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遊縣

(中國福建省莆田市下轄縣)

編輯 鎖定
仙遊縣(古屬興化府仙遊縣),隸屬福建省莆田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湄洲灣南北岸結合部,木蘭溪中、上游,位於東經118°27'-118°56',北緯25°11'-25°43'之間,縣境東接莆田市區,西接永春德化,南連泉州市泉港區惠安縣南安市,北介永泰,東南瀕臨湄洲灣,挨天然良港秀嶼港,接肖厝港。縣域東西寬49千米,南北長63.4千米,海岸線長5千米(全縣唯一靠海的鎮為楓亭鎮),區域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28000公頃,山地約133263公頃,林地約12861公頃 [34]  。從縣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千米,至莆田市區42千米,至泉州85千米,至廈門192千米。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仙遊縣常住人口905068人 [33] 
仙遊縣域整個地勢順趨木蘭溪,西北高東南低,形成“馬蹄狀”,沿海、平原、山區層次分明。東西鄉平原是魚米和蔗糖之鄉,東北角的“興泰裏”和西北角的“仙遊山”是著名的珍稀林區。全境分佈着“七山一水二田”。
2017年,仙遊縣被列入國家園林縣城。 [3]  2019年1月9日,憑藉莆仙戲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4]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5]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6] 
初步核算,仙遊縣2020年1-12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1.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8% [38] 
中文名
仙遊縣
外文名
Xianyo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503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莆田市
地理位置
中國東南沿海
面    積
1835 km²(2020年)
下轄地區
鯉城街道、楓亭鎮、榜頭鎮等
政府駐地
鯉城街道
電話區號
0594
郵政編碼
351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菜溪巖麥斜巖九鯉湖天馬山
火車站
仙遊站
車牌代碼
閩B
地區生產總值
521.49 億元(2020年)
人    口
90506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仙遊縣歷史沿革

編輯
仙遊縣東門石坊 仙遊縣東門石坊
春秋戰國時期屬越國地;秦時屬閩中郡;漢武帝至三國時屬會稽郡、建安郡;晉時屬晉安郡;南北朝時為梁所屬,隸屬南安郡;陳光大二年(568年)起,仙遊地屬莆田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現仙遊地隸屬泉州的莆田縣;隋大業三年(607年)起,屬建安郡南安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復屬莆田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以俞潭(今蓋尾仙潭)為界置清源縣,屬武榮州(今南安豐州)。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清源縣屬泉州。 [7] 
天寶元年(742年),泉州改稱清源郡,因郡縣同名,清源縣更名為仙遊縣,仙遊縣屬清源郡。 [7]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稱平海軍,仙遊縣屬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平海節度使陳洪進(今楓亭鎮人),將漳泉兩州及其所屬14縣(含仙遊縣)正式歸入宋廷版圖。 [7]  興國四年(979年),析仙遊縣的遊洋鎮(今仙遊縣的遊洋、石蒼、象溪一帶),莆田縣的百丈鎮、永福縣(今永泰縣)的陳山頭和福唐縣(今福清市)的 頭、百丈嶺、下廬嶺一帶山區置興化縣,縣治設在遊洋(古邑)。同時,設太平軍(後改稱為興化軍)領莆田、仙遊、興化等三縣,軍治亦設在遊洋。 [7]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太平軍為興化軍,仙遊屬興化軍。 [7]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興化軍治從遊洋遷入莆田城內。 [7]  景炎二年(1277年),改興化軍為興安州,仙遊縣屬興安州。 [7]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興安州為興化路,仙遊縣屬興化路。 [7]  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從遊洋遷往莆田縣廣業裏湘溪村(今新縣)。 [7] 
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為興化府,仙遊縣屬興化府。 [7] 
清仍沿明制,仙遊縣屬興化府。 [7]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宣佈廢府、州,福建省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全省劃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遊縣隸南路道。民國3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仙遊縣隸廈門道。 [7] 
民國16年,廢道,仙遊縣直屬福建省。 [7] 
民國22年11月20日,發生“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史稱“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會決議,將福建劃為閩海、閩上、泉海、龍漳等四省和福州、廈門二特別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會改原劃四省名稱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等四省。仙遊隸屬興泉省。
民國23年1月,“閩變”失敗,還屬福建省。 [7] 
民國23年7月,省以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輔助機關。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仙遊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今仙遊鯉城)。 [7] 
民國24年10月,全省督察區縮編為7個,仙遊縣仍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縣)。 [7] 
民國29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遊、永泰等四縣邊境設立鳳頂特種區。同年10月裁撤,歸還原縣管轄。 [7] 
民國35年至38年,仙遊縣仍屬第四督察區(專署駐晉江)。 [7] 
1949年8月25日,仙遊縣解放,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駐泉州)。 [7] 
1950年4月1日,第五專署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16日,改為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專員公署,仙遊縣屬其管轄。 [7]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專員公署改稱為福建省晉江專員公署,仙遊縣仍屬其管轄。 [7]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專署行使對全區領導職權。
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仙遊為其屬縣。 [7]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員會決定,閩侯專區革委會機關遷入莆田縣。劃出晉江專區的莆田、仙遊兩縣,同原閩侯專區的福清、永泰、閩侯、閩清、長樂、平潭等六縣,成立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駐莆田荔城),仙遊縣屬其管轄。 [7] 
1971年7月,改閩侯專區革命委員會為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仙遊縣屬其管轄。 [7] 
1979年1月,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莆田地區行政公署,仙遊縣隸屬之。 [7] 
1983年5月,撤銷莆田地區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區的福清、永泰、閩清、長樂、平潭等五縣歸福州市管轄;同年9月9日,劃出莆田、仙遊兩縣和城廂、涵江兩區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駐莆田荔城)。 [7] 

仙遊縣行政區劃

編輯

仙遊縣區劃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遊縣解放,舊行政區劃廢除。1949年9月初,鯉湖鄉、古邑鄉、潯陽鄉、榜頭鎮、城廂鎮、善化鎮、楓亭鎮、興安鄉、鳳頂鄉、仁德鄉、孝仁鄉、城南鄉、慈孝鄉、香南鄉、香北鄉、木蘭鄉、蘭溪鄉等相繼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同月,全縣整編為9個區,鄉鎮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第一區(城關),第二區(賴店),第三區(楓亭),第四區(蓋尾),第五區(榜頭),第六區(大濟),第七區(度尾),第八區(社硎),第九區(香山)。共轄202個鄉(街)。 [8] 
仙遊景色
仙遊景色(22張)
1950年2月,九區駐地遷麥斜,並增設第十區古邑(遊洋)。 [8] 
1950年8月,增設第十一區(龍華),第十二區(園莊)。全縣劃為12個區,262個鄉(街)。 [8] 
1952年8月,增設第十三區(石馬),第十四區(石蒼),第十五區(西苑),全縣共設十五個區,轄740個鄉(街)。 [8] 
1953年6月,第一區公所(城關區)成立區人民政府。楓亭街改稱楓亭鎮,隸屬第三區公所。 [8] 
1955年9月,撤銷第一、第四、第十一區,全縣編為1個鎮(城關鎮)12個區,轄236個鄉(街),以駐地名稱為區名。 [8]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編為城關、楓亭、郊尾、榜頭、度尾、社硎、麥斜等7個區和城關鎮,下轄89個鄉(街)。 [8] 
1958年4月,撤區並鄉,全縣編為25個鄉(鎮),下轄91個小鄉(鎮)。 [8] 
仙遊縣地圖 仙遊縣地圖
1958年9月起,撤銷鄉(鎮),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將小鄉改為生產大隊。全縣先後成立13個人民公社,轄240個生產大隊,並先後成立仙遊縣溪口林場、綜合農場、古洋農場、鐘山農場等為縣直國營農場。
1961年12月,將原13個人民公社,改編為18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318個生產大隊,4197個生產隊。
1964年6月,從城關人民公社劃出6個街,成立城關鎮,全縣編為18個人民公社,1個鎮,轄318個生產大隊(街),4801個生產隊(居民隊)。 [8] 
1983年1月,城關鎮改為鯉城鎮,城關公社改為城東公社。 [8] 
1984年11月,改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改生產大隊為村(居)民委員會,改生產隊為村(居)民小組。1985年,全縣劃為5個鎮,14個鄉,轄318個村(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居)民小組。 [8] 
1991年5月,社硎鄉仙頭村分為仙頭、半嶺兩個村;賴店鄉潘硎村分為潘硎、林田兩個村。1992年底,楓亭鎮輝煌村分為輝煌、淪溪兩個村。 [8] 
1992年11月,城東、大濟、龍華、賴店、蓋尾、遊洋、鐘山等7個鄉改為鎮。全縣共有12個鎮,轄17個居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委員會,3971個村(居)民小組;7個鄉,轄71個村民委員會,851個村民小組。 [8] 
2000年,仙遊縣轄13個鎮、6個鄉:鯉城鎮、榜頭鎮、楓亭鎮、郊尾鎮、度尾鎮、城東鎮、大濟鎮、龍華鎮、賴店鎮、蓋尾鎮、鐘山鎮、遊洋鎮、園莊鎮、西苑鄉、鳳山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象溪鄉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270號)批覆同意仙遊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1. 撤銷鳳山鄉,併入西苑鄉,調整後西苑鄉轄西苑、嶺峯、廣橋、前洋、西土乾、半嶺、仙山、仙東、仙西、鳳頂、鳳山、前縣、前溪、柳園、白巖、頂東湖16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西苑村。
  2. 撤銷鯉城鎮,設立鯉城街道。轄原鯉城鎮的木蘭、十字、洪橋、城內、南橋、仙糖6個居委會,以及原城東鎮的壩壟、龍泉、玉井、來洋、蜚山、東門、萬福、北寶峯、富洋9個村委會(其中壩壟、壟泉、東門、北寶峯4個村委會改為居委會)和大濟鎮的金井、白塔2個村委會,辦事處駐洪橋居委會(原鯉城鎮政府駐地)。
  3. 城東鎮人民政府駐地從東門村遷移到仙安村,更名為鯉南鎮,同時調整行政區域。調整後,鯉南鎮轄原鯉城鎮的柳坑居委會,原城東鎮的仙安、霞苑、下樓、涵井4個村委會,以及原龍華鎮的大坂、平原、象運、象林、象坂5個村委會和賴店鎮的西埔、温泉、聖泉、玉田、玉塔、橫塘、東山7個村委會。
  4. 郊尾鎮的芹林、蓋南和新窯3個村委會劃歸蓋尾鎮管轄。
2003年,仙遊縣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鯉城街道、鯉南鎮榜頭鎮楓亭鎮郊尾鎮度尾鎮大濟鎮龍華鎮賴店鎮蓋尾鎮鐘山鎮遊洋鎮園莊鎮西苑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象溪鄉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關於同意仙遊縣象溪鄉更名為菜溪鄉的批覆》(閩政文[2008]448號):經研究,同意仙遊縣象溪鄉更名為仙遊縣菜溪鄉。

仙遊縣現行區劃

2019年,仙遊縣人民政府駐鯉城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鯉城街道楓亭鎮榜頭鎮郊尾鎮度尾鎮鯉南鎮賴店鎮蓋尾鎮園莊鎮大濟鎮龍華鎮鐘山鎮遊洋鎮西苑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菜溪鄉 [36] 
鄉鎮
直轄
木蘭社區、城內社區、十字社區、洪橋社區、南橋社區、仙糖社區、壩壟社區、龍泉社區、東門社區、北寶峯社區、玉井村、來洋村、蜚山村、萬福村、富洋村、金井村、白塔村
學士社區、霞橋社區、蘭友社區、霞街社區、鋪頭社區、湄洲灣工業學院社區、濱海社區、上滸村、滄溪村、荷珠村、耕豐村、下社村、錦湖村、秀峯村、麟山村、溪北村、溪南村、東宅村、輝煌村、海濱村、和平村、建國村、鬥北村、山頭村、海安村、九社村
赤荷社區、蓮墘社區、上墘社區、東橋社區、下明社區、望厝村、光埔村、泉山村、龍騰村、靈山村、南溪村、梧店村、後坑村、桃源村、芹山村、後南溪村、壩下村、紫澤村、溪東村、下昆村、上昆村、紫洋村、溪尾村、崑崙村、雲莊村、後莊村、象塘村、後堡村、官舍村、何麓村、嶺下村、東宮村、新鄭村、仙水村、後坂村、度頂村、象洋村、象山村、洋山村
郊尾社區、西山村、後面村、寶坑村、伍獅村、古店村、湖宅村、梅塘村、東湖村、三埔村、埕邊村、後沈村、長嶺村、長安村、沙溪村、陽穀村、染厝村、後溪村、阮莊村、塘邊村、新和村
度峯社區、潭邊社區、下洲社區、東峯村、礪山村、聖山村、中峯村、後埔村、湘溪村、洋坂村、中嶽村、帽山村、雲水村、劍山村、霞溪村、埔尾村、屏山村、雲居村、苦竹村
柳坑社區、湘泉社區、霞苑村、涵井村、仙安村、下樓村、大坂村、平原村、象運村、象林村、象坂村、西埔村、温泉村、聖泉村、玉田村、玉塔村、橫塘村、東山村
坂頭村、張埔村、前埔村、象嶺村、溪埔村、錦田村、新周村、賴店村、樟林村、岐山村、土山村、羅峯村、龍興村、山尾村、玉山村、玉墩村、潘硎村、林田村、留仙村
南寶峯村、瑞溝村、蓮井村、瓊峯村、仙華村、蓋尾村、前連村、湖坂村、仙潭村、仙溪村、杉尾村、昌山村、儀店村、石馬村、東井宮村、聚仙村、後山村、嶺頭村、星莊村、後井村、東許村、斜尾村、芹林村、蓋南村、新窯村
建華村、東方村、龍西林村、燈塔村、愛和村、團結村、新峯村、貂峯村、紅星村、紅旗村、林內村、金溪村、金建村、金沙村、金山村、東岐村
鐘山村、南興村、西林村、新蓮村、東溪村、卓泉村、湖亭村、鳴和村、天珠村、朗橋村、麥斜村、梅洋村、香山村、南湖村、臨水村、汾山村
遊洋村、梧椿村、金石村、天馬村、雙峯村、石裏村、龍溪村、河星村、興山村、霞峯村、石山村、魯頭村、龍山村、沽山村、裏洋村、五星村、橋光村
後蔡村、土樓村、大埔村、塔兜村、園莊村、楓林村、霞山村、宮兜村、洋尾村、雲峯村、東石村、高峯村、泗洋村、義路村、嶺北村、六户村、東坪村
大濟村、壠溪村、山岑村、蒲山村、蒲峯村、坑北村、汾陽村、尾坂村、烏石村、鍾峯村、龍坂村、文殊村、溪口村、古瀨村、北山村、溪車村、洋坑村、阮裏村、東井村、後林村、三會村、西南村、虎壠村
仙山村、仙東村、仙西村、半嶺村、西苑村、前洋村、嶺峯村、西墘村、廣橋村、鳳頂村、鳳山村、前縣村、前溪村、柳園村、頂東湖村、白巖村
高陽村、霞湖村、老山村、田坑村、五湖村、石陽村、潭頭村、隔壁村、濟川村、石蒼村
社硎村、塘西村、湖洋村、白硎村、田樓村、田利村、上垾村、白洋村、仙頭村、沈樓村、修園村、卓林村、厝洋村、半嶺村
鯉嶺村、錦峯村、書峯村、四黃村、西坑村、蘭石村
象星村、黃洋村、園宅村、北象山村、溪邊村、菜溪村、石滿村、石峯村

仙遊縣地理環境

編輯

仙遊縣位置境域

仙遊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位於東經118°27'—118°56',北緯25°11'—25°43'之間,縣域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63.4公里,瀕臨湄洲灣、緊挨秀嶼港,距省會福州130公里,距經濟特區廈門153公里,距莆田市區44公里,與寶島台灣隔海相望。縣域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佔莆田市的44%。 [1] 

仙遊縣地勢地貌

仙遊縣地處戴雲山脈東坡,地勢總體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主體成向東南開口的馬蹄形。境內以丘陵為主,盆地、河谷錯雜其間。各地海拔差別很大,西北邊境的石谷解海拔1803.3米,是全縣最高峯,東南部楓亭海濱海拔僅5米,是全縣最低點。境內分成四個不同的地貌地帶。 [9] 
  • 地貌類型
  1. 山地主要分佈在縣西北部、東北部及東、西、南部邊境。西北部的鳳山、西苑、社硎鄉多為中山,海拔在800米以上。東北部的遊洋、石蒼、象溪、鐘山鄉鎮多為低山,海拔在500--800米之間。東、西、南部邊境,由低中山逐漸降低為丘陵。 [10] 
  2. 丘陵主要分佈於中部及南部盆地,谷地周圍,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10] 
  3. 山間盆地與河谷平原:主要分佈於中部。多呈卵圓形。有度尾、大濟、鯉城、賴店、榜頭、蓋尾、郊尾等盆地。縣城以東的盆地統稱東鄉平原,縣城以西的盆地統西鄉平原。東西鄉平原總面積352.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9.3%。 [10] 
  4. 河谷平原主要分佈於木蘭溪幹流上游及支流兩岸,以及楓慈溪、粗溪、九魯鯉湖溪、九溪沿岸等。 [10] 

仙遊縣自然氣候

仙遊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20.6℃,年平均降雨量1300-23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76.4%。年平均無霜期318.4天。年均日照時數1832.7小時,年平均風速1.7m/s,冬季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
仙遊縣氣温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上半年氣温逐月上升,下半年氣温逐月下降。各地年平均氣温在15.0--21.0℃之間,木蘭溪沿岸平原和東南部沿海略高於20.0℃,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8℃,境內氣温年自東南向西北隨着地勢、海拔的升高而遞減,變化明顯。氣温日變化以日出前(5-6時)最低,午後(13-14時)最高。仙遊縣氣温日較差平均8.9℃,12月最大為9.8℃,6月最小為7.6℃。全縣各地無霜期在233-341天,長短差達108天。年平均霜期52.4天,最多90天,最少1天。歷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4622.6兆焦耳/平方米。 [11] 

仙遊縣自然資源

編輯

仙遊縣礦產資源

  • 金屬礦
仙遊石 仙遊石
仙遊縣有鉻、鈮、鉭、鉛鋅、鎢、鋁、鐵、錳、金沙、黃鐵礦等,但儲量較少,且多為品位低的小礦點,開採難度較大。其中鐵和錳儲量較多。 [12] 
  1. 高嶺土全縣地質遠景儲量2000萬噸,鐘山鎮遠景儲量1000~2000萬噸,其探明儲量387.87萬噸,量多質優、粒度細小、化學成份穩定,很有開採價值。1985年,仙遊縣高嶺土開發公司在土城埔辦廠投產。 [13] 
  2. 陶土分佈於盆地及低平的水田底下,質優量多。榜頭、龍華、蓋尾、城東、大濟、石蒼等地儲量最多,是燒製磚瓦和陶瓷器的原料。 [13] 
  3. 鉀長石石英有郊尾鎮東湖礦點,鉀長石儲量2.29萬噸,石英38.12萬噸。 [13] 
  4. 泥煤大濟鎮三會村儲量1萬噸,龍華鎮紅星村儲量6萬噸,燈塔村也有一定儲量。 [13] 
  5. 石英閃長巖(俗稱“青頭石”)是仙遊縣最重要的非金屬礦產,分佈地區很廣。木蘭溪沿岸、丘陵、平原等地區都有,其色青灰,中粒、顆粒均勻,堅硬美觀易加工,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13] 
  6. 鉀長石花崗岩(俗稱“大麥石”)主要分佈於後坂、何嶺、鐘山等地,其結晶粗大多晶洞,質較脆,質地比石英閃長巖差。以上兩種建築材料,全縣儲量有8億立方米以上。易開採的有1.2億立方米。 [13] 
  7. 花崗斑岩多成脈狀產出(也稱大麥石),也是建築材料。 [13] 
  8. 葉蠟石仙遊石):遊洋鎮石級厝、頂張隆有質量較好的礦石。賴店新周、社硎卓林也有儲量。 [13] 

仙遊縣動物資源

仙遊縣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穩定。宋寶佑《仙溪志》記有植物71種,動物23種;明弘治《興化府志》記有植物301種,動物234種;清乾隆《仙遊縣志》記有植物284種,動物82種。 [14] 
仙遊縣現存的陸棲野生動物有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和無脊動物共計1200多種,淡水魚類有65種,海洋魚類多數是沿海岸性次級經濟魚類。 [14] 
  • 脊椎動物
  1. 兩棲類:主要有黑眶蟾蜍黑斑蛙、青蛙、豹蛙、沼蛙等2個目、30多種。 [14] 
  2. 爬行類:主要有烏龜、平胸龜、眼斑水龜、海龜、玳瑁、鱉、壁虎、金環蛇、銀環蛇、蟒蛇(琴蛇)、中國水蛇、竹葉青蛇、五步蛇、烙鐵頭蛇、火赤練蛇等3目、70多種。 [14] 
  3. 鳥類:主要有鷹、貓頭鷹、烏鴉、喜鵲、麻鵲、畫眉、雁、斑鳩、八哥、鷓鴣、雉雞、大山鵲、野雞、野鴨、啄木鳥、鴿、燕鴛鴦、白胸苦惡鳥(田雞)等22目、65科、計300多種。 [14] 
  4. 哺乳類:主要有虎、豹、野豬、山羊、狼、獐、狐狸、貂、貉、鹿、山貓、靈貓、野兔、穿山甲、水獺、刺蝟、松鼠、蝙蝠、野鼠、黃鼬等11目、31種。 [14] 
  • 無脊椎類
主要有軟體、節肢及擬軟體等無脊椎動物數百種。其中已鑑定的172種是:蟹、貝、藻等水生動物中,有軟體動物88種,節肢動物33種,擬軟體、環節動物13種。可供養殖且有經濟價值的有青蟹、鱘、牡蠣、縊蟶、花蛤、泥蚶、扇貝等38種。 [14] 
現屬國家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靈貓小靈貓 [32]  ;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穿山甲、獼猴水獺、鴛鴦等;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有豹貓、青羊等。鳳山的角怪屬世界珍稀動物。 [14] 

仙遊縣植物資源

  • 植被狀況
仙遊縣南部屬閩東南戴雲山東濕暖亞熱帶雨林小區,北部屬閩中東戴雲山--鷲峯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由於仙遊縣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的交界處,境內地形複雜,北部為海拔500--1800米的中、低山區,南部大部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氣候、土壤、水流等自然條件明顯差異,因而植物區和植被類型具有過渡性的特點,原生植被殘存很少。而代之以次生闊葉林、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等。 [15] 
據仙遊縣自然資源調查,仙遊縣主要植被有6個類型:
  1. 常綠闊葉林:由常綠闊葉樹組成的森林羣落,主要分佈在石蒼、遊洋、象溪、西苑、鳳山等鄉鎮的地勢較為廕庇,林地土壤較為良好的地帶,以天然更新混交次生林為主。植物種類以殼鬥科樹佔優勢,混交喬木次之,還有常見的草木植物。 [15] 
  2. 常綠針葉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林木組成的森林羣落。按喬木層的不同種,可分為杉木林、馬尾松林、油杉林、柳杉林、福建柏林、黃山松林等。杉木林主要分佈在北部山區,馬尾松林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油杉林主要分佈在楓亭、園莊、社硎、榜頭等鄉鎮。柳杉林主要分佈在溪口林場及鳳山、遊洋等地。 [15] 
  3. 針闊混交林:多為馬尾松與相思樹混交林,主要分佈在楓亭、園莊、郊尾、蓋尾、榜頭等地,一般呈小塊狀分佈。 [15] 
  4. 竹林:多為毛竹林,主要分佈在北部山區的遊洋、石蒼、象溪、社硎、鳳山、西苑、度尾等地。中南部多為麻竹林、青皮竹林,生長在溪流兩岸及房前屋後。 [15] 
  5. 灌木叢林:因森林長期過伐及火燒退化而成,主要分佈在溪流兩旁險峻陡坡上,常見有矮化的青岡林、石櫟、石楠等灌木。 [15] 
  6. 荒山草坡:在1000米海拔以上的山頂部,風大氣冷,土壤瘠薄,水濕條件差,只生長杜鵑花科、禾本科、沙草科等草木植物。還有低山丘陵的次生荒草坡,屬於森林毀壞後的過渡類型。 [15] 
  • 野生植物
宋寶佑《仙溪志》記有植物71種;明弘治《興化府志》記有植物301種;清乾隆《仙遊縣志》記有植物284種。 [15] 
全縣植物品種總計有171科,共2876種。其中,藻菌類11科,43屬,計劃性92種苔蘚類4科,5屬,計28種;蕨類15科,23屬,125種;裸子植物類7科,8屬,計81種;孢子植物134科,250屬,計2350種。列為國際性國家級保護的珍貴植物有26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紅豆杉 [37]  ;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銀杏(分佈社硎、菜溪等地)、水松(分佈仙遊山、麥斜、五湖等地)、福建柏、胡桃、格木、杜仲、金錢松、楠木、鐵刀木、雲南石梓、山臘梅、青梅、巴戟、荔枝、小勾兒茶、異形玉葉金花等17種;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有油杉(分佈梧椿、潭邊等地)、天竺桂、木莢紅豆樹、黃杞、厚朴、鬧陽花、龍眼等8種。 [15] 

仙遊縣水電資源

  • 溪流
仙遊縣溪流蜿蜒曲折、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漲易退,屬山地性溪流。歷史上,境內通航小木船,從會仙(鯉城)至俞潭(今蓋尾仙潭),水程30公里。水力資源藴藏量為26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有200多處,全部開發利用後,裝機容量可達17.43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6.52億千瓦時。絕大多數溪流發源於境內,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屬木蘭溪大樟溪、楓慈溪、晉江東溪、滄溪等五條溪,其中,主要屬木蘭溪水系。 [16] 
仙遊縣地表水資源總量約18.55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產水量101.85萬立方米,人均水量2027.8立方米,畝均水量5260.9萬立方米,低於中國、福建省平均水平。 [16] 
地表水資源在空間分佈上的總體情況由北部山區向東南部遞減。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產水量,以北部鳳山、西苑、社硎、象溪、石蒼、遊洋、鐘山等最多,南部蓋尾、郊尾、楓亭、園莊等最少,中部大濟、城關、龍華、賴店、榜頭等略少。人均與畝均水資源,以鳳山、西苑最多,榜頭、郊尾最少。 [16] 
  • 水力資源
仙遊縣水力資源主要分佈在木蘭溪、延壽溪、九溪、粗溪等溪流,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的1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條,流域雨量充沛,溪牀坡降較大,水流湍急,利於發電。據勘測,全縣水能理論藴藏量為26萬千瓦,其中木蘭溪11.72萬千瓦,延壽溪1.08千瓦,九溪7.1萬千瓦,粗溪3.9萬千瓦,楓慈溪0.8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力發電站近200處,總裝機容量17.43萬千瓦,其中木蘭溪7.81萬千瓦,延壽溪0.65萬千瓦,九溪5.61萬千瓦,粗溪2.58萬千 瓦,楓慈溪0.1萬千瓦,其他溪流0.669萬千瓦。

仙遊縣人口

編輯

仙遊縣總量

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仙遊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園莊鄉土樓村溪尾山留有先民活動的遺址、遺物。先民們以磨製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為日常生活、生產用具,從事農耕漁獵以及手工紡織業、製陶業等。 [17-18] 
據宋《仙溪志》載,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建縣時,仙遊人煙稀疏。五代十國時,北方人民避亂南遷,其時主客未滿千户。北宋末年,北方人民再次避亂南遷,大批入境。明代,人口趨於下降,在其後的150餘年間,徘徊在1--1.5萬口之間。到清代,經歷了“乾嘉盛世”之後,人口增加,同時人口統計由僅計成丁口數改為男女老少均計在內,故人口統計數驟增,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全縣人口達49320户共計306798人。 [17-18] 
民國初期至民國31年(1942年),人口相對穩定在30~34萬人之間。民國32~37年,因抗日戰爭和內戰,農村經濟衰落,居民外出謀生漸多,全縣保持在29萬人左右。 [18] 
1949年,全縣有79901户,333898人。1953年全縣第一次人口普查,82317户,36296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94724户,48968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58584户,768790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96024户,875999人。至1992年底,全縣計有218364户,914756人。1949年至1992年的43年間,全縣人口增加580858人,年均增13508人。 [18] 
據《莆田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19]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仙遊縣人口數達824707,佔莆田市的29.68%。
截至2013年末,仙遊縣常住總人口84.0萬人,出生率12.0‰,死亡率6.3‰,自然增長率5.7‰,城鎮化水平37.1%。
截至2018年末,仙遊縣常住人口86.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8.9%,比2017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出生率為12.8‰;死亡率為6.0‰;自然增長率為6.8‰。2018年末全縣户籍人口117.17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1.17萬人。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仙遊縣常住人口905068人 [33] 

仙遊縣民族

仙遊是個多民族的縣份,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侗族、瑤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納西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京族、朝鮮族、布依族、滿族等共26個少數民族。 [17] 

仙遊縣交通

編輯
仙遊縣木蘭溪步行橋 仙遊縣木蘭溪步行橋
仙遊縣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瀕臨湄洲灣,北承省會城市福州(距離130公里),南接泉州、廈門(距離153公里)。福廈鐵路、福廈高速公路、324國道、省道秀裏線、省道201線貫穿境內,莆永高速仙遊段2012年11月份通車,瀋海複線高速仙遊段2013年底通車,湄渝高速仙遊段2014年內動工,設有7個高速公路互通口,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2014年,擁有海岸線8公里,已建立500噸級和300噸級的碼頭各一座,正在規劃建設楓亭3000噸級幹散貨碼頭1座。農村村道硬化率達100%。 [20] 

仙遊縣經濟

編輯

仙遊縣綜合

2020年,仙遊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2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57.08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242.11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第一產業為4.3%,第二產業為49.3%,第三產業為46.4%。 [21] 

仙遊縣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42.08億元,比上年增長4.0%。糧食種植面積20.37萬畝,比上年增加0.37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5.46萬畝,減少0.1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85萬畝,增加0.2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48萬畝,增加0.39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8.41萬噸,比上年增加0.12萬噸,增長1.4%。其中,稻穀產量6.90萬噸,減少0.02萬噸,下降0.4%。
全年肉蛋奶總產量3.62萬噸,比上年增長1.1%。肉類總產量2.40萬噸,下降0.5%。其中,豬肉產量0.98萬噸,增長0.2%;主要禽肉產量1.35萬噸,下降2.1%;牛肉產量0.02萬噸,增長95.5%;羊肉產量0.05萬噸,增長13.6%。年末生豬存欄9.77萬頭,增長99.7%;生豬出欄11.91萬頭,下降3.3%。牛奶產量0.05萬噸,增長2.8%。
全年水產品產量1.53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7.8%;海洋產品產量0.49萬噸,同比下降3.4%。 [21] 

仙遊縣工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57.08億元,比上年下降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0.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下降16.4%,集體企業下降16.7%,有限責任公司企業下降75.6%,股份有限公司下降100.0%,私營企業增長66.7%,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4.0%,外商投資企業增長13.4%。分工業門類看,製造業增長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0%。工業產品銷售率97.5%,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的30個行業大類中有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實現正增長。其中:化學纖維製造業比上年增長9547.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21.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13.4%;紡織業比上年增長9.6%;農副食品加工業比上年增長4.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8%;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5%;儀器儀表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2%。
規模以上工業中工藝美術、鞋服紡織、金屬製品、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比上年下降0.9%,其中,工藝美術產業增長1.9%;鞋服紡織產業增長21.2%;金屬製品產業下降11.3%;化工新材料產業下降39.8%。高技術產業增長11.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47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0.1億元,下降60.0%;集體企業實現0.05億元,下降37.5%;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實現50.39億元,增長4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0.93億元,增長1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達49.4%,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6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7.6%。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2.3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20.32億元,增長8.0%。 [21] 
仙遊縣 仙遊縣

仙遊縣政治

編輯
陳志挺:仙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理仙遊縣人民政府縣長職務 [40] 

仙遊縣社會

編輯

仙遊縣基礎設施

供水:全縣水資源平均總量19.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1810立方米。水能藴藏量26萬千瓦,已開發水電總裝機容量13.6萬千瓦。福建省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金鐘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1.06億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1.8億噸;現有小(二)型以上水庫126座(含發電水庫),總庫容量近3億立方米。自來水廠12家,設計日供水能力9.5萬噸,現日供水6.4萬噸,其中縣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達2萬噸;仙遊經濟開發區日供水能力達2.8萬噸。在建的仙遊第二水廠近期日供水5萬噸,遠期日供水10萬噸。建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10個,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 [20] 
供電: 福建省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仙遊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現有水電站106座,總裝機容量13.6萬千瓦;現有11萬伏變電站4座、3.5萬伏變電站6座,日最高負荷190.6兆瓦,可完全滿足企業用電需求,確保不拉閘、不限電。 [20] 
供氣: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吉安一福州段)總投資134億元,計劃2014年6月全線投產。投產後,年輸送天然氣150億立方米,全線2015年建成投產,途經仙遊。 [20] 

仙遊縣教育事業

仙遊縣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歷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狀元、13名尚書、28名侍郎、近700名進士,出現“科甲冠八閩”的盛況。 [22] 
仙遊縣中學一覽
仙遊縣第一道德中學
仙遊縣私立第一中學
仙遊縣第三中學 [23] 
仙遊縣第二華僑中學
仙遊華僑中學
仙遊縣城東中學
仙遊縣芹林中學
仙遊縣遊洋第二中學
仙遊縣遊洋中學
仙遊石蒼中學
仙遊縣書峯中學
仙遊縣社硎中學
仙遊縣承璜中學
仙遊龍華第二中學
仙遊縣度尾第二中學
仙遊縣西苑中學
仙遊私立第一中學南方校區
仙遊大學專科院校: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莆田學院仙遊校區 、仙遊高峯中學

仙遊縣醫療衞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4] 

仙遊縣文化藝術

編輯

仙遊縣歷史人文

仙遊是中國“戲劇之鄉”,莆仙戲是全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鯉聲劇團六度晉京獻演,其中:莆仙戲《團圓之後》是中國近代十大悲劇之一,參加國慶10週年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春草闖堂》是中國近代十大喜劇之一,參加國慶30週年獻禮演出,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國優秀保留劇目”;《白兔記》一舉囊獲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五項大獎,並在2011年第五屆巴黎中國戲曲節上,獲得最佳傳統劇目獎。 [22] 
仙遊是全國“工藝美術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傢俱之都”,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古典傢俱高端產品佔國內市場份額六成以上。全縣現有工藝美術企業3350多家,2011年產值突破160億元;擁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4人。仙遊工藝產業園是福建省首批6個省級創意產業重點園區和十大文化產業重點園區之一。 [22] 
仙遊是全國“國畫之鄉”,由李霞、李耕黃羲所開創的仙遊畫派,以古典人物畫飲譽海內外,其中有“北齊南李”之稱的李耕,曾為人民大會堂國賓廳繪製巨屏《松青鶴白東方紅》,其作品《達摩》、《春夜宴桃李園》分別被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收藏。仙遊是全國重要的油畫基地,共有2萬多名油畫師、畫家,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辦畫廊700多個,其中油畫出口企業10多家、大型畫室150多個,年產值達20多億元。 [22] 

仙遊縣地區方言

仙遊話屬於閩方言莆仙方言區。早期的莆仙話應屬於閩南方言區,該方言區是經過東晉和唐末兩次中原人民南遷而逐步形成的。 [25] 
北宋末年以後,從北方遷入莆仙地區人口增多,在木蘭溪流域形成了具有顯著特點的社會生活方式。隨着福州成為閩中首府,莆仙方言又和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連片,受到閩東方言的不少影響,逐漸形成了兼有閩東、閩南兩個方言區特點的莆仙方言。就文白異讀的對應説,它近於閩南;就聲韻母的連音變化説,則近於閩東。莆仙方言也有和這兩個區都不相同的一些特點。 [25] 
仙遊話屬於莆仙方言區的仙遊片。和莆田話相比,它更加接近閩南方言,這顯然是因地理位置相近造成的。 [25] 
仙遊話以城關話為代表,城關話和附近的榜頭、賴店、龍華、大濟、度尾等地的口音比較接近。與城關口音有明顯差異的有南北兩片。南片的楓亭、園莊兩鄉鎮因和惠安縣連界,帶有更多的閩南腔;其中園莊鄉的義路、嶺北、六户及龍華鎮的金山、金溪的松柏洋的村民講閩南話;北片的大漳溪上游的遊洋、石蒼、鳳山等地,因與永泰縣連界,帶有閩東永泰腔,其中游洋五星、石蒼的老山、鳳山的白巖村民也會講永泰話。南北的邊界村落也有兼通仙遊話和閩東話(或閩南話)的,城關口音在全縣有較大的權威性。莆田話在縣內亦可通行。 [25] 

仙遊縣風味小吃

  1. 仙遊蓼花和麻筒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純鹼、麥芽糖。製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時,然後淘淨、涼幹、粉碎,再加熱水製成一個個小軟粿,小軟粿用水燉過,加入少量純鹼,再放在金屬桶中用木棍猛攪直到起泡不收縮為止,接着把小軟粿切成長四公分、厚四公釐的冬瓜條樣的白粿條,白粿條油炸之後就成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滿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讓蓼花胚沾滿炒芝麻,那就成為麻筒了。
  2. 壩下“餛飩”(俗稱扁食)以精豬肉切碎為餡,拌以蝦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精鹽等。餡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湯多用肉骨湯,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
  3. 蓋尾“蚮餅”(即“海蠣餅”)原料是地瓜粉、豆腐渣,拌以葱、芫葵、五香、胡椒、味精等。油炸時先放人凹瓢,中夾心生蚮。炸熟後,可以沾着蒜泥醬醋食用。
  4. 度尾“草粿”,又稱“清明龜”每當清明季節麥田裏盛長一種花黃、葉黃且葉面有絨毛的黃花曲草,採回洗淨、曬乾、磨成粉,加上糯米粉,蒸成龜背形的草粿,是度尾、大濟一帶特有的曲粿。
  5. 龍泉“鬆糕”(即發糕):用純白米磨成漿,讓其發酵、再加糖、芝麻。蒸熟後,發糕鬆軟,可以配花生湯吃發糕食用。
  6. 城內“赤餅”:用麪粉拌成漿團,再在平鍋燙成麪皮,然後用幾張麪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一個“赤餅”。
  7. 二保“小嘜”:餡為糯米,拌以糖、鹽、花生、蝦仁、香菇、筍服等,外包豆漿皮,蒸熟即食。
  8. 楓亭“蟶熗”:用無浸水的鮮蟶為料,拌以純地瓜粉,放在熱湯中做成“蟶熗”,以湯不糊為佳,加上醋、酒即食。
  9. 遊洋“白粿”:用冬米蒸成飯,再放進石臼中舂打,然後放在案板上壓平,切成塊狀(過年時做成圓糕狀),食用時可以炒成甜白粿、鹹白粿、炸白粿等。
  10. 嶺頭坪“鍋邊”:用米磨成漿,加上硼砂等原料,放在平鍋(一般用鐵皮盤)中蒸熟,越薄越好,食用時切成條狀,可以製成湯鍋邊和炒鍋邊,質優價廉。
  11. 西門兜“燜蒸糕”:用麪粉拌成漿,讓其發酵,再用提壺澆在架上炭火的平鍋上,燜熟時,加上糖、芝麻等,對摺讓其夾心即食。
  12. 度壠“蕪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蕪菇)放在鋪糯米粉的蒸籠底部,蒸煮後即食,是仙遊獨特的糕點。
  13. 鯉城“仙草”:用遊洋、度尾等地出產的仙草,清水蒸之,加上曲粉,冷卻後就凝凍成黑色的仙草,性清涼能敗火,切成小豆腐大小,加些糖,再放些冷開水,是夏令解暑冷食。
  14. 靈陂“乒乓凍”:採用薛藶樹上結的“鴨腰”果。掏出仔肉,用紗布裹住,然後用力在清水中搓洗,其汁溶於水,加上硼砂、明礬,經過四至五小時的凝凍後即成,性清涼能敗火,是夏令消暑佳品。
  15. 楓亭糕:用純糯米粉為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幹蒸熟後,切成四方塊食用。
  16. 下徐“仁丹糕”:以糯米粉為原料,拌以白糖、精鹽、酸汁,蒸熟後壓平切成方形小粒,趁熱撒上白砂糖讓其附着即食。
  17. 半路街“碟蒸粿”,俗稱“塌頭粿”以糯米漿為原料,拌上糖油、硼砂,裝在碟子裏,放到竹籠裏蒸熟。冷卻後即食,吃時用竹籤挑起。
仙草 仙草

仙遊縣節慶活動

仙遊縣端午龍舟賽 仙遊縣端午龍舟賽
仙遊民間的端午節,從五月初一至初五皆為節日。民間有“初一糕、初二桃(或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賽龍舟)”的民謠。意味着“五日節”生活豐富多彩,活動形式多樣,具有淳樸的地方風情。
仙遊端午節有“送節”和“送粽子”的習俗。初五之前,出嫁的女兒生育後,須給孃家“送節”。由女兒親送一些米粉、麪條和肉類。孃家以小兒服裝、紅肚兜、紙扇和雞蛋十二粒回贈;鯉城及山區人們,用上等白米,添加蟶乾、蝦肉、香菇等佐料,製作粽子,作為禮物,饋贈親朋戚友,以示情誼。
民間初一食糕點,初二食桃子或粽子,初三食海螺,初四在窗户上插艾葉。這個節日,農家均要蒸果糕,供祀神靈,初五日天未亮,庶民用麥稈點燃把屋裏的蚊子引送田野,寓為夏天免受蚊蟲騷擾。與此同時,家家户户清掃室內外環境衞生或點燃蚊香,噴灑雄黃酒水,清毒驅邪,以示消災,祈保家人平安。
初五中午庶民以炒米粉或麪條當午飯。飯後大人小孩均要洗澡,換除冬服,穿上新夏裝。洗澡水須用午時正的井水,加上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蘭草、豆稈等的“午時草”燒開水(俗稱午時水),燒水時亦把雞(鴨)蛋放入共煮。全家老幼均食一雙蛋,把畫上虎圖案的蛋,裝在香囊袋裏掛在孩童的脖子上,並在孩子的鼻子上和耳朵抹上雄黃,寓為迎祥納福,消災避禍,來日好經風雨,少生病。初五下午在鯉城的虎嘯潭、會仙、大坂口、榜頭的溪東、龍騰、紫澤、大濟、杉尾等木蘭溪溪流及楓亭的霞橋太平港,舉行“扒龍船”競賽活動,場面非常。
還有楓亭的蘭友、學士兩個社區組織龍鼓隊,敲鑼打鼓走街串巷進行遊唱《十二月景》的龍船詩,以慰屈原遊魂,祈求福壽安康。
而仙遊端午時最與眾不同的習俗就是把鴨蛋用午時草煮得黃黃的。盛在一起後,有興趣時孩子或有童趣的大人便會把起兩個鴨蛋對碰,先碰碎者為輸。

仙遊縣旅遊

編輯
仙遊縣 仙遊縣
城南虎嘯山有烈士紀念碑,城區古蹟有文廟、天地壇、雁塔、東門“樂善好施”坊,明代抗倭戰場虎嘯潭、九戰尾、十八戰。
楓亭有宋端明殿學士、書法家蔡襄墓,宋代荔枝樹、會元寺,明末所立戚繼光紀念碑。鐘山九鯉湖景區素以水勝名天下,飛瀑九祭,佳景各異。鳳冠山危巖突兀,八峯環拱,有九座寺(太平院)、龍潭、無塵塔諸景。
仙遊名勝古蹟還有遊洋龍穿城,大濟廣化堂,榜頭閩越王雞子城遺蹟、圓通寺(後坂寺)靈山寺、度尾南潮宮、楊泗宮,龍華獅子巖、仙門寺、龍化寺,鯉城金石山、九龍巖

仙遊縣所獲榮譽

編輯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6]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7]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6] 
2020年,在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15。 [28]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68。 [29]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名單。 [30]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31]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5] 
2022年1月7日,福建省體育局命名為“第一屆(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 [39] 
2022年6月,位列“數字鄉村”百強縣榜單第24位。 [41] 
2022年8月,入選福建首批省級試點公示名單。 [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