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峯禪寺

(浙江省金華市九峯山風景名勝區景點)

鎖定
九峯禪寺原名九峯寺,座落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南,九峯山風景區內,
始建於南梁天監年間(公元502年),迄今一千五百餘年。
中文名
九峯禪寺
原    名
九峯寺
建立時間
南梁天監年間
位    置
浙江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

九峯禪寺寺廟簡介

九峯禪寺
九峯禪寺(5張)
康熙版《湯溪縣誌》宗教篇記載:"九峯寺,在縣南十里,九峯山下。梁天監年間(公元502一519年)嵩頭陀(達摩)卓錫於此。明嘉靖年間廢(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5年毀於兵燹)。九峯寺僧徒復於明萬曆年間就山腰石室為佛殿,號九峯禪寺"。光緒版《金華縣誌》仙釋篇,嘉慶版《義烏縣誌》仙釋篇及明萬曆版《金華府志》等史志都印證了達摩與金華和九峯山的因緣。《傅大士全集嵩頭陀達摩傳》則更詳細而具體記錄了達摩圓寂於九峯山的真象:"三藏寺畢,法師(嵩頭陀)卻還龍丘巖寺(九峯寺),及入滅。大士心自知之,乃謂弟子曰:嵩公已還兜率天宮待我,我同渡眾生之人,去已盡唉"。

九峯禪寺歷史背景

原九峯寺初建於九峯山下達摩峯以北俗名“鳳凰形”之平坡,是江南最早的寺院之一。九峯寺以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中軸線,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周圍殿宇兩百餘間,左側佛塔十三層,氣勢宏偉,亦是佛教在中國的第一個鼎盛期的寺院建築,乃佛教禪宗之祖庭也。
九峯禪寺
九峯禪寺(5張)
寺院於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5年),毀於兵燹,明萬曆年間遷址九峯山達摩峯山腰,依巖洞,設佛案,並改名為“九峯禪寺”。見《湯溪縣誌》記載:“九峯寺在縣南十裏,九峯山下,梁天監年間嵩頭陀(達摩)卓錫於此,明嘉靖年間廢,九峯寺僧徒復就山腰石室為佛殿,號九峯禪寺”。

九峯禪寺現狀

九峯山 九峯山
現九峯禪寺依巖洞之三層木質古建乃清乾隆年間所建,石窟主殿約150㎡,左右兩側及主殿其後約500㎡,原系“達摩宮”、“貫休藝齋”、“九峯禪林”、“釋典《佛經》堂”等佛事之所和“葛洪煉丹房”、“胡森石刻”、“三賢堂”等道家、儒家之文物古蹟。無奈時移世易,興廢無常,雖代有高僧主化其間,亦有鼓絕響之時,近世以降,梵宇蕩然。
賴改革開放春風拂面,祖庭聖境無限風光,九峯佛緣牽動眾心,宗勤老和尚發起重修,經吾輩兩代僧侶及眾護法居士之努力,故今有觀音閣、玉佛殿(鍾鼓樓)、天王殿之新建,又拓石窟,建成地藏王殿、千手觀音殿、胡公殿等,近擴寺院廣場、復建“達摩宮”、貫休藝齋等等,致使九峯禪寺已初成規模,千年古剎,宗風再振,佛光重現,庇佑十方。

九峯禪寺達摩祖庭

九峯佛光 九峯佛光
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者。相傳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航海至廣州,南梁天監年間,經金華九峯山前往金陵,視九峯山為中國壁觀之首選聖地,併合+而面"赤壁",坐禪九九八十一天。後在金陵與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洛陽駐錫嵩山少林寺。靣壁打坐九年,傳禪宗於神光即慧可。繼而出禹門遊化。據康熙《湯溪縣誌》、光緒《金華縣誌》、嘉慶《義烏縣誌》及眀萬曆《金華府志》等史志印證,祖師最終又游回九峯山並圓寂於此。
瑞像——卧佛 瑞像——卧佛
佛曆2554年(公元2010年)5月2日夜,九峯禪寺住持釋永續得夢,寺院石窟主殿後深宮現菩提達摩報身,同寺監院釋正知亦得同夢,見石窟主殿後深宮現達摩雕像,且有白鬚羅漢飄然雲端,説九峯山有瑞像現之。望眾僧仰觀,次日兩僧同説-夢,並於眾僧遍九峯山尋而觀之。數日未得其果。眾僧繼而先在山上後移山下而尋之,近半月仍不見瑞像顯現。忽在5月14日夜幕近垂之際,眾僧尋至原九峯寺舊址,回首仰望達摩峯,果見奇觀:瑞像一一卧佛,安然祥和。達摩峯即為卧佛之首,其身向東綿延數千米之長,眼鼻嘴鬍鬚喉結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眾僧異口同聲:菩提達摩之應化身也。而此時正是九峯禪寺在主殿石窟深宮興建達摩宮之吉時。不敢説是神奇,但千年發現至少可以説是無比殊勝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緣的生動體現。隨後九峯禪寺在八月初一日圓滿舉行了達摩祖師聖像開光法會。相信祖庭重輝之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