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醫護理學

(2015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醫護理學》是2015年人民衞生出版社版的圖書,編者是郝玉芳,馬良宵。 [1-2] 
中文名
中醫護理學
作    者
郝玉芳,馬良宵
出版社
人民衞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2月1日 [2] 
頁    數
333 頁 [2] 
定    價
55 元 [2] 
開    本
16 開 [2] 
裝    幀
平裝 [2] 
ISBN
9787117200882

中醫護理學內容簡介

中醫護理學包括中醫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體內容涵蓋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護理學發展簡史、中醫基礎理論概述、經絡腧穴概述、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和原則、一般護理、中醫用藥護理及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中醫自我調護、常見病證的中醫調護。
《中醫護理學/護理學專業雙語教材》適用於中醫及西醫護理院校護理研究生、本科生作為必修或選修課程,尤其適用於涉外方向的護理本科生作為必修課程;也適用於各類對中國傳統醫學感興趣的留學生;也可作為各種短期培訓班教材。 [2] 

中醫護理學作者簡介

郝玉芳,護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先後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上海第二軍醫大。分別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北京大學訪問學者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護理重點學科和北京市護理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帶頭人。教育部護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藥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護理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評審專家;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護理教育分會常務理事;CMIA護理信息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保健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醫院急診及ICU質量評價與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社區服務評審專家;國內多本雜誌和國外一本SCI雜誌審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人民衞生出版社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教材評審專家。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編的教材獲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獲校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三等獎。主持和參與各級課題50餘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參加了全國13本統編教材的編寫,其中主編4本,副主編4本。曾在加拿大:McGill、美國Rochester、日本福岡、日本富山韓國慶熙大學護理學院做講座。
馬良宵,女,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針灸推拿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副秘書長,北京針灸學會針灸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秘書,美國醫學針灸學會官方雜誌Medical,Acupuncture編委。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主持校級課題4項,參加國家級課題8項,省部級課題5項(其中國際合作課題4項)。獲北京市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各1項、校級科學技術獎2項。參編教材5部(3部為中英對照教材、1部為英文教材),其中主譯1部,副主譯1部,編委3部。參編著作8部(其中2部為國外出版發行的英文版著作),副主編2部,編委2部,編寫人員4部。 [2] 

中醫護理學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醫與中醫護理學概述
第一節 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中醫文化源流及發展簡史
二、中醫與中國古代哲學
三、中醫與中國古代科技、宗教、軍事、地理
四、中西醫學的異同與融合
第二節 中醫護理學發展簡史
一、古代中醫護理學
二、現代中醫護理學
第二章 中醫護理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基礎理論
一、陰陽學説
二、五行學説
三、藏象學説
第二節 經絡腧穴
一、經絡
二、腧穴
第三節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施護
第四節 中醫護理的基本原則
一、扶正祛邪
二、護病求本
三、標本緩急
四、調整陰陽
五、三因制宜
六、預防護理
各論
第三章 中醫護理常用方法與技術
第一節 耳穴壓丸法
一、耳廓表面解剖
二、耳穴的分佈
三、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四、耳穴壓丸法的臨牀應用
第二節 推拿法
一、推拿法的適應證
二、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三、成人常用推拿手法
四、實用自我推拿保健
第三節 穴位按壓法
一、穴位按壓法的適應證
二、穴位按壓常用手法及穴位
三、穴位按壓禁忌證
四、穴位按壓注意事項
第四節 灸法
一、灸法的適應範圍
二、灸法的禁忌證
三、灸法的種類
四、常用灸法操作
第五節 拔罐法
一、拔罐法的適應範圍
二、拔罐法的禁忌證
三、罐的種類
四、罐的吸附方法
五、起罐方法
六、火罐操作法
七、拔罐法的臨牀應用
八、拔罐法的注意事項
第六節 刮痧法
一、刮痧法的適應範圍
二、刮痧法的禁忌證
三、刮痧工具
四、常用刮痧部位
五、刮痧法的操作
六、刮痧法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 熱熨法
一、熱熨法的目的
二、熱熨法的禁忌證
三、熱熨方法
第八節 燻洗法
一、燻洗法的目的
二、燻洗法的適應證
三、燻洗法的禁忌證
四、燻洗法的用物準備
五、燻洗法的操作步驟
六、注意事項
第四章 一般調護方法
第一節 起居調護
一、順應四時,調養形神
二、起居有常,勞逸適度
三、睡眠有節
四、二便調暢
第二節 中醫飲食調護
一、食物的性味
二、飲食調護的基本原則
三、辨體施膳
四、四季飲食養生
第三節 情志調護
一、中醫“養心”思想
二、不良情志的調護方法
第四節 運動調護
一、中國傳統健身術
二、運動調護的一般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五章 實用中醫自我調護
第一節 口腔調護
一、固齒保健法
二、唾液保健法
第二節 顏面調護
一、科學洗面
二、按摩美容
三、飲食美容
四、藥物美容
五、情志美容
第三節 頭髮調護
一、梳理、按摩
二、合理洗髮
三、飲食健發
四、藥物美髮
第四節 眼睛調護
一、運目保健
二、按摩健目
三、閉目養神
四、飲食健目
五、藥物健目
第五節 耳部調護
一、耳勿極聽
二、按摩健耳
三、梳耳法
四、藥枕保健
第六節 鼻部調護
一、浴鼻訓練
二、鼻部按摩
三、藥物健鼻
四、糾正不良習慣
第七節 頸椎調護
一、保持正確的坐姿
二、加強頸部功能鍛鍊
三、合理用枕
四、自我按摩
第八節 手足調護
一、手的調護
二、足的調護
第九節 胸背腰腹調護
一、胸部調護
二、背部調護
三、腰部調護
四、腹部調護
第六章 常見病證的中醫調護
第一節 感冒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二節 不寐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三節 胃痛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四節 便秘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五節 積滯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六節 痹證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七節 痛經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第八節 缺乳
一、基本證型
二、護理措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