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串鈴花

鎖定
藍壺花屬球根植物。鱗莖近似球形,外被白色皮膜,葉基生,線狀披針形,暗綠色,長10釐米至20釐米,總狀花序長10釐米左右,小花稍下垂,花朵呈葡萄粒狀,整個花序則猶如一串葡萄,花色有白,藍紫,淺藍等色。正常花期3月至5月。
中文學名
串鈴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百合科
藍壺花屬
串鈴花

串鈴花形態特徵

串鈴花
串鈴花(5張)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圓形,皮膜白色;球莖1~2cm。葉基生,線形,稍肉質,暗綠色,邊緣常內卷,長約20cm。花莖自葉叢中抽出,1~3支,花莖高15~25cm,總狀花序,小花多數密生而下垂,花冠小壇狀頂端緊縮,花籃色或頂端白色,並有白色、肉色、淡藍色和重瓣品種。 [1] 
株高15—30cm,地下為鱗莖,外被白色皮膜,球徑l一3cm,高約1.5cm。原產中歐,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耐半陰,耐寒。花莖自葉叢中抽出,圓筒形,長約15cm,上面密生許多串鈴的小花,花梗下垂,花有青紫、淡藍、白色等。花期3—5月。葉片基生,線形,稍肉質,暗綠色,邊緣常向內卷,長15—30cm,寬0.6cm左右。8月底將鱗莖放入6℃至8℃的冰櫃內冷藏50天,然後取出放置在冷室通風處,12月初用種菊花的花盆栽植,每盆放8至12個種球。在15℃至25℃養護,元旦、春節便能開花,可作為室內垂吊盆花 [1] 

串鈴花生長環境

串鈴花喜光亦耐半蔭,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力也較強。

串鈴花分佈範圍

產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內蒙古西部及南部;生於山坡草地上,海拔770-2200米。模式標本採自內蒙古。

串鈴花繁殖方法

串鈴花
串鈴花(10張)
一般採用播種或分植小鱗莖繁殖。種子採收後,可在秋季露地直播,次年4月發芽,實生苗3年後開花。分植鱗莖可於夏季葉片枯萎後進行,秋季生根,入冬前長出葉片。夏季休眠,冬季葉片常綠,抗寒性較強,在北京等寒冷地區僅葉端枯黃。 [1] 

串鈴花栽培技術

可選用國外進口鱗莖於秋冬栽培。土質以腐葉土或沙壤土為佳,栽植後保持培土濕度。待長出葉片後,可施用氮、磷、鉀稀釋液以促進發育。待春季花芽長出,移至日照60%-70%處,使花莖迅速伸長。葡萄風信子適應性強,栽培管理容易,隨時可移植,亦能用於冬季促成栽培。
串鈴花可用作林下地被,亦可用於花壇鑲邊或佈置花境,別具情趣。串鈴花喜温暖涼爽的氣候,喜光亦耐半蔭,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力也較強。
在中國華北地區,冬季地上部僅葉梢有部分枯萎,露地亦能越冬。由於串鈴花株叢低矮,花色明麗,花期長,綠葉期也較長,是園林綠化優良的地被植物。常作疏林下的地面覆蓋或用於花境、草坪的成片、成帶與鑲邊種植,也用於岩石園作點綴叢植,家庭花卉盆栽亦有良好的觀賞效果。 [1] 
栽培要點
1、種植深度: 可見莖頭。
2、澆水量: 栽種到潮濕的基質土中後多澆水,然後少澆水或不澆水。
3、自然冷處理: 冬季温度特別低的區域,需要用可控温冷庫。
4、自然冷處理的方法: 將花盆埋入土中,用約5釐米厚的土蓋住芽頭。
5、防霜凍: 自然冷處理埋在土壤中的花盆與土壤必須接觸良好,並在地表蓋上一層稻草(至少10釐米厚)。霜凍期間還需蓋上塑料薄膜或泡罩薄膜,然後再覆蓋額外的稻草。霜凍期過後去掉塑料薄膜和多加的稻草。
5、施肥: 無需。
6、温室温度: 14-15°C;相對濕度60-80%。
7、 澆水量: 少,但不要讓土壤乾涸!
8、控制葉的生長: 可通過少量澆水以及提供充足的光線。 [1] 

串鈴花主要品種

串鈴花紫葡萄

紫葡萄(Cantat),紫花系品種,具有較高的植株,開紫藍色的葡萄串狀花朵,但花尖為白色,藍白相間而十分美麗。

串鈴花天藍

天藍(Heavenly Blue),紫花系品種,具有矮生的植株,開天藍色的葡萄狀小花,猶似一串成熟的葡萄,優雅美麗。

串鈴花菲尼斯

菲尼斯(Valerie Finis),紫花系品種,具有密生的葡萄狀小花,花淺藍色,並略帶銀色反光,產生夢般的色彩。

串鈴花深藍

深藍(Neglectum),紫花系品種,特點是花朵初開時候天藍色,後變為深紫藍色,形成二色的花序,加上花朵尖端有一白色的環,色彩對比明顯。

串鈴花白葡萄

白葡萄(Album),白花系品種,特點是株形矮小,小花白色,密生成葡萄串狀,十分芳香。

串鈴花白美人

白美人(White Beauty),白色系品種,特點是葉片條形,肉質,開純白色葡萄狀小花,花朵密生成串,與深綠色的花杆和綠葉形成鮮明對照。 [1] 
參考資料
  • 1.    陳韜.百合目研究彙編:生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