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棉所22

鎖定
中棉所22(中1098)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採用多種雜交方式選育而成的中熟低酚棉新品種。1994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預審定,並正式命名。
中文學名
中棉所22
植物界
中棉所22
省級審定
河北1994預審通過
作物類別
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
中熟低酚棉
育種者
汪若海、祝水金、王紅梅、吳漢北、郭香墨、李根源、豐嶸 [1] 

中棉所22特徵特性

中棉所22生育期125—130天,比中棉所12短10天左右,霜前花率90%以上。植株略緊湊,第一果枝着生節位在第四至第六節,接近塔式株形,莖稈堅實挺拔,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葉色較深,邊緣上翹,透光性好,結鈴性強。鈴圓形,鈴重5.0克,衣分40%,子指10克。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枯萎病病情指數5.9,黃萎病病情指數20.1。
纖維品質:據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986—1993年連續8年測定結果,2.5%跨長29.6毫米,整齊度54.2%,比強度每特克斯21.2克,麥克隆值4.6,伸長率6.7%。據河北省低酚棉區域試驗1993年纖維品質測定結果,主體長度29.7毫米,單纖維強力3.61克,細度每克6340米,斷裂長度22.89千米,品質指標優於對照中棉所12和參考對照的冀棉19。
種仁品質:中棉所22為低酚棉品種,田間純度達98%以上,棉酚含量0.0051%,大大低於國際衞生組織規定的指標(0.02%—0.04%)。蛋白質含量為45.3%,脂肪含量32.2%,蛋白質中氨基酸組成合理,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較高,營養品質好。 [1] 

中棉所22產量表現

1992—1993年河北省區域試驗,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30.5千克和44.2千克,分別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2增產21.5%和36.4%,均居首位。1993年在河北省生產試驗中,霜前皮棉平均畝產55.6千克,比中棉所12增產5.73%。 [1] 

中棉所22栽培要點

中棉所22植株發育快,吐絮早,宜種植於排灌條件較好的棉田,以免多雨年份增加爛鈴。集中連片種植,嚴格去雜,防止與有酚棉自然異交。多施農家肥,花鈴期重施速效肥,防止早衰。播期比一般品種稍晚,密度比一般品種稍高。要注意苗期防治地老虎,中期防治棉鈴蟲,後期及時收摘,防止鼠害發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