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早35

鎖定
中早35是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秈型常規水稻,由中早22嘉育253雜交選育而成。 [3] 
中早35屬秈型常規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0.6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葉片挺直,葉色濃綠,熟期轉色好。抗性表現為稻瘟病綜合指數5.6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 [3] 
中文名
中早35
作物名稱
水稻
育種者
中國水稻研究所
審定編號
國審稻2010005、贛審稻2009038
親本來源
中早22×嘉育253

中早35選育過程

選育過程 選育過程
2002年秋,中國水稻研究所用中早22與嘉育253雜交配組,獲得雜交種18粒;2002年冬,在中國海南種植F1代,混收F2種子。 [2] 
2003年春季,在中國杭州種植F羣體1500株,入選9個優良單株;2003年秋季,在中國杭州翻秋種植成97個株系,從中選擇F3優良單株76個。 [2] 
2003年-2004年,在中國海南種植F476個株系,從中選擇F5優良單株57個。 [2] 
2004年早季,在中國杭州種植F557個株系,從中選擇F6優良單株47個;2004年秋季,在中國杭州種植F647個株系,從中選擇出57個F7株系。 [2] 
2005年春,在中國杭州種植57個F7株系,從中定型農藝性狀較好的5個株系,採取株系混收。 [2] 
2006年春季,在杭州進行產量鑑定試驗和進行稻瘟病等抗性鑑定,確定其中1個高產抗病品系編號為06-194,平均單產8002.5千克/公頃,比對照嘉育293增產16.5%,比對照浙733增產11.40%,居參試品種首位。 [2] 
2007年,參加江西省早稻區試預備試驗;2008年參加江西省和國家南方早稻區域試驗;2009年繼續參加江西省和國家南方早稻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參加國家區域試驗。 [2] 
2009年12月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贛審稻2009038),201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0005)。 [1-2] 

中早35特徵特性

生育期:中早35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種植,全生育期109天左右,比嘉育293遲熟3-4天,比浙733遲熟1-2天。2008-2009年國家區試全生育期110.6天,比對照浙733遲熟0.6天;中國江西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3天,比對照浙733早熟0.8天。 [2] 
農藝性狀:中早35苗期耐寒性好,後期青秤黃熟,株型適中,葉姿挺直,莖秤粗壯,羣體整齊。株高88-92釐米,平均有效穗288萬/公頃左右,穗長17-19釐米,每穗總粒120粒左右,實粒95-100粒,結實率82%左右,千粒重26.6克左右。 [2] 
抗性:2008-2009年,中國南方稻區早秈國家區試綜合表現,稻瘟病綜合指數5.6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稻白葉枯病平均級5級,最高級5級;褐飛蝨平均級8級,最高級9級;白背飛蝨平均級8級,最高級9級。中國江西省區試田間自然誘發鑑定結果:2008年穗瘟9級,平均損失率13.2%;2009年穗瘟9級,平均損失率15.7%,損失率低於對照。各級區試和生產示範表現稻瘟病、水稻紋枯病輕。 [2] 
品質:中早35國家區試2年平均值為糙米率80.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3.6%,堊白率100%,堊白度28.5%,透明度3級,長寬比2.0,糊化温度6.0級,膠稠度6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0%。 [2] 
2008-2009年,中國江西省2年區試米質分析平均結果,糙米率81.1%,精米率66.6%,整精米率51.8%,堊白率99%,堊白度15.3%,透明度3級,長寬比2.2,糊化温度5.0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2%,蛋白質含量12.3%。 [2] 

中早35產量表現

2008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5.0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7.9%;2009年續試,平均畝產512.3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9.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8.7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8.8%,增產點比率94.1%。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4.6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6.0%。 [1] 

中早35適種區域

中早35適宜在中國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1] 

中早35栽培要點

  1. 育秧:適時播種,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塑料軟盤育秧適當遲播,大田每畝用種量3-3.5千克;地膜濕潤育秧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5千克;直播應在日平均氣温穩定在13℃以上時播種。 [1] 
  2. 移栽:適齡移栽,栽插密度可因地制宜,以每畝栽插基本苗10萬苗左右為宜。拋栽一般在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每畝拋栽2.5萬穴。立苗(拋栽、插秧後5天)後注意保持4-5天水層進行化學除草。 [1] 
  3. 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偏上,總用肥量每畝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宜用有機肥作基肥,一般每畝施55-60擔標準肥,配施鉀肥7.5-10千克。按照“無水拋秧,灌水分櫱,適時曬田,多露輕曬,有水抽穗,乾濕壯籽”的原則科學管水,拋秧時田面要儘量無水,拋秧後1-2天內不灌水,每畝苗數達到24萬苗左右時開始採取多次露田方式曬田,收穫前4-6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 [1] 
  4. 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水稻紋枯病、螟蟲、稻飛蝨等病蟲害。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1453號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引用日期2018-05-09]
  • 2.    馬良勇、李西明、楊長登、季芝娟、曾宇翔.高產專用早粒中早35特徵特性及栽培要點[J].中國稻米,2011(17):60-61
  • 3.    羅來寶、陳茶光、宋富根、喻吉生、顏見恩.早燦新品種中早35特徵特性及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1:70