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石龍尾

(車前科石龍尾屬植物)

鎖定
中華石龍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eck) Merr.)是車前科石龍尾屬植物。別稱:蛤蟆草、華石龍尾、過塘草(《全國中草藥彙編》)、風腫草(廣西)藥用為中華石龍尾的全草。清熱利尿 涼血解毒。
中文名
中華石龍尾
拉丁學名
Limnophila chinensis (Osbeck) Merr. [1]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車前科
石龍尾屬
中華石龍尾
分佈區域
廣西

中華石龍尾形態特徵

中華石龍尾線稿圖
中華石龍尾線稿圖(24張)
草本,高5-50釐米;莖簡單或自基部分枝,下部匍匐而節上生根,與花梗及萼同被多細胞長柔毛至近於無毛。葉對生或3-4枚輪生,無柄,長5-53毫米,寬2-15毫米,卵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稀為匙形,多少抱莖,邊緣具鋸齒;脈羽狀,不明顯;上面近於無毛至疏被多細胞柔毛,下面脈上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具長3-15毫米之梗,單生葉腋或排列成頂生的圓錐花序;小苞片長約2毫米;萼長5-7毫米,在果實成熟時具凸起的條紋;花冠紫紅色、藍色、稀為白色,長10-15毫米。蒴果寬橢圓形,兩側扁,長約5毫米,淺褐色。花果期10月至次年5月。 [2] 

中華石龍尾生長環境

生於水旁、山谷、草地。海拔50-350m。 [3] 

中華石龍尾分佈範圍

分佈於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 [3] 

中華石龍尾主要價值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玄蔘科植物中華石龍尾的全草。
【功 效】:清熱利尿 涼血解毒。
【主 治】:治水腫、目赤腫痛、風疹、天皰瘡、毒蛇、蜈蚣咬傷
【性味歸經】:甘、苦,涼。肺、肝、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中華石龍尾論述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甘、苦,性涼。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能。用於水腫、結膜炎、風疹、天皰瘡、毒蛇、蜈蚣咬傷。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段曬乾或鮮用。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