冠上再建上一個塔,這就是“無塵塔”。
陳智廣因創建九座寺,南播少林禪宗有功,在他圓寂之後,於唐光啓二年,朝廷諡封他為“正覺禪師”。

九座寺文化源頭

九座寺原名太平禪院,坐落於仙遊縣西苑鄉鳳山村,迄今有1100餘年歷史,其中無塵塔為省級、國家級文保單位。經考證,該寺還是“閩中少林”文化源頭之一,是迄今發現多處南少林遺址中建寺最早的南少林古剎之一。
1993年9月,中國社科院羅炤教授一行在福建東山縣進行南少林與天地會的調查時,東明寺住持道裕法師給他看了一本清朝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抄本秘笈《香花僧秘典》(簡稱《秘典》)。書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因為這些內容比過去研究天地會的權威資料天地會《會簿》要原始得多,也重要得多。
這本《秘典》共三十四頁,內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東西。開頭的“溯源”載曰:“夫古來寺,源承興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鹹通年間,正覺禪師號曰智廣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時倡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缽承南祖臨義玄禪師,廣傳臨濟正宗,寺僧五百餘眾,有南少林之譽。後開闢南山廣化,四眾立堂,講經説法,普利人天。
明天順間,大德主持隨緣,赴感拈花悟旨,親送寺祖明雪熙賢南下弘法。時居龍潭山澗,著忍辱鎧,卧無畏牀,坐法空座。時邑人贊其德,請師於苦菜寺,歸眾日增,結文紳名士,論詩書禮樂。慮非發祥之地,請與懷恩沈公選於五都(注:東山縣之古稱)之銅坑,鼎建寺舍,廣授教徒五十餘人。戒律精嚴,文武同修,精通妙理,法脈滋長。”
因為當時他們看到的是《秘典》的複印件,為了證實這本《秘典》的可靠性和史料價值,羅炤教授和中國武術學會秘書長潘一經老師兩個千辛萬苦找到了《秘典》的收藏者周炳輝先生,多角度考究了《秘典》的原件,還逐頁進行拍照存查。同時,在東山、仙遊、詔安、雲霄、漳浦等地展開了多方實地考察,發現很多已故和尚的墓碑上都刻有“九座宗派”或“九座”的字樣。其墓葬年代有清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到民國時期的,至今保存完好。他們在東山銅陵鎮東坑找到了古來寺;在詔安的報國寺找到抄寫《秘典》的香花僧澤安為其師傅立的墓碑,碑上的名字和時間都與《秘典》相符;還在很多地方找到與九座寺有密切關係的寺廟和遺存,發掘出許多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拍攝各種史料考證照片一千五百多幅,為研究南少林文化現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仙遊,在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設治時稱清源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今名,屬興化府管轄。地處福建中部山區。南宋的《仙溪志》和明代的《八閩通志》上均有記載,在仙遊的九座山(也稱鳳山)上建有九座寺,建寺時間為唐朝鹹通六年(公元868年),開山祖師是正覺禪師(智廣上人)。正覺禪師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住嵩山少林寺十餘年。九座寺所在地鳳頂村村民、仙遊縣南少林研究會秘書長林振寧收藏的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縣令易世堂的重抄本《開科禪師語錄》上載有《重修唐正覺祖師本行序》,記述:正覺禪師生於唐元和二年(公元808年)正月初九,卒於光啓二年(公元887年)。十八歲出家,三十一歲正式落髮入佛門,之後去嵩山受持法戒,再去湖北鄂渚拜訪了無等禪師,十五年後回閩移居仙遊九仙山,弟子多後又移居高望山。唐鹹通六年他五十九歲時,通過卜卦,終於在九座山修建了九座寺。這從《仙溪志》上可以得到印證。《仙溪志》中還記載,智廣上人去逝後,除諡正覺禪師外,還加封為慈應、善濟等,並賜無塵塔額。
九座寺位於仙遊縣西北部海撥較高的鳳山鄉鳳山南麓,寺院背山面水,四周翠山環抱,九峯凌列,寺後兩座山巒如鳳凰雙棲,清澈的九溪水從寺前宛延而過。現存寺院建於清光緒年間。寺前遺存有五十多畝當年被毀於火患的宅基地。從地下遺存,院牆殘段,放生池等看,寺院九座相連,佈局清淅,可以想象出當年規模之宏偉。在寺廟大殿前的院落遺址上,還保存着兩座相當完整的宋代石幢,似乎在向人們訴説着寺院古老的歷史。寺內保存的一面晚清時期的碑刻中記載的內容與《秘典》上的內容相印證。大雄寶殿廳柱上的一幅長聯:“創修歷一十朝耿耿金精龍象伏,氣量涵三千界巍巍寶殿鳳凰儀。”也與《秘典》記載的一字不差。寺的西面約四百米處有一座開山寺祖正覺禪師修建於北宋年間的石塔(即無塵塔),至今保存完好。據《開科禪師語錄》記載,唐代高僧正覺禪師的舍利子就存放在塔中。在寺中,還可以見到當年武僧洗浴的石槽和練功的石擔。寺西北處的山上,還有天地會人士秘密結社習武被當地鄉民稱為“賊營”的九灣寨,以及練武的“第一垣”石窟,石窟周圍尚遺存多處“拳打卧牛之地”。
正覺禪師曾集聚五百眾文武兼修成南少林 正覺禪師曾集聚五百眾文武兼修成南少林
《秘典》是首次出現“南少林”這個詞的古代文獻,而且還説僧眾“文武同修”,這表明寺廟同武術的密切關係。之前,對於“南少林”一詞的起源和界定,在學術界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這是泛指長江以南地域的少林寺,以區別於北方的嵩山少林寺;更多的認為,這是建國以後民間對福建少林寺的俗稱或通稱;還有,持否定觀點的認為根本沒有什麼“南少林”,這只不過是民間傳説和小説家渲染的結果。而《秘典》説明在清朝嘉慶之前就已經有“南少林”之説,距今已有一百九十餘年,這是一個新發現。
九座寺還是莆田南山(亦稱鳳山)廣化寺的祖庭,這一點已得到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的認可。
不管從建寺的年代,還是倡建人的功名,從佛法的源承,還是寺風的影響來看,九座寺確有“南少林之譽”。

九座寺寺風禪法

早在唐代,九座寺就有南少林之譽。漳州東山島古來寺發現的清嘉慶年間《香花僧秘典》有載:“古來寺源承興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鹹通年間,正覺禪師號曰智廣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事倡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缽承南祖臨濟義宏禪師,廣傳臨濟正宗,寺僧五百餘眾,由南少林之譽”,此為現存最明確記載“南少林”的古籍。仙遊於唐聖歷二年(699年)置縣,名清源縣,清源九座寺即當今仙遊九座寺,為古來寺的祖寺。明朝九座寺僧人雪熙賢南下弘法,在東山建古來寺;臨濟則是少林禪宗從達摩傳到六祖惠能後分野成五派中最大禪派。《秘典》中説明九座寺傳承和弘揚的正是“臨濟正宗”,且寺風禪法嚴整肅恭。當年九座寺擁有寺僧五百餘眾,也符合南少林名剎應有的規模。
作為南少林文化源頭之一的九座山和九座寺,當年和尚傳授與練習少林拳術遺蹟至今可見,例如武僧練功的石擔。寺西北山上可屯兵千人的九龍寨(當地人稱“賊營”),能容納三百人練武的“第一桓”石窟,上面還有“拳打卧牛之地”和練膽石等。 [2] 

九座寺正覺禪師

九座寺創建者智廣祖師,是仙遊度尾人,唐宋時曾五次被諡封。清刻本《開科禪師語錄》、嘉慶十五年抄本《正源》、南宋黃岩孫《仙溪志》等史料都有記載:唐開成三年(837年)至大中六年(852年),他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十多年,專心研究少林宗旨。功成回到仙遊後,經過多方募緣和選址,最終在仙遊與德化、永春交界的九座山東麓建寺。唐鹹通十年(869年),懿宗皇帝賜封九座寺為“九座山太平禪院”,並“欽命智廣為方丈”。

九座寺主要文物

九座寺 九座寺
無塵塔位於九座寺西面400米,創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年),為該寺歷代寺僧圓寂後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宋崇寧間賜名“無塵塔”,端明大學士蔡襄題。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14.22米,內徑4.45米。塔尖為蓮花葫蘆形。基座為蓮花石雕,各層角柱呈瓜楞形。 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衞士浮雕。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塔前有月台,與宋以後的石塔形制迥然不同。這是省內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相傳無塵塔中埋葬的正是九座寺開山祖師正覺禪師。相傳唐光啓年間,正覺禪師圓寂後共獲舍利子四千粒,晶似冰雪,葬於塔內。

九座寺社會影響

早在唐代,九座寺就有南少林之譽。九座寺西邊400米的唐代古蹟無塵塔,被認為是南少林文化的重要標誌。據瞭解,無塵塔中埋葬的是九座寺開山祖師正覺禪師。相傳唐光啓年間,正覺禪師圓寂後共獲舍利子四千粒,晶似冰雪,葬於塔內。在寺廟僧人的心裏,無塵塔就是南少林塔。記者從莆田市文管辦瞭解到,這座無塵塔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對九座寺進行考察,有人認為九座寺是南少林寺的祖寺,是“閩中少林”文化源頭之一,還有教授論證後稱九座寺與明末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有一定的關聯。
據瞭解,仙遊縣目前已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項目規劃用地700餘畝。復建時主要考慮將原有遺存的建築進行修復,同時向東、向南延伸,力爭再現歷史上九座寺的盛景,形成一個集朝拜、紀念、旅遊、商貿為一體的勝地。
2014年元月3日,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仙遊縣九座寺和九鯉湖景區開發、廣化寺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化寺方丈學誠大和尚,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林素欽參加會議。
在聽取有關彙報後,梁建勇説,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強調,要讓居民記得住鄉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特別是在上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指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這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瞭方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2014-10-20仙遊縣同步推進九座寺、仙水洋景區開發 現在已完成首期徵地。期待幾年後 ,能夠重現千年古寺風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