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興寺

(河南省鎮平縣中興寺)

鎖定
中興寺(俗名登禪寺),位於河南省鎮平縣楊營鎮賈莊村西南(500米)處。據南陽志第三十九卷記載,該寺始建於北魏元年(公元386年)已有1600多年曆史。該寺的亭台、樓閣、古坊、古碑、佛塔、塔林、古井、馬五磚、漢畫石、唐代壁畫等建築都是文物珍品;寺院建築佈局嚴謹、古雅,氣勢磅礴宏大,幽深壯觀,鼎盛時期建築面積近千畝。
中興寺,僧眾2千餘人,所以相傳有千畝登禪之説歷史見證,是南陽佛文化首頁,是佛教文物珍品,堪稱南陽“釋源祖庭”。
中文名
中興寺
地理位置
河南省鎮平縣楊營鎮賈莊村西南(500米)處
開放時間
1600多年
榮譽單位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
北魏元年

中興寺寺廟由來

魏文帝曾帶領文武羣臣與中興寺設禪,為國民祈福,並親自登禪祭拜而得名“登禪寺”。據高僧傳卷七:“帝遠敕令迎請蜀僧,道汪為中興寺寺主,敕中興寺僧,道温為京城寺主,孝武帝也曾整肅中興寺。”

中興寺佈局結構

南陽中興寺 南陽中興寺
中興寺院內的西魏造像碑(三通),雕刻於大統五年(公元537年),碑高1.82米,寬0.82米,圭首刻佛龕造像,佛龕內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四飛天,釋迦文佛跏跌坐於中間方座上,袒露右胸,着褒衣博帶式袈裟,衣着復褶垂於座前;一弟子身着雙領下垂式袈裟,侍立於佛後兩側,跣足立於佛前兩側裙,頭戴花蔓冠,寶繒順肩下垂,帔帛覆於雙肩,頸飾項圈,胸佩瓔珞,下身着垂地長裙,分別手持佛塵和蓮花,佛後上方刻有四個飛天,左、右分別上下兩層,飛天頭戴兩束吉祥的佛光。
佛像構閣嚴謹,刀法洗練,線條疏朗,雕技精湛,所雕人物栩栩如生,菩薩身材均勻。飛天飄拂帔帛羽壯裙尾,流動飛紋,極具動感,保留了北魏時期藝術風格,下刻記述了西魏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鎮古城大都智固城縣開國男白實(字雙城)的生平事蹟,涉及南陽、順陽、新野三郡太守,縣令刺史、別駕、校尉、將軍、丞尉等文武官員六十二人,為該寺捐施田地物資的實際情況,碑文書法是魏筆書法,是雕刻藝術中的珍品,全國僅存的一塊石碑。

中興寺碑文造像

寺內另外兩塊是曹植的傑作佳品的造像碑文,解放後移交南陽文化博館保存。對研究西魏的行政、軍事、建制、管轄區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其中的地名和官職,多有未見於(魏書)和(北史)的記載。可補史料之不足,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碑文筆體結構嚴謹,筆力強勁,筆意婉潤遒美,字取橫勢,方筆曲線,波挑隸意尚存。
成為後世書法的典範,史稱“魏碑體”。千百餘年來,文人墨客,前來拓摹,或欣賞玩味,或饋贈朋友,或臨學書,或收集珍藏,絡繹不絕,留下了千古絕言佳句林立寺內。

中興寺文物保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專題下文:“保護好中興寺文物珍品(造像碑)”。1956年、1963年、1982年分別公佈該遺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