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

鎖定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創立於2000年12月,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及創新基金服務機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國際孵化園利用政府及社會資源優勢,為留學人員歸國創業提供“孵化+創投”的全方位服務,被社會各界譽為“留學生創業成功的首選之地”,並評選為“北京市優秀科技中介機構”。2003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市委書記劉淇等領導的陪同下到國際孵化園視察,對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積極引入工商註冊、法律、會計、知識產權、人才服務、信用評估、媒體策劃等中介機構、搭建產學研和技術共享服務平台、舉辦產品推介會和企業家沙龍、爭取政府資助、設立貸款擔保保證金和投資基金,帶動風險投資,為企業走向成功鋪路搭橋。
中文名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
創立時間
2000年12月26日
運作模式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特    稱
留學生創業成功的首選之地
法人及董事長
丁永玲
註冊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信息路2號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現狀與特點

由海外留學人員組成的創業羣體,正在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十分活躍且成就斐然的生力軍。因此,通過建立孵化器等機構,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不僅是“海歸”者成功創業的訴求,更是滿足探索如何營造局部創新環境的國家需求。
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簡稱“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創辦於2000年12月,由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北京首創科技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北京北辰實業集團、北京科技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科技企業服務中心和北京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七家股東單位投資建立。這七家股東單位中有三家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人事局下屬的事業單位,另外四家是市大型國有企業。經過多年實踐,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新的經營機制以及有效的運營模式,在實現支持科技創新和服務留學人員創業等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效益,為孵化器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新路。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創業環境

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大批留學人員入園創業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成立六年來共接納了來自24個國家的610位歸國留學人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397家,其中畢業225家,離園71家,目前在園企業101家。在國際孵化園創業的留學人員普遍具有高學歷,其中博士佔38%,碩士佔52%,本科佔7%。他們一般在國外都有過多年求學和工作的經歷,知識和經驗積累較為豐富,為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還吸引了國內4300多名高素質人才(本科以上佔87%)加入創業隊伍。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已成為全國留學生企業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孵化器之一。
(一)在園企業創新能力普遍較強
第一,自主創新研發成果不斷湧現。在園的101家企業創新產出十分豐富,擁有4項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和17項企業標準,平均每3家在園企業就參與了一項標準的制訂工作。擁有151件專利,其中120件發明專利;得到授權的專利39件,其中授權的發明專利21件;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專利1.24項;擁有商標21個,版權18個。還有其他諸如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60件。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有23家企業參與了國家級的科技項目,其中有3家參與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有一家企業的技術榮獲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第二,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較大,遠遠超過國內企業平均水平。不管是有銷售收入還是無銷售收入,這些企業都不遺餘力地投入研發活動,雖然研發投入金額的絕對值不大,但對比這些創業企業的資產總額和銷售額,比重是很大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的企業比例達到了20.4%。
第三,新興的自主創新模式。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類型中,在園企業主要開展的是原始創新,比重高達64.2%。進行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企業比重達到了30%。在園企業一般不會僅僅侷限於一種創新模式,而是將各種自主創新的模式綜合運用,以達到成功的目的。
第四,技術來源多樣化,以自主研發為主。在園企業從事自主創新的比重高達70%,一方面同留學生創業者具有良好的技術背景有關,另一方面也説明國際孵化園技術創新的氛圍濃厚。合作研發的比重達到40%,這表明企業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合理利用資源,尤其是中關村的優勢,與大學、科研機構進行聯合研發。
第五,創新成果的產品化能力較強。在園企業不但創新成果產出豐富,而且將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收益的能力也很強。新產品銷售額比重為75%-100%的企業佔46%,其中有25%左右的企業達到了100%的比例。同時,技術輸出也是企業實現收入的一種方式,累計有12家企業進行了技術輸出,金額達到1925萬元。
第六,相對豐富的知識產權為技術交易奠定了基礎。這些層次較高的知識產權成果都是其他企業或社會所關注的重點,也是企業技術輸出的重要方面。2006年,中關村國際孵化園中有6家企業進行了技術購買,金額達到1200萬元以上;有12家企業進行了技術輸出,金額達到1925萬元。累計輸出的交易額明顯大於購買的交易額,並且在園企業的技術交易不僅僅侷限於國內,更多是擴展到了國際市場。
(二)在園企業具有國際化發展潛力
第一,留學生企業具備國際化視野下的創新與合作。在園101家企業中留學生企業比例高達90%。這些歸國創業的留學生擁有海外學習或工作背景,他們或者是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家,或者是在世界著名公司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或者是在國外已經成功創業的企業家,因此擁有在國際化視野方面的獨特優勢,具備了國際化視角的項目選擇能力、技術研發決策能力和參與全球範圍內資源整合的能力。
第二,頻繁的國際交流促進了企業國際化的進展。國際孵化園在園企業中有7.4%的企業參與了國際性組織,有的還是國際性組織中有投票資格的唯一中國企業代表。在園企業對參加境外國際性論壇、展覽展會的積極性很高,比例達到了24.7%。有6.2%的在園企業已經設立了境外分支機構,9%的企業採用了國際標準,16%的企業開展了境外技術合作,多家企業通過國外的產品質量認證,這些都為企業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有3家企業實現了出口創匯,金額達到220萬美元,表明企業在孵化階段就已進入國際市場。
第三,企業強烈的自主創新意識吸引了風險投資等境外資本的關注。國際孵化園內的企業有意識地開展與國外風險投資的合作,憑藉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技術,他們已成為了風險投資青睞的對象。目前,已經有6.2%的企業與國外風險投資機構開展了合作,還有22.2%的企業在接洽中。IDG、紅杉、集富等國際知名風險投資機構長期跟蹤國際孵化園的企業和項目。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經過6年多的發展,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創新探索之路,先後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創新基金創業服務機構,被市科委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和北京市優秀科技中介機構,被北京市人事局認定為首批北京留學人員創業園,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認定為中國僑聯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國際孵化園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先後接待過來自海內外的483個代表團組,共13000多人次。其中有國家政要、駐華使節、著名大學校長、跨國公司總裁、投資機構代表、新聞記者,還舉辦過國際會議和項目推介會。這些交流活動擴大了國際孵化園的影響,為在園企業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在六年的發展過程中,國際孵化園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總結起來有三個:第一是“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的經營機制;第二是創業資源的有效整合;第三是“孵化加創投”的運營模式。正是這些優勢和特點成為吸引大批留學人員前來入園創業的原因。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經營機制

“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的經營機制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從根本上講是屬於承擔部分公共服務職能的企業化組織。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業環境的組成部分,孵化園在創辦之初即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的經營機制。這是在吸取了事業單位性質的孵化器和民營孵化器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做出的正確抉擇。從一個側面回答了“企業化組織能否承擔公共服務職能”這一問題,並開始了注重社會效益與講求經濟效益實現方式的積極探索。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的企業化運作體現在由企業出任經營主體,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經營機構,日常經營則由經理人承擔。相對於大多事業單位性質的孵化器,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的經營機制是一種在制度上的創新,體現了諸多優勢,特別是把它放在正在進行的國企和事業單位改革這種大的背景下來認識,就能找到這種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先進性。可以説,中關村國際孵化器在這方面做出了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
(一)公司制的經營體制和治理結構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是具有獨立法人治理結構、嚴格按照公司法進行合法經營、具有相對自主權的現代企業。
由於完全按照企業化運作,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已經成為了“新國企”,完全具備“新國企”的特徵:一是,有多元的產權結構。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權利義務明確。三是,產權可以轉讓,具備市場的可交易性。四是,有比較完善的現代管理制度。因此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已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事業單位,而是具有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新型國有企業
(二)政府引導和支持在國際孵化園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孵化器作為政府一部分社會職能的延伸,本身具有明顯的公益性,難以在短期獲利,因此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尤其是在企業孵化器的創建階段。政府在孵化器的發展過程中,主要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優惠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孵化器支持。
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委、市人事局等政府機構在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的發展過程中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國際孵化園成立時購買辦公樓的資金大部分是通過銀行貸款,因此公司背上了沉重的還貸負擔。2003年中關村高促中心注資,償還了公司的銀行債務。2004年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又投資購買了另一棟辦公樓以擴大孵化面積。這兩次政府資金的支持使得國際孵化園從此輕裝上陣,為其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在政策優惠上,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相繼出台的對孵化基地支持的各項有力措施以及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資金的實行,對孵化器和在孵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國際孵化園靈活的企業化運作模式保證其發展活力
孵化器企業化運作的核心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建立嚴格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運行方式,其內涵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孵化器一旦按照企業化運作,它的優勢就會明顯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孵化器投資主體由原來政府單一財政投入變為政府、企業資本等多種投資主體的結合,各投資主體必然對投資後果承擔直接責任,保證了孵化器運作的高效率和投資回報。政府的意志不是簡單地通過行政命令而是通過其推薦擔任的董事和股東代表來體現。由於政府投資佔控股地位,從根本上保證了支持技術創新、扶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等公益性任務的完成。
第二,孵化器的決策經營管理由政府直接委派的官員負責轉變為總經理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的公司制運行,發揮董事會集體決策作用和經理人的作用,並強化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從而保證了孵化器的正常運營。
第三,由於經營機制的改變,必然會在市場需求、競爭壓力、盈利目標、持續發展等多重動因要求下激發活力,從而提升綜合孵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在滿足企業創業需求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國際孵化園這幾年一直在經營模式、服務內容、投融資渠道和方式等各方面進行實踐探索,不僅對在園企業的服務提供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有效,孵化器公司也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國際孵化園資產總額從2001年的7700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1.52億元;總收入從2001年的180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1593萬元;上繳税費從2001年的55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248萬元;利潤總額從2002年的17.5萬元增加倒2006年的242萬元。公司成立兩年後實現收支平衡,開始贏利。第三年起為股東分紅。孵化面積也從1萬平方米增加到1.8萬平方米。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資源整合

創業資源的有效整合
在技術創新活動中,中小型科技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他社會組織也以不同形式參與了創新活動,並在創新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科技孵化器在運作過程中通過聯盟、合作、共享等多種形式和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社會中介等組織建立聯繫,形成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整合併發揮出了聚集區域技術創新資源的重要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由孵化器組織起來的資源優劣決定着孵化器所能提供服務的水平,是反映孵化器核心競爭能力的標誌。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一直非常重視對各種創業資源的有效整合,為在園企業搭建了高效、低成本的創業服務平台。通過吸納、整合科技園區、北京市以及外省市的各種創業資源,有效地實現了中介服務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放性實驗室、投融資機構以及產業化基地等眾多創業資源的共享,為在園企業提供了優良的創業創新環境。
(一)有效整合政策資源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成立以來,就一直保持着和各級政府的良好關係,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和資助。為在園企業申請各種扶持資金、項目資助、税收優惠、政府採購等方面盡心盡力。設專人蒐集各項政策、活動、信息,在公司網站、公告欄發佈,並直接發函至在園企業各位總經理的電子信箱,做好政策宣傳。輔導企業準備相關申報資料,組織符合政府資助條件的企業及時上報。組織在園企業參加政府主辦的科博會、春暉杯大賽、投洽會等活動。各級政府在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解決投融資難等方面重大政策調研、試點工作,也率先在國際孵化園進行。
(二)積極吸納中介服務資源
為了更好地滿足在園企業的發展需求,中關村孵化園積極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搭建中介服務平台,先後引進了九家中介機構,涵蓋工商、財務、法律、人力資源、專利、信用評估等服務內容,併為入園的中介服務機構體免費提供集中辦公服務區和辦公設備。
對於這些中介服務機構,孵化園有嚴格的考評機制,根據服務結果進行優勝劣汰,確保為在園企業提供高效、優質、低價的服務。在服務收費的價格上,一般比市場價低30%-40%左右。由孵化園每年給予這些中介機構一定數量的補貼,在降低企業創業成本的同時也照顧到了中介機構的收益。
(三)聯合拓展技術平台資源
中關村國際孵化園沒有花大量資金重複建設技術服務平台,但從園內企業需求出發,充分利用中關村所在地區的優勢,積極和其他專業園、科研機構、大學聯繫,爭取這些科研機構的技術平台、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並鼓勵、組織企業參與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的活動。
國際孵化園現已與北京軟件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海淀生物醫藥園簽訂了共享軟件和生物醫藥技術平台的合作協議,免費或優惠為在園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公司還與園內企業威訊紫晶合作建立了“SOC系統/IP/IC開發驗證平台”,此平台已與園內企業及中科院微電子所達成合作意向,並面向中關村地區相關企業提供服務。國際孵化園還和北京三元集團東北旺農場正式簽約,共同建設高科技農業發展的合作平台,為園內高科技農業企業提供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國際孵化園電子政務信息技術應用演示試驗平台也在搭建中,着重演示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在電子政務、協同辦公軟件、音視頻會議、信息安全等技術方面的科技成果。
(四)高度重視產學研資源
這幾年來,中關村國際孵化園一直非常重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為企業實現產學研結合創造機會。先後與北大、清華合作建立了MBA實習基地,與北航建立了軟件工程碩士實習基地,與中科院研究生院建立了碩士研究生實訓基地,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立了全球教育計劃項目基地。許多在園企業利用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進行產品研發。這些學校的學生參與企業創業及管理實踐。由威訊紫晶公司、信息產業部標準化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海思公司等單位聯合起草的“中國國家無線個域網標準草案”已被國家信息產業部全國標準委員會批准正式立項。
(五)重點利用區域資源
經過中關村國際孵化園的精心培育,一批成長快的企業開始步入產業化階段,尋找合適的產業化發展環境成為這些企業的迫切需求。國際孵化園從企業發展的需求出發,將這些企業和技術整體打包,有組織的主動與外省市科技園區聯繫,先後建立了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威海產業化基地和洛陽產業化基地。目前已有7家企業入駐威海,當地政府為入駐企業提供免房租、組織與當地企業對接、協助開拓市場等多項支持。
威海和洛陽產業化基地的建立是國際孵化園進行地區間資源優勢互補合作方式的積極探索,通過品牌和管理模式的輸出,為在園企業尋求到了低成本的產業化基地和開拓市場的大好機會,同時又為當地培育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改造和優化產業結構和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做出了貢獻,實現了共同發展的多贏局面。
(六)致力於整合園內企業間資源
為了加強園內新老企業間的交流,拓展創業者們的創新思路和合作機會,國際孵化園積極開展 “企業家沙龍”活動。從2005年開始累計舉辦了21期,每期活動一個主題,涉及到企業關心的技術、管理、知識產權、市場開拓、投融資等內容。每年推舉一位企業老總作為輪值主席,統籌活動的策劃、組織與開展。沙龍活動受到企業家們的歡迎,促進了園內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形成了創新創業的企業文化。
(七)充分利用好發揮好孵化功能和孵化資源
孵化器服務的對象是科技型創業企業。在政府支持下搭建國際孵化園這一具有公益性的企業化服務平台,入駐的企業均能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和留學人員企業的優惠政策以及孵化園的各項服務。孵化器要具有一定規模,從而形成聚集效應。這樣才能吸引中介、投資機構的關注,企業間的技術聯盟才能形成,產學研實訓基地才能建立,培訓、項目洽談等活動才能開展。但是,孵化器不能一味追求擴大面積,僅靠房租和政府補貼來維持。要講究政府資金投入的效應和經營。三年多來,國際孵化園一直維持在萬餘平方米、百餘家企業的規模,其中處於三年孵化期內的企業佔三分之二。每年有30多家創業企業入駐,每年畢業或離園30多家企業。嚴格畢業離園制度,成功做大的企業不留,長不大的企業也不留。目前,國際孵化園千方米的企業數為5.71家;千平方米註冊資金325萬元;千平方米融資3092萬。控制孵化面積和企業總量,有利於集中精力對重點企業進行深度孵化,對部分有投資價值的企業提供個性服務。適當規模經營,有利於孵化園自身的內涵式發展,同時提高入園企業創業成功率。

中關村國際孵化器運營模式

“孵化加創投”的運營模式
科技型創業企業的高風險特徵,使其在融資活動中處於弱勢地位,融資難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是創業企業面臨的巨大困難和障礙。孵化器應該在幫助企業解決這一問題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幾年來,國際孵化園積極探索“孵化加創投”模式,通過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項支持資金,強化自身投資能力,加強與國內外風險機構、銀行和擔保公司合作等多鍾途徑,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一)“孵化加創投”是孵化器綜合能力的提升
從2004年中關村國際孵化園開始“孵化加創投”運營模式的探索。每年設立200萬元的投資資金,通過對有融資需求的園內企業進行項目篩選,聘請專家進行評估,形成投資報告,經公司股權管理委員會評審後提交總經理辦公會作出投資決定。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管理班子有單筆不超過50萬元的投資決定權。2005年5月,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創新基金創業項目服務機構。2006年中關村管委會出台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業投資發展中心種子資金投資管理辦法》。這些政策的先後出台肯定了孵化器作為天使投資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堅定了我們實行孵化加創投模式的信心。
孵化器的優勢,就是最接近科技創新源,最瞭解這些朝夕相處的高技術企業和團隊。因此孵化器敢於投資這些創業初期的企業。同時孵化器具有不同於投資機構的另一特點,其收入不僅僅依靠投資回報,而是有房租、增值服務等綜合收入。因此孵化器有能力拿出部分資金作為股權投資。如果把對創業企業的投資看作是一場接力賽,那第一個接力棒應該也只能由孵化器來承擔。雖然投資量不大,但對初創期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筆投資,再加上政府配套資金的跟進,就能極大地增強風投機構、民間資本投資的信心,發揮資金槓桿的放大作用。因為有了對企業的投資,形成了一個由孵化器作為股東與企業共同創業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孵化器扶持企業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孵化器也能從企業實現下一輪股權融資中適時退出,實現增值回報。
目前孵化器累計通過房租投資30家企業,折算現金354萬元;現金投資12家企業,總計314.5萬元。孵化器對企業的投資很好地發揮了天使投資的作用,帶動和堅定了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的信心,為解決企業創業融資難的問題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二)努力為企業提供豐富的融資渠道
第一,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各項專項資金的支持。主要是創業扶持基金、創新基金、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重大產業化支持、技術標準、集成電路資助、專利申請補貼等專項資金的支持。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已累計為209個在園企業申請到了各級政府的扶持資金和專項資助共計3900多萬元。
第二,與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簽訂“大家抬”合作協議,由國際孵化園出資300萬元做為企業貸款代償準備金,為有貸款需求並遇到貸款困難的企業實施擔保,以降低擔保公司風險,提升企業貸款額度和成功率。共有13家企業通過“大家抬”的方式順利得到貸款1480萬元。目前累計已有43家企業獲得了總計3660萬元的綠色通道貼息貸款,沒有出現一筆代償現象。
第三,加強與國內外投資機構的聯繫,幫助企業實現融資。國際孵化園已分別與美國IDG創業投資基金、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日本集富亞洲投資公司、美國龍橋投資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書,共同搭建企業投融資平台。更多的投資商看好國際孵化園內的企業,頻繁到訪與考察給企業創業增添了動力。通過“孵化加創投”運營模式的實踐,中關村國際孵化園資本放大效應的高端服務獲得了滿意效果。從2004年至今,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內共有28家企業通過股權投資、併購、項目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融資額約5.47億元。
2003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等領導的陪同下到中關村國際孵化園視察,在接見留學人員創業代表時親切勉勵大家:“你們既有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遠大抱負,同時也有抓住機遇、推進事業發展的戰略眼光,我對你們的選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希望大家瞄準世界科技的前沿,努力研發一流產品,創造一流效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貢獻。”胡總書記的指示極大地鼓舞着中關村國際孵化園和園內企業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